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篮本”课程观的剖析,认为传统体育课程观应向体育“文本”课程观转向,并对以体育“文本”课程观为指导的体育教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视域中的体育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程  张雁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110-112,124
后现代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当今社会文化趋向的诠释方式,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后现代反“精英教育”、反“同一性”、“反整体性和统一性”、“去中心和等级”理论是审视体育教育现代化教育观、知识观、师生观、课程观及评价标准的新视角。在反思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借鉴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有助于我们对体育教育现代化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产生新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3.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存在的脱节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体育教学整体发展,影响我国人才培养和全民身体素质提高的严重问题。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多是保守的开设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和采取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文章通过调查走访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实践,认为只有建立小学培养兴趣的体育课程一维观、中学技能学习和心理引导的体育课程二维观与大学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体育课程三维观这一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才能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观念,才能帮助国民形成终身体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崔伟 《体育学刊》2007,14(7):76-79
依据后现代主义思想和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主张,阐述了在后现代课程语境下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理念的转变:体育课程的目的应聚焦在全人发展上,体育课程内容应体现多元化取向,体育课程实施应注重创造性和重建性,体育课程评价应彰显多元与差异,体育课程决策和管理应走向权利分享。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体育课程改革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于晓东 《体育世界》2007,(11):111-112
在研究科学人文主义课程观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课程进行了审视,对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黎文栋 《体育世界》2014,(5):120-121,115
本文探析了中小学体育课程结构组成、体育素质教育课程观的特性及其基本价值取向等几个层面,提出了教师在开设素质教育课程时几点基本注意事项,以期能使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成效越来越具体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材体系的新构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体育教育改革基本理念的3大方面——终身体育观、两类课程统一观和育人为本的课程设计观出发,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方式,提出体育课程教材体系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认为后现代知识观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现代知识观的继承和发展;其产生有特定的境域性;其理念与生态知识观的理念一致。它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有以下启示:体育课程目标设置应是清晰性和模糊性的统一体;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应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融合体;体育课程教学方式设置应是疑问式、引导式和讨论式的结合体;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设置应是发展性、综合性和多向性的立方体。  相似文献   

9.
比较分析现代课程观与后现代课程观.在突破传统课程框架为主线的视角下,阐述课程观的流变内容.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设想和措施:重新解读与建构课程与教学观,有机整合教育理念;破除师徒绝对权威神话,建构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立足时代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做到知识的精化与活化;解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所面临的任务;继承与发展并蓄,重视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现代人本主义体育课程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们均有其各自鲜明的优点,同时又表现出极端的片面性.通过文献资料、理性思辩、访谈调查、人种学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这两种体育课程价值的利弊之后,阐述了科学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进而分析了它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对深化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现代人本主义体育课程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均有其各自鲜明的优点,又表现出片面性.在分析这两种体育课程价值观的利弊之后,阐述了科学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对深化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弘扬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多元化价值取向,孕育出大体育课程观;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学公共体育自主建构课程的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公共体育自主建构课程模式总体方案包括:树立自主创新理念;实现由学科中心向学习中心转移,由增强体质为主向健康三维观的转移;在整个课程模式过程中抓住三个重点,即建构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建立学习评价体系;重新建立4个领域,即重建技能观、学习观、课程观、评价观;建构体育课程的5个板块,即基本技能、选项教学、体育生活方式、校园文化环境、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观的生命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命哲学“体验——表达——理解”的方法论解读,透析了体育是一种生命情感体验、非理性的文明表达、生命能量的释放和生活习惯等基本观点,并以此对当前体育课程观进行了生命哲学的理解与规定,以期拓展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类课程和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新型人格素质的学生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笔者对传统智力观的弊端和新智力观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现代智力观的涌现将会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为我们认识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体育课程的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人人都能成功"为教育理念,要重视学科自身的人文与情感教育价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自身而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电”,进行教育理念更新,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充分发挥好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社会背景下,在大课程观下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校体育教育已逐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运动训练与竞赛活动等融为有机一体。这种既有动态开放性、选择自主性,又有发展协调性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不论从优化课程要素,提高教学效率,还是实现体育多元教学功能上,不论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还是体育兴趣培养上,都具有积极而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已成为当前高校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从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将人的本质的意义定义为实践,主张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研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的重大意义,时代层面上能够引领学生确立正确价值坐标,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层面上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内涵,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实践层面上能够抬高体育课程的教育站位,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全面发展。高校要从实践层面上推动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必须在教学理念中融入生命至上的价值导向、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推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在教学内容中深化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乐观奋斗的人生态度,从而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丰富课程思政体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必须尽快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观,跟上时代的节奏。 一、正确、深刻理解新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1.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象:以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辽宁省15所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1)课程目标的更新变化新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增强体质”向“增进健康”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这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课程目标即规定了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建设与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