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自治与司法介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自治是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中最普遍的价值信念和基本原则,但大学自治不是绝对的。当自治权的行使侵害到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时,司法的有限介入就成为了一种必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渐次深入,作为法治社会内在要素的司法审查,已经介入大学自治的传统领地.司法审查对大学自治介入,应区别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不同的运行轨迹,保障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避免对学术权力的粗暴干涉。  相似文献   

3.
大学自治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大学自治权也有被滥用的危险。当大学自治权力滥用损害相对人的基本权利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介入就成为一种必要。然而,作为学术自由保障的大学自治又不能受到司法的过度干预,因此,大学自治的司法审查程序、审查范围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自治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自治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大学自治权也有被滥用的危险。当大学自治权力滥用损害相对人的基本权利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介入就成为一种必要。然而,作为学术自由保障的大学自治又不能受到司法的过度干预,因此,大学自治的司法审查程序、审查范围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大学自治伴随着现代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特有含义,但大学自治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国家干预确定了大学自治事项的界限;司法审查作为国家干预方式有其确立的正当性,但尊重大学自治是司法审查的前提,在遭遇阻却事由时应该保持克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障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权,有必要对大学自治的理论基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进行适当的限制,应根据司法审查的重要性理论原则对学校的处分性管理行为中的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和开除等涉及受教育者身份的行为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7.
大学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从特别权力关系到大学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正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虽然承认大学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但司法审查范围有限,同时权力和学术是不相容的,权力论实际上背离了学术和教育的本质,因此,对大学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基点必须建立在学术权利的保护上,要以大学自治理论代替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大学自治实为法治,当然不能拒绝司法的全面审查,保护大学自治的关键是设置适当的审查标准来尊重大学的专业判断.  相似文献   

8.
2009年暑期,新名词被就业成为网络流行语,指有的学校为提高就业率就督促学生就业,并自行制定规章,如果学生不签就业协议就不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为顺利毕业被迫找一些单位签署就业协议,而根本不去那里工作,此为被要求就业。更有甚者,学校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替学生签署就业协议(当然不包含岗位、工资等),此为被瞒着就  相似文献   

9.
大学自治中司法审查的有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审查介入大学自治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有争议的问题.解决争议的核心在于司法审查介入大学自治时保持节制,使司法审查与大学自治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保障大学自治权的依法行使,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司法上决议的司法介入是以公司决议的程序(会议召集和决议方法)以及决议内容存在瑕疵为前提的。公司作为一个自治机构,其对公司经营事务的管理大多都是通过公司机关完成,但是当公司机关的决议出现瑕疵,公司就需要借助司法介入来进行救济。当公司内部治理出现纷争而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介入时,就会产生国家干预权与公司自治权的冲突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问题。因此,中国现行制度应表现出足够的司法克制主义,充分体现司法介入公司决议瑕疵的原则,以实现司法干预与公司自治两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 ,每个时代的人们必须对此做出符合于其时代要求的解答。本文在分析了法治和德治各自的逻辑和特征之后 ,结合时代特征 ,提出了处理和认识这一关系问题的思路 :法治原则和德治原则的相对独立和客观是处理这一关系的前提 ,在现代社会 ,必须确立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必须确立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略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始终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一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论述的,这就把过去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方略扩大为“德法并举”的方略。把以德治国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决不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否定,而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加强…  相似文献   

13.
法治建构在一定的人性基础之上,人性对法治的各个环节都有影响,应该在人的本性中寻找法的牢固支点,所谓“良法”,应是有人性基础的法,其所形成的法律秩序合乎人道,法治不仅能矫正人性,而且还能改育、张扬人性,促进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入手 ,着重阐述了“以法治馆”的现实必要性和有效性 ;同时指出“以情治馆”观念的种种弊端 ,提出了“以法治馆”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主体 ,同时辅之以“情治”的辨证施治 ,从而使图书馆管理迈上健康有序的、科学的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15.
德治与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互补性是德治与法治辨证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虽范畴不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有差异,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法治秩序与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关键在于乡村社会实现法治。文章将视角放在转型时期的乡村社会,提出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建构乡村社会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7.
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发表后,法国检察署以"伤风败俗、亵渎宗教"为名将之诉诸法庭,从此掀开了一场文学与法律的紧张博弈。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透视《包法利夫人》诉讼案,可以发现文学场与法律场的纠葛其实是权力领域内部斗争的极端化形式。面对政治场与法律场的强势挤压,福楼拜积极自救,动用家族和社会的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来博取文化资本,使得法庭做出了原则性让步,福楼拜被宣布无罪。胜讼后的福楼拜及其盟友进行积极的占位,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推动了文学场的自主化,并获得了独立于政治场和经济场的文化资本,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受支配的地位,使文学场与法律场之间达成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在近30年来的法治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制度建设对于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而忽视制度有效运作所需的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法治之于中国,不仅是一种制度变革和组织重构,而且是一场文化观念的革命,没有丰盈广博的法治文化做根基,法治的社会将有如空中楼阁。法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法治文化的养成,当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障碍主要在于法治文化之缺失,为此必须从法治文化主体方面着力,促使法治文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20.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和执行而不起作用甚至形同虚设。因此,开展普法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措施。 一   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普法教育的问题。早在 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 1982年我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