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爱情的体会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有人觉得它像一杯耐人寻味的咖啡,有人觉得它是一杯回味无穷的红茶,我觉得爱情像一杯浓香的牛奶,一开始的香甜润滑让你朝思暮想,可是渐渐地又觉得有点平淡乏味。想要平淡的爱情变得多彩情趣,就如同在牛奶中加入不同的果汁,让口感变得清新不腻。那种感觉就像喝完伊利双果奇缘一样,酸酸甜甜的牛奶不再乏味。我一直以为水果和人一样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思。就让我们体会一下伊利双果奇缘的水果版爱情和热门偶像剧的真人版爱情各自的酸甜滋味吧!  相似文献   

2.
我很少为了什么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只有在自学考试难以坚持时才苟同这种观点。也不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的所谓的用功去读书,我最尴尬的是,每当我捧着一本书读得入神的时候,时不时有人(包括我的朋友)都会来一句:“这么认真?休息休息。”很多时候,我就报之以苦笑:休息?我这就在休息,读书使我的心最为安稳宁静,读书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我是因为喜欢书而去读书。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上网、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闲聊、有人喜欢旅游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读书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我只读我喜欢的书。如果哪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这一天少了什么,在每个劳累了一天之后的夜晚,孩子已静静睡着,月亮温柔地定格在窗眼里,疲惫的身躯舒服地靠在床头,然后捧一本书,这是我一天最幸福、最放松、最适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凝聚着人生智慧的书,也是一部凝聚着小说智慧的书,当人生智慧与小说智慧融为一体时,就形成了特有的笔法,或特别有表现力的笔法。吴敬梓用类似于史家传记的方式庄重平实地叙写"书中第一人"虞博士,以展现虞育德的贤人风范;让立场不同、性情不同的局内人对同一人物展开评价,生活以原生态呈现在读者面前,文本解读因而充满了多种可能性;又让几位局内人相互鄙薄,相互揭短,在多声部的合奏中达到一箭双雕的讽刺效果;而丰富多彩的拆谎技巧,更让读者充分领略了阅读讽刺小说的快感。本文所说的这四种笔法,并未穷尽《儒林外史》之胜,但尝鼎一脔,我们对《儒林外史》的"伟大"确实可以获得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咖啡生活     
黄凰 《中文自修》2001,(7):21-21
喜欢卡布奇诺中牛奶的淳厚混合着咖啡豆的苦涩,溢出的牛奶泡泡更让我在品尝前有了美的视觉享受;也喜欢木炭烧煮好后的浓郁香味,黝深的液体透出不谙世事的清澈……咖啡是多彩的艺术,慢慢啜饮则成了绵绵无尽的惬意。奶特、法布奇诺、卡布奇诺……如此多样的品种;加奶,低脂或脱脂奶,或低咖啡因……如此丰富的品尝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的课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像一杯清香的花茶,像一杯浓浓的咖啡,像一杯透红的醇酒。我喜欢在大脑做完激烈运动后,听一会儿动人的music。因为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振奋人的精神。闲暇时,带上耳机,拿本时尚杂志,放上段轻音乐,既不显清高,又不失素雅,别有一番情趣。伴着那阵阵的乐曲声,我说课外生活是一杯清香的花茶,细细品味,让人回味无穷……我也喜欢在课余时漫游于书海中,名著、小说、散文、诗集、趣论,样样我都爱。名著———饱经沧桑,读来甚为刻骨;小说———惊心动魄,仿佛身临其境;散文———浮想联翩,仿…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人阅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消遣类的书暂且不表,倘若真得到一本心爱的好书,有人喜欢沉醉其中,一气读完,之后再像“牛儿反刍”样倒过来细细品味,然后将精华部分录下来,让这些“宝贝”珍藏在笔记本中,感觉自己的“藏宝箱”又增加了一些分量,最后便封而存之。这顶多不过像主妇们“六月六,龙晒衣”一样偶尔拿出来“翻阅一下”而已。有人喜欢边读边记,遇到好的段落、好的词句便忍不住记下来,或圈点批注,惟恐其溜走,之后再接下去继续阅读。有人喜欢尽兴,只在乎当时的阅读体验,图一时之快,从不考虑记录之类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写作     
他们写信给我说,安,有些人很喜欢你的书,有些人不喜欢。我觉得这样很好。有人喜欢,就必定会有人不喜欢。不招来爱恨的作品,向来就比较可疑。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普通人走进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所致。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  相似文献   

