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风是台湾名的散家。早在1977年,她就被评论界推为“当代十大散家之一”,称赞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  相似文献   

2.
张晓风是台湾获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作家之一。1977年,时年36岁的她就被台湾地区评论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为东吴大学和阳明医学院教授。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著有《晓风散文集》、《晓风戏剧集》、  相似文献   

3.
写作小屋     
张晓风是台湾获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作家之一。1977年,时年36岁的她就被台湾地区评论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为东吴大学和阳明医学院教授。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著有《晓风散文集》、《晓风戏剧集》、《晓风小说集》等40余种,并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如果告诉你张晓风的无数著作都是在她拣来的一架老式缝纫机上写成的,你会相信吗?诚然如此。在台北,张晓风有一间雅致的“写作小屋…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出身于书香世家,显赫家世使得她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发掘出文学、艺术潜能。凌叔华学兼文画、"文艺"双馨,落墨为蝇,文惊四座,拥有画家、作家双重身份,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所建树。她一生紧握两支笔,一支画家之笔,一支作家之笔,这两支笔陪她度过了传奇而又漂泊的一生,她用她的青春、激情、乃至生命滋养着文学和艺术。她因画艺、文风一脉相承,而被誉为一束别致的"中国素兰"。本文旨在从历史学角度出发,探究凌叔华成为画家、作家的历程,以及她作为画家和作家在不同阶段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素 素 散 文 创 作 日 趋 成 熟 , 她 不 断 选 取 新 角 度 去 解 读 人 生 , 言 说 灵 魂 , 用文 学 之 笔 构 建 精 神 园 地 。 本 文 从 三 方 面 分 析 素 素 散 文 的 主 要 内 涵 , 从 中 寻 出 素 素散 文 创 作 价 值 和 创 作 走 向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上期介绍的各种毛笔因取材不同而刚柔各异。一般来讲,毫毛刚硬之笔,富于弹性,顿笔时,笔毫容易弯曲,能够铺散得开;提笔时,笔毫很快变直,迅速收拢,返回原状,所以硬毫之笔,可以随意点画,笔划的精细、棱角的变化,在掌握其弹性规律后比较好把握。相反,软毫之笔就相对难于操纵,非有十分之腕力和较深之功底者难以运用自如。当然,硬毫掌  相似文献   

7.
感谢母亲     
杨在华 《师道》2005,(11):57-58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识字不多,没有什么化。然而,她对我的培育之恩,慈爱之情,却成了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令我终生受益,享用不尽。  相似文献   

8.
她其实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她其实也很平凡,平凡得走在大街上,很快会被汹涌而来汹涌而去的人流所淹没。但是,若要我写好她的故事,却令我心海波翻浪涌,我唯恐自己思浅笔拙.表达不尽人们对她——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教师的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9.
陈若曦的婚恋小说深刻揭露了男权世界造就对女性的偏见、压迫以及不公的事实,她洞悉这种状况,但并没有因此而矫枉过正,没有将纷繁复杂的男性形象简单化、符号化,而是以理性之笔、忠实之笔记录生活中真实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张晓风是台湾名的散家、戏剧家、小说家,尤以散饮誉海内外。她以诗性思维提高了中国现代抒情散的艺术品位。而她对生命与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使散走向了更壮阔的审美意境。本着重从晓风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入手,探索其诗性解释学散的核心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散文”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古典散文成熟很早,然而“散文”一词却出现较晚。先秦两汉,文史哲不分家,“文”的概念外延极广,虽然包括但并不等于散文。魏晋南北朝,骈散始分,文笔巽途。“笔”虽有散文之实,却无散文之名。  相似文献   

12.
荒凉、冷漠底下的温情--张爱玲散文中爱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里不时透出寒意并不断解构爱情神话、母爱神话、女性神话的张爱玲,在她的散中却留下了爱的意识的踪迹。她描画出来一种苍凉的、凄清的爱情情感体验,她所诉说的亲情之爱是隐在无言语的冷静与眼泪后面。她在叙述女性在男性社会的痛苦和悲凉时,流露出对女性弱势群体的关爱。张爱玲散中的爱的意识是隐在荒凉、冷漠底下的温情。  相似文献   

13.
<正>“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张晓风,其文如其名,读她的散文集《一一风荷举》,如晨晓微风,轻拂心头,给人清新快意。  相似文献   

14.
读席慕蓉散,人们也许只会注意到她温恬秀雅的字,注意到她田园牧歌的情调,注意到她抒情如诗的风格,而不会有太多的人去理会她精心经营的结构,甚至会误以为她不擅长结构安排,误以为她的散结构单一、松散、琐碎。其实,席慕蓉是精于散结构艺术的,她的结构艺术集中体现于三点:切分,以求板块松活;反复,以求前后钩连;粘贴,以求通体简洁。本将据此三点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5.
课外活动课上,袁佳莉同学又掉笔了,她哭闹着要身为班主任的我帮她找回来,而且咬定是别的同学偷了她的笔。班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张启说李玉婷在下课时到过袁佳莉的位子上,胡佳又说王强老偷同学的笔,王强赌咒发誓自己没偷。同学们互相猜疑起来。下课时,我把袁佳莉叫来了解情况,没想到她居然很高兴地告诉我说,刚才在教室的墙角里找到了她丢的笔。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我的五样》是一篇独具匠心的心理散。作记叙了一次模拟的心理测试的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先选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空气、阳光、鲜花和笔,然后再逐一删除,最后只选择坚守一样——笔。作巧妙地借助这一虚拟的选择,表达了自己对自我生命生存意义的追寻。中多处用了衬托、对比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城南旧事》虽系小说,但却出之以散笔法,有着强烈的纪实性特征,本从纪实视野——缅怀童年、纪实心态——童真体验及纪实笔法——淡笔描摹三个方面来把握《城南旧事》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8.
【阅读导引】她文笔洗练而生动,可刚可柔,时真时幻,重情明理。在她的每一篇文章中,我们都能看到每个人或物的生命,都蕴藏着许多不同品质……有人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她就是"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的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09,(15):71-71
无论到哪儿,她总喜欢拿着一支笔。50多年前,她用手中之笔编写了新中国第一套幼教教材;逢年过节,她亲笔给朋友们写贺卡,"好好工作,注意身体"是最常用的祝福语。她喜欢在家中小竹篮里摆上些糖果,离休后她常请老同事们到家里小聚,聊起工作时热情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20.
提到冰心,我们最先想到的或许就是她的散,尤其是她的名为《寄小读》的三组散,对青少年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位伟大的作家,最初却是以“问题小说”和诗集《繁星》、《春水》而登上坛的。她那清新隽永、秀韵天成的小诗体,一出现在新学的园地,便立刻在那一片荒凉寂寞的沙漠中建起了一块美丽的绿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