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英 《现代语文》2008,(4):48-48
李白是一个有着兼济天下的远火抱负的人,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提出了“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因此,当唐玄宗召他进京时,他欣喜若狂,认为可以一展胸怀,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吟诗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相似文献   

2.
罗国平 《初中生》2009,(12):14-1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自由宣言”,让人感到诗仙李白实在是时代的宠儿,他被那个时代宠坏了。他充其量只是个诗人,但唐玄宗对他“异礼有加”,既“降辇步迎”,又“御手和羹”,哪朝哪代的诗人,能够享受如此礼遇?  相似文献   

3.
张子健 《作文》2024,(15):51-52
<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一座高峰,李白则是屹立于高峰之上的一位旷世奇才。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冲天才气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在当时俘获了无数崇拜者,就连身居高位的老诗人贺知章都对他赞誉有加,称他为从天庭贬下凡界的“谪仙人”,可见李白人格魅力之非凡。可偏偏有一位狂人,对天才李白不仅没有高看一眼、厚爱十分,还让他受了冷遇。这位狂人名叫李邕,现在估计很多人对他并不熟悉,即便有些人听过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李白的一首诗《上李邕》。  相似文献   

4.
感觉李白     
李白与盛唐似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现象,密不可分。盛唐因李白平添了几许辉煌,李白基于盛唐滋长着他的灵气。但这二者又是那么相悖,以致生活在盛唐中的李白的人生轨迹是那样曲折、不尽如人意。“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我们当代人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赞誉,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李白也是一位国际级的文学大家、一位纯粹的诗人。而当时的他对政治抱有一定的热情,现在看来,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那浪漫主义的气质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格格不入。李白也曾一度被唐玄宗召见,接到诏书的李白当时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  相似文献   

5.
李白"谪仙"称号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来到长安,遇见贺知章。贺知章读到他的《蜀道难》,人为赞赏,称他为“谪仙”。从此,“谪仙”称号就与李白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6.
天真     
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志。在成年人身上,即使偶露天真也非常可爱。天真并不诉之于知识,大学或中专都不培养人的天真,或者说那里只戕灭天真。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我醉欲眠君且去”,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唯有李白,如无赖童子。在李白眼里,世事无不美好又无不令人沮丧。这是诗人眼里的生活,但李白赤条条地皈依于美好。他当不上官且囊中缺乏银两,但口出无可置疑之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相似文献   

7.
<正>李白是盛唐诗坛顶流、文化界超级偶像,泾县令汪伦,是他的忠实粉丝。由于生性热情,李白不仅常常让人“路转粉”,还让人“粉转友”,不少原本因诗才倾慕李白的人,也被他的人格魅力打动,成为了李白的朋友,汪伦正是其中之一。毫不夸张地说,“社交达人”李白的知心好友,几乎遍布了半个盛唐。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志。在成年人身上,即使偶露天真也非常可爱。天真并不诉诸知识,大学或中专都不培养人的天真,或者说那里只戕灭天真。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我醉欲眠君且去”,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唯有李白,如无赖童子。在李白眼里,世事无不美好又令人沮丧。这是诗人眼里的生活,但李白赤条条地皈依于美好。他当不上官且囊中缺乏银两,但口出无可置疑之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天才,毋宁说是十足的天真加上十足的才气。我们多么感谢李白不像绍兴师爷般老辣,也不似孔明那么擅逞谋略,不然…  相似文献   

9.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抱负,便“仗剑去国,辞京远游”,离开他生活了整整20年的四川,离开了蜀中的亲人和朋友,踏上了一条如青天般的大道,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涯。开元十六年的春天,他来到了江夏。当地文人雅士听说李白要途经此地,便在黄鹤楼上摆下了一桌丰盛的宴席,为这位使他们仰慕已久的天才诗人接风洗尘。酒过数巡,耐不住性子的人就提出让这位名满天下的贵客以黄鹤楼为题赋诗助兴。此时的李白也有了几分酒意,他毫不推辞,拿起人们递过来的笔,饱蘸浓墨,…  相似文献   