9.
一、动不动就讽刺人的老师。讽刺对自尊心最具杀伤力。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很脆弱,最经不起打击。喜欢讽刺的老师想表达的永远是否定的意思。 二、不会讲话的老师。有些老师自身很有水平,但不会讲话——“茶壶里的汤圆——倒不出来”。这类老师常常照本宣科,学生听课仿佛是自学。 三、废话太多的老师。有些老师上课,很容易从一个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学生仿佛听野史,时光虽好过,到头来却发现没学到什么东西。 四、喜欢自吹的老师。有些老师喜欢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一些语文老师,常把自己的文章作为范文宣读、讲解。谁都知道,教科…  相似文献   

10.
林。这是一个男生的名字,在安妮的小说里。她说林是一些干净的男生,穿白棉布衬衫,有木扣子的那种,灯心绒长裤,赤脚走在木地板上,用大瓶的青草味道的香水。我是爱着安妮以及她的那些故事的,于是我看过,并且记了下来,那些关于名字叫林的男生和名字叫做安或者蓝的女生的故事,发生在有恋物情结的上海。相遇,相爱,以及离别。在这些故事里,总是有人消失了,或者安,或者蓝,或者林,总之有人消失了,像一座被倾掉的城。我喜欢这样的消失,在安妮的故事里我特别喜欢这一点东西。蓝山咖啡或者曼巴咖啡或者黑咖啡,那些伴随着消失的味道的咖啡,也随着这些消…  相似文献   

11.
村上春树是一个可以望着天花板看上一天的性情男人——喜欢爵士乐,喜欢读书,喜欢咖啡,喜欢美食和电影。他写作。他的脑子里满是优雅的中产阶级想法。品位够足,款款生情,眉目闪亮,但潮湿,有着忧郁的光,那忧郁里飘着雨意,雨意里有怀旧的音乐和咖啡的香气。他所写的就是那韵致。读村上的书,总是让人若有所思,蠢蠢欲动。村上小说中写的那些怅然若失的爱情,因为叙述中音乐般优美和韵调,更加惹人回味,回味出一片浅淡但意韵悠长的感伤。村上对音乐是一种天生的热爱,他与和田诚合作的《爵士群英谱》,成为爵士爱好者藏书中的珍宝。此外,村上也是个美食行家。在写小说前,他曾经做过爵士西餐厅的大厨!后来写了小说,他所热爱的美食自然也进入小说之中,为小说增添很多美妙的情调。村上小说里的美食绝对不是凭空而来,那些美食是可以按图索  相似文献   

12.
杨秀建 《新作文》2004,(4):26-27
对于流行歌曲,有人喜欢有人忧。见仁见智,这正是开放时代多元化并存的表现。但对于流行歌曲歌词的化底蕴。认同很少。我们看到的批评则太多太多:有的歌词缺乏意境。平淡无奇,给人感觉像在喝白开水;有的歌词空洞、油滑、直白、“缺钙”,让听众味同嚼蜡;有的听是听懂了,但就是弄不明白“坐在马桶上拉得真舒服”之类的语言竟然能写成歌词?有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不知所云.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13.
小说药丸     
<正>无论你有什么病症,我们开的药都很简单:小说一本或两本,按时服用。有些药能药到病除,有些则只有安慰效果,让你知道还有跟你有相同处境的人。爱女情结处方:《爱玛》——简·奥斯汀当爸爸的乖乖女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小时候当个被父亲捧在手心里的小千金可能无伤大雅,但长大成人之后,你会发现其他人不像父亲一样把你的缺陷当可爱,那可是一场震撼教育。在简·奥斯汀讽刺19世纪婚姻的小说《爱玛》中,21岁的主角爱玛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她的父亲神经  相似文献   

