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之一 )由华南师范大学杨文轩教授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曲宗湖教授主编 ,1999年 8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入手 ,站在当代学校体育研究的前沿 ,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学校体育 ,是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领域又一重要的力作。1 浓烈的时代气息该书以现有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为基础 ,站在2 1世纪的历史高度 ,全面审视和构筑学校体育新的架构。首先 ,该书直面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巨大浪潮 ,以人为本 ,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新世纪人才所迫切需求的各种综合素质、健康所…  相似文献   

2.
书讯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曲宗湖教授主编,主要论述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的发展关系,讨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及其与素质教育、竞技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是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专业教学用书,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专业指导书。本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全书16.4万字,定价12.50元。《域外学校体育传真》,曲宗湖教授主编,介绍日、美、德、英及俄罗斯等国学校体育信息,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十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本书是高师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委体育司副司长曲宗湖教授,1990年12月3日在北京体育工作者会议上的发言摘编。一、学校体育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和学校体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越来越趋向一致。学校体  相似文献   

4.
冯霞 《体育学刊》2007,14(9):1-5
曲宗湖,1936年生,1956年毕业于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从事学校体育理论教学、科研和行政领导工作45年,曾任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副司长、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组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等职。编著《体育理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2000年中国学校体育和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及对策研究》《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等学校体育研究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担任14所高校兼职教授,现仍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从事“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等学术研究。2007年6月3日下午,曲宗湖教授应邀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新、旧学校体育教育思想,阐述并分析了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在课程方面以人为本,在组织形式方面灵活机动,在教学方法方面丰富多样等特点,并且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交互形式"的出现成为现代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军国民思潮"主导学校体育的社会背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清末民初时期"军国民思潮"在较长时间内主导学校体育的现象,联系德、日学校"军国民思潮"盛行时的社会背景;中国在清末民初时的社会状况及对学校实行"军国民"教育的需求,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主导思想与社会需要的联系,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教育思想受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制约。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我国近现代各个时期的社会特征对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总结研究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规律 ,探讨新世纪符合社会发展及体育自身特征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一、我国近现代社会各阶段特征对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影响(一)辛亥革命前后军国民主义的体育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前后军国民教育占据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主导地位。军国民教育是清末从日本传进来的 ,清朝政府用它对国民进行军事强制训练 ,把兵式体操列为学校必修课 ,以巩固自己…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校体育功能多元化拓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体育功能主要研究学校体育的基本作用,它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依据。学校体育功能的演进与拓展始终是围绕着人和社会这两条主线来进行的:对育人而言,主要有教育、健身和娱乐功能;对社会而言,主要具有文化和辐射功能。在现代教育和体育理念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其内涵呈现出不断拓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吴蕴瑞作为我国现代体育理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体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吴蕴瑞的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为推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吴蕴瑞基于"身心一元论"的全面发展观,扩大了中国现代体育的教育意义,提升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价值;主张体育学术化及其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之先河;坚持洋土体育的融合互用,指明了中国现代体育健康发展的方向;倡导体育普及化及其亲力推动,实现了中国现代体育普及化由学者思想到国家体育政策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由政府支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审批立项,企业赞助,学校参与的全国性学校体育科研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以下简称:218课题(实验学校第一次代表会议于1998年1月7日~10日在福建省石狮市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小学、幼儿园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由石狮市副市长何静彦致欢迎词。《孙晋芳全民健身服务网络《(以下简称「孙网」创办人孙晋芳同志作:「为218课题上一个新台阶共同努力」的报告、《218课题》组负责人李习友同志作:「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再创辉煌」的工作总结报告。会议还由北京体育大学卢元镇教授作:「现代体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和福建千方健身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耀辉教授作:「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学术讲座,受到与会代表赞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在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现代体育中的地位和诸多功能作进一步的实事求是的探讨,旨在为正确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的地位,挖掘开发学校体育的功能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论学校体育生活化趋势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丰斌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2):245-246,F0003
体育回归生活,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学校体育生活化进程理应加快.文章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出发,紧扣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结合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来阐述学校体育生活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指出实现学校体育生活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外学校体育文化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校体育是现代体育的基础现代体育的兴起是19世纪人类文明发达的标志之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经历了从社会走向学校,又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国际学术界几乎一致公认,现代体育发源于英国,在19世纪20年代,即1828年,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  相似文献   

14.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05,26(2):14-18
阿诺德是"现代体育之父",他首次把竞技体育引进学校,改革了学校体育,又把改革了的体育推向社会,形成三者的统一体,因此,现代体育从开始就具有"整体性".事实是这样吗?经过考察,发现这又是一桩不大不小的作伪事件.  相似文献   

15.
以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现代教育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内涵和演变进行阐述,分析我国现代体育思想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在关系,提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思路.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要以体育思想理念为基点,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既要从体育的内在价值出发,确立以“健康第一”思想为主导,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目标,自我实践、自我创新能力教育为核心,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和组织形式,营造现代体育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多元化、现代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模式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回顾学校体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各国学校体育研究的情况,不难发现,学校体育研究是问题导向的研究,学校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内容和研究者构成的变化,都因学校体育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中的学校体育问题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此,探讨学校体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基础是研究学校体育问题的变化趋势。学校体育研究的发展趋势问题,自然需要放在社会发展中来思考。在社会发展中,由于学校体育所遇到的和所带来的问题更为复杂,学校体育研究更为多样化,因此,学校体育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集中体现在学校体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关注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体育视角下的学校体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体育的视角下论述现代学校体育观,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学校体育更有效、更自觉地为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身心健康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项运动技术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学者把体育分为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部分。现代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而大众体育是增强民族体质的一个主体部分。学校体育是体育事业的基础,既能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为国家发现、培养、输送体育人才。既然是体育事业的基地,就要把现代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浅川正一指出:“现代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在最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根据学校体育课程、学生、教师、社会等因素,进一步探讨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提出合理地研究学生身体发育的过程,充分利用体育的价值原则和体育因素加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等。分析了体育课程如何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更好内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各种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20.
现代竞技的自然属性在弱化,社会属性在强化,呈现出人体与精神的发展相背离状态。韩国仅仅把学校体育当作竞技体育的附属物,几乎疏于对整个体育教育的关照,越发凸显出学校体育研究失之偏颇的缺陷,所以应该把学校业余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从体育教育学的视角来探究竞技体育。现代竞技是以教育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的,而教育则是现代竞技的基本职能,并在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深刻而全面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