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灯     
台湾作家林靖雅的《家灯》与其说是一篇短小凝重的散,倒不如说是一首充满关爱、情爱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2.
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她的散文如音乐过耳,读之,心中会响起万般音籁。张晓风用声音来为她的散文增色,构成了有声的乐章。  相似文献   

3.
林清玄散以佛学智慧为底蕴,取得了气定神清的美学效果,形成了美与智慧的较好结合。  相似文献   

4.
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精美散。篇幅虽然短小,却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作去校长家赴宴,厨子准备了很有风味的家常菜,并亲手调制了一碟偏甜的辣酱,在座的粤籍人士没有谁去理会它,我出于善意地“捧场”,“取用”了一些。不料,这“好意一举箸”竞换来了更大的善意。于是,作由这件小事联想到了人生,并发出由衷的感叹:“生命的厚礼,原来只赏赐给那些肯于一尝的人。”年轻的朋友,别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要肯于付出,生命的厚礼一定会属于你。  相似文献   

5.
台湾作家的散文,一直有种浮华之外的真实感,从林清玄到舒国治,再到写出《这些人,那些事》的吴念真;每一个人都在竭力把生活最本质的部分写得落落大方。《这些人,那些事》,不挑事儿的书名,却写尽了经事之人、经人之事。  相似文献   

6.
四福 《八小时以外》2012,(7):113-113
台湾作家的散文,一直有种浮华之外的真实感,从林清玄到舒国治,再到写出《这些人,那些事》的吴念真,每一个人都在竭力把生活最本质的部分写得落落大方。《这些人,那些事》,不挑事儿的书名,却写尽了经事之人、经人之事。书中文字分隔的篇章,耐人寻味。心底最挂念的人、日夜惦记的地方、搏真情的朋友们、一封情书的重量以及"这些人那些事",笔调平实得你会怀疑吴念真是不是  相似文献   

7.
    
茹孝宏 《青海教育》2003,(11):14-14
每个人的生命都伴随着灯,我的少儿时代属于煤油灯。那时母亲的许多针线活都是在煤油灯下做的,而我的家庭作业也多半是在煤油灯下写的。每当灯光暗弱下来,母亲就操起剪刀,将烧红的灯芯尖端“咔嚓”一铰,接着用针尖将灯芯略微一挑,灯光就亮起来。每当灯光重新亮起来,我就感到很开心。有一天晚上,母亲停下手中的活计,用纳鞋底的那  相似文献   

8.
家灯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盏家灯,这些家灯散发出一道道快乐的光芒,让我的心里充满温暖,充满力量。  相似文献   

9.
家灯     
以前,当补习班还没有改制的时候补的是晚班。老师讲完课后,有时加个考试,有时问些问题,因此,回家时往往近十点。那种走在路上生怕肩膀上忽然搭上一只手的心情,没亲身体验过是无法描绘的。但是,加快脚步,再一转角,就会看到从厨房里透出一股昏黄的、柔柔的、慈祥的光,那是种安定人心的力量。到了厨房口,问一声:“阿奶,还没睡啊?”她就会从灯影里抬起头来,堆着满脸的笑意问你:“回来啦?”然后告诉我哪儿留了香蕉,哪儿留了葡萄。这一盏,就是奶奶的灯,对我总是特别的亮。还有一盏爸爸的灯。有时候到了学校,才忽然想起,啊,糟糕!毛线忘了带,体育服…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作家周伯乃的散文学识渊博 ,气韵生动 ,有着深邃幽远而独特的文化蕴涵 ,给人以智性启悟。特别是他的季序散文 ,文化乡愁浓郁 ,情景交融 ,充满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有着积极的进取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健 《山东教育》2008,(5):57-57
一直以为灯是最好的伙伴。在帮斋可以面对一盏盯从深夜到清晨无话不谈。 然而,夜晚过去了呢?然而,在很不宁静的夜里听到了邻人们的喧闹,在别的喧闹声里你还可以保持那份心的宁静吗? 一直在寻觅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没有喧闹没有任何干扰的时修,在灯下。在纸笔走动的时空里。和世界和人生对话,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像亲切的来客光顾你的时候,你还会泰然地坐在灯下。坐在自己业已习惯了的藤椅上,对所谓的亲切关怀漠然不理吗?  相似文献   

12.
    
《华章》2011,(4):41-41
在巨大的人生舞台中,我们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生活之戏,每天的角色也随之变化。在这个天天都是现场直播的舞台上,形形色色的灯时刻伴随着我们,演绎一幕幕动人的戏剧。  相似文献   

13.
    
黑色的天幕上,一轮明月高悬,几点繁星闪烁。从窗帘后隐隐透进几缕清光,不知是月光还是星光。也许两者都有吧。雨刚刚停,树叶上的雨滴凝聚成一面明镜,映出弯弯的月儿,星光在上面闪闪地跳动着——真没想到,雨后的夜竟也如此的美丽。  相似文献   

14.
    
文章情真意切,以外婆心中燃烧着的灯——贤德为行文线索.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平凡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典型,那勤劳、善良、质朴、始终微笑着勇敢面对生活的外婆.不禁让读者产生母性伟大的共鸣而激起内心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15.
可不可以不要上学?这是台湾作家弯弯最新的绘本小说的名字。弯弯说出了很多同学的心声,但是,很抱歉,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实是大家不但必须上学,而且必须上好学。我相信喜欢这本书的同学也不会真的不想上学,只是需要偶尔放松一下,哪怕只是在心里,偷偷的。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作家琦君的《春酒》,追述农村既往的年俗、回忆儿时新年的趣事、遥想故乡已逝的欢乐——抒写一种消逝了的风俗、曾经有过的童趣、不会再来的幸福——陈年的“春酒”,如今已然变得苦涩。  相似文献   

17.
18.
    
每想到家,雾般的伤感浸透身心。小时候,家是父亲的哀愁,母亲的眼泪。日子在父亲沉重的叹息下黯淡,童年在暗淡的日子中沉默,童年无梦,一如家的狭小昏暗。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一个20世纪40年代红极一时的女性作家,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于沦陷区的“孤岛”上海。张爱玲以小说登上中国现代文坛,在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之际,编织沪港百余年来男男女女悲欢离合的密密情网,展现给世人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奇世界;而在散文中,张爱玲以她女性特有的柔性眼光,平铺的笔调构勒真实而鲜活的生活层次,在战火腾飞,血与泪的抗日救国时代背景下却谈吃穿、谈女人,谈哲学、谈艺术、谈理想,构成了一个随意琐屑的世俗世界。给人的感觉似乎多的是对物质生活的沉湎享受、津津乐道,因而长期以来为人诟病。本文试从沦陷区的写作背景和张爱玲的人生历程来理解她在尽情渲染世俗繁华的背后所潜藏着的深深的悲凉的家国情结。  相似文献   

20.
远山有灯     
简媜 《现代语文》2004,(10):4-4
黄昏早早降临,我所能眺望的天空一派泼墨:最后一只野雀衔走小粟飞回它的巢,我捻亮案头灯,灯笠轻轻晃起来,终于停止。不记得风怎么来去的,好像流失的光影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