10.
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反唐而引发“安史之乱”。唐代大诗人李白满怀对悲苦平民的同情也为施展自己远大抱负而投奔永王李鳞成为其幕府一员。李磷兵败被杀,诗仙李白也因“附逆”而被长流夜郎。于是便引发了后世关于李白流放夜郎的数百年争论,至今仍未形成共识。本文不讨论唐玄宗的功过是非,也不讨论唐肃宗与永王李鳞的是非曲直,而是在参阅古代相关典籍与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李白文化的一些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四个部分来综合阐述李白流夜郎的背景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11.
有时候,你很沮丧地发现,朋友的其中一个用处,是用来互相看不起。常常听到有些人在背后批评他们的朋友说:“他念书时的成绩根本比不上我,偏偏他比我幸运,他现在也是不劳而获。”“他这个人常常自作聪明。”“他根本没什么值得炫耀。”“他这一辈子也不会超越我。”好奇怪,那些人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时也许会和您开这样的玩笑您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却偏偏发生了:您认为近乎“傻”的人,却偏偏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当您听说“没有奖,没有在Nature、Science这类世界科学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没有发明专利……”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翁征宇被聘为杨振宁讲座教授,您一定会感到很惊讶;但是当您走近翁征宇教授,您会发现,他执著而纯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人,而且是一位备受世界同行瞩目的人。  相似文献   

13.
研李二题     
李白的人生理想是“功成身退”,但已大不同于道家的“功遂身退”,而更多的带上了儒家“安社稷”,“济苍生”的积极人世和任侠“不爱其躯”,“羞伐其德”的重义轻取的思想色彩。在他心目中,“功成”是必具的前提,“身退”是后续的归宿。事实上,他一生未能实现“功成”,因而也一生从未真正“身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豪迈而奔放的气势,热烈而自信的抒情,丰富而奇妙的想象,大胆而合理的夸张和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梦一场     
鱼说:“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我循梦远航,“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瞑”,一位白衣飘飘,端坐在白鹿之上的才俊缓缓而至。噢,是他,诗仙李白!他面色苍白,满脸的抑郁,饮酒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懂,我真的懂。李白一生爱国爱民,满腔抱负,满心希望自己能当官为民作主,却受到小人的谗言所害,皇帝昏庸听信谗言,贬谪李白疏远了他,疏远了一个伟大杰出的爱国诗人。圣上啊!你不分清白,受人蒙蔽,造成了何等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秋天,李白突然接到一位普通村人的来信,邀约他去游览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地方。李白兴致勃勃地跑去后,才知道所谓“十里桃花”,不过是一个水潭的名字,“万家”,不过是酒店主人的姓。李白上了大当却没有后悔,团为写信的汪伦那好客的热情感动了他。清代袁枚的《随圆诗话》里清楚地记载着这则故事:  相似文献   

16.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抱负,便“仗剑去国,辞京远游”,离开他生活了整整20年的四川,离开了蜀中的亲人和朋友,踏上了一条如青天般的大道,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涯。  相似文献   

17.
李丽霞 《课外阅读》2011,(3):194-194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开始了一个不安定的灵魂的漫游之路。如何对生命意义重新定位?怎样的走路方式更适合于自己高洁的品性?怎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政治的失败使他不羁的心灵开始了新的思考,在“儒”、“道”、“侠”的传统文化思想深刻的影响下,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的审美示范。下面笔者将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梦》一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个苹果     
吴斌 《中文自修》2001,(7):41-41
当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心是悬紧的。他是那样的瘦,瘦得让人难以用“骨瘦如柴”之类词语形容。也许是萍水相逢的缘故,我们都不说话,只是下意识地觉得这一节车厢里对坐着两个人:—个他,—个我。  相似文献   

19.
天真     
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志。在成年人身上,即使偶露天真也非常可爱,天真并不诉诸知识,大学或中专都不培养人的天真。天真只能是性能的流露。“我醉欲眠君且去”,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唯有李白,如无赖童子。在李白眼里,世事无不美好又令人沮丧。这是诗人眼里的生活,但李白赤条条地皈  相似文献   

20.
徐一凡 《学语文》2006,(3):31-31
“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激情澎湃,美不胜收,对后人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酒与山水,作为李白诗作中的“二难”,是我们了解李白、研究李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