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教育为哪个阶级服务,集中反映在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上。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孔丘生于春秋末期,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勃兴的大变动时期。他顽固地站在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立场上,以复辟奴隶制为己任,打出了“克己复礼”的黑旗。为了达到“复礼”的反动目的,孔丘四处奔走,到处求官,妄想通过做官掌权以实现他复辟奴隶制的迷梦。后来还办私学,招学生,鼓吹“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教育路线,企图把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人物研究中,王熙凤是一个焦点,历来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本文也想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站在一个普通女人的立场通过王熙凤的爱情、亲情、友情来浅谈一下她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等方面的新变化,在阶级划分的依据、工人阶级的定义以及传统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性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作者试图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代表观点的阐述与分析,希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视野中的阶级观有一个辩证的、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出身于金陵世家,漂亮、聪明、乖巧,具有普通闺秀所没有的待人处事的能力。她是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成功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典型人物不胜枚举,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莫属王熙凤。王熙凤,是小说中的"圆形人物",拥有着多样的性格特点。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外貌、口才、服饰等外在形象进行分析,展现出凤姐容貌的精致、口才的出众、出身的高贵背后的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突出凤姐是一个雷厉风行、能控制大局的人,也是一名罕见的胭脂堆里的英雄,进而阐述她的悲剧命运,让人们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6.
王熙凤和曾思懿分别是<红楼梦>和<北京人>中的当家少奶奶,对他们的比较,可以了解文本所反映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人物命运的演变,了解文学作品继承与创新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荀子(约公元前313—238年),是我国著名的法家代表之一、先秦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新兴地主阶级的教育家。《劝学》篇就是比较集中、系统地论述他的教育思想的一篇具有代表性著作。认真研究荀子在这一论著中的教育思想,对于批判儒家反动教育思想,清除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驳斥国内外反动派胡说“法家无教育”的反动论调,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荀子所处的战国末期,封建制基本上在各国确立,进而消灭割据局面,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已成为人心所向,  相似文献   

8.
身份相同,地位悬殊。王熙凤与李纨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息。一时的得势与失势,看不到是成还是败,但我们从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看到的却是令人哀婉的悲剧。不管是王熙凤的先得后失,还是李纨的先失后得,红楼一书中我只看到了落泪的人生,不管人物处理需要多少文字,我们看中的只是实质,她们有着相同的遭遇,都是受到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摧残的牺牲品。她们上演的是一出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9.
选用人才,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这是任何一个阶级的最高统治者所关注的头等大事,区别只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选用人才。所代表的阶级不同,标准也各异。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比较善于用人的封建帝王。他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①又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②“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③这种慎重的态度,说明唐太宗懂得用人是有关政权巩固与否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除宝玉、黛玉、宝钗外最重要的人物,她的个人荣辱与贾府的兴盛衰败紧密相连,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她曾参与过贾府的家政管理,作者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位管理者---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形象。本文试从多方面、多层次分析王熙凤的形象,以期进一步认识《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作为《红与黑》前奏曲的《阿尔芒斯》,描写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预告的是一次革命的发生。小说通过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被法国大革命所打败的贵族阶级残余势力在复辟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描写十分突出。对没落贵族阶级的揭露和批判所产生的强烈震撼力,以及对男女主人公哀婉动人的爱情悲剧的出色描写所产生的巨大感染力,使《阿尔芒斯》成为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应忽视的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12.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的教育,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孔老二和孟轲不遗余力地宣扬“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反动谬论,是为他们培养复辟奴隶制的“人才”服务的。他们的教育思想是“学而优则仕”。这种反动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剥削阶级奴役,压迫人民的精神枷锁。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极端仇视工农、鄙视劳动,他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千方百计地同无产阶级争夺青年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但是,林彪这个政治骗子,出于反动阶级的本性,竟敢违背革命人民的意志,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疯狂鼓吹反动的孔孟之道,特别是把剥削阶级的祖师爷孔老二的“克己复礼”这面黑旗接过来,作为他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纲领。在九大胜利闭幕不久,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九日到一九七○年元旦,不到三个月  相似文献   

14.
王杨梅 《阅读》2014,(47):18-20
<正>在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人未出场,却因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妙处。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人物的语言表达,用心去解读言语之中蕴含的深意和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塑造了一位讲理学的老先生——鲁四老爷的形象。这是一个十分反动而守旧的人物,是封建复古势力所崇尚的“理学家”,对这样的人物进行解剖,无疑有着深刻的含义,因此鲁迅在文章开头的第一自然段,就把这个人物抬出来示众: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八十一年二月的一天,在西汉首都长安城的未央宫门前,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批儒生纷纷远道赶到这里。一个重要的会议就要在这里召开。这就是汉代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这个会议,名义上是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实际上是以霍光为代表的反动儒家路线,与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路线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所进行的一场大论战。桑弘羊是汉武帝时代坚持法家路线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十三岁时就在武帝身边任侍中,后又担任大农丞、治粟都尉、御史大夫等职务,实际上当了三十多年财政部长。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它虽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悲剧小说,其中也包含大量的幽默内容,多与人物有关.以王熙凤、林黛玉、刘姥姥三位人物为考察对象,探析《红楼梦》中的幽默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一是塑造多面立体的人物形象;二是表现、深化了家族悲剧主题、爱情悲剧主题;三是在多个叙事场景化解尴尬,活跃气氛.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第五回王熙凤册词中的“三人木”,乃言王熙凤最终是被贾琏休弃了。原因在于她触犯了封建社会婚姻文化所规定的“七出”之条,这七条在前八十回叙事中都有明确的对应及落实。据此,王熙凤是一位弃妇典型,是对古代“七出”婚姻文化的生动说明。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说过:“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爱尔兰史〉片断》)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捏造历史,是一切剥削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搞资本主义复辟,也继承了历史上剥削阶级的这种反动衣钵,通过他们的御用文人,大肆歪曲历史。  相似文献   

20.
小人物能反映出大社会,静虚是个小人物,人们对她比较陌生,但她是尼姑的代表,是宗教僧侣的典型。本文通过对静虚与王熙凤狼狈为奸,棒打鸳鸯,致死人命的剖析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揭露了封建时代宗教僧侣的虚伪与狡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