14.
一、"书单"泛滥很多老师推崇给学生开"书单"以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这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伟大的著作值得去读,但是没有一本重要到非读不可的书。况且,很多人列出的书单,只是别人的书单。约翰·钱伯斯说:"不管别人列的书单如何好,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份书单就成为忠实的读者。"的确!笔者也是不太赞成在阅读上大家齐步走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有人喜欢科普,有人喜欢历史,有人喜欢文学,为了学识的全面性要  相似文献   

15.
曾经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喜欢看书,但不爱读书。这话听来也许让人费解,但事实上并无半点矛盾之处。我喜欢看书,是说我像普天下许许多多的青年男女一样,特别爱看那些被作家们的生花妙笔演绎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言情小说,当然哆,还有那些充满离奇情节和刀光剑影的武侠类小说。屈指一算,几年下来,我看过的此类小说成百上千。但回头想来,所看过的书除了一些书名还依稀记得,某些作家如琼瑶、金庸、古龙仍有印象之外,竞没有任何一段完整的内容能在我脑海中留下印记,就如过眼云烟,了无痕迹。个中原因,细细推究一下,也许就在于我长期养成的那种纯粹为消遣而看书的习惯吧。孔老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显然是应了他老人家所说的这种情形了。而这也恰恰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不爱读书”的缘由,因为在我看来,读书应当是“学而思、思而学”,有着浓厚的“学习”色彩。  相似文献   

16.
书的魅力     
我喜欢看书,因为书给了我知识,同时也给了我力量。一本本好书就像一扇扇知识的窗户,让我透过窗户看到了多彩的世界。读一篇精彩的童话就像给人喝了一碗快乐汤,让哭脸变成笑脸。  相似文献   

17.
读书百态     
读书,一件似吃饭般平常的事情。的确,没有谁规定你该怎么吃饭,自然也无人限制你应如何读书。不过正如你不可能倒立着吃饭,你也无理由闭着眼睛读书,正因如此,读书还是得有个规矩,譬如不同的书就有不同的读法。读小说,你应找个安静却不寂静,舒适却不安逸的地方。因为读小说是种消遣,受不得吵扰与劳累。但过于寂静易使人沉溺其中,太过安逸则让人昏昏欲睡。读散文,你则应找个你最爱的角落,亦或一杯咖啡,一张沙发,一盏明灯;亦或林阴路上,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亦或海边沙滩,碧波万里,阳光灿烂。只因读散文是品味是享受,容不得厌倦的阴霾挡住真情的阳…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则电视广告 :“真正的美国口味 ,我们都爱吃。”几个可爱的中国小孩喜滋滋地吃着美国饼干。由这句话我想到了一个问题 :难道真正的美国口味就是好的吗 ?是不是全中国的小朋友都喜欢呢 ?就拿我来说吧 ,美国饼干虽然没吃过 ,不敢妄加评论 ,但咖啡却是我最不喜欢的东西 ,或许是因我从小对中药反感吧 ,总觉得咖啡的味道就像中药一样 ,怪怪的、苦苦的 ,难吃死了。可是对于美国人来讲 ,咖啡却是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饮料 ,就像中国人喝茶一样普及。所以 ,不同地区及国家的饮食文化看来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东西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作取舍 ,比…  相似文献   

19.
王俊 《河北教育》2002,(5):30-30
古代小说中常用“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来形容美人身材之均匀称势。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美人如何美,却让读者从另一个侧面领会到美人美的程度。同样,要论及课堂提问艺术有关标准,如果要正面展示课堂提问艺术如何精湛美妙,可能费了很多文字也难以深中肯綮,但如果借用“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来概括则可能让人一下子意会到其中的妙处。也许有人会问:课堂提问也有肥瘦之分吗?何谓提问的“肥”,何谓提问的“瘦”呢?的确,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提问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问法,有些…  相似文献   

20.
喜欢看好书     
我是一个不怎么爱读书的孩子。我不像班上的有些同学,喜欢看书喜欢到发狂的地步。她们的眼镜好厚。我觉得戴眼镜碍事。书在我的生活中就像放学路上的一棵树,它开花的时候很漂亮,我眼光不由自主就被吸引过去了。所以有一时候我也会抓紧所有的时间读书,我会与书中的人物一起快乐,一起,震撼,一起悲伤,一起愤怒……因为我遇上一本好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