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确权:文明与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地,地权也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改革以来,我国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并用法律的形式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然而,迄今为止,有的农民依然是地不能安身、产难以立命、权无法保障、益难以享有.对农民土地形形色色的巧取豪夺屡见不鲜,地权地利之争引发的个体冲突和群体事件也层出不穷.土地矛盾已经成为当今农村最突出的社会矛盾,并影响农村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年在河南省农村社区搜集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土地意识(土地价值意识、土地产权意识、土地依赖意识)和其市民化意愿进行分析,并考察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土地意识主要呈动态多元的特点,且农民市民化意愿并不强烈。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力量主要在其土地价值意识和依赖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负向影响上。而土地产权意识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在土地价值意识依然强烈的今天,应从补偿土地价值和降低土地依赖意识角度提升农民市民化意愿,使其更好地融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农民的土地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认为农民土地承包权具有物权性质,也是农民最基本的财产权;必须切实保障农民长期和稳定的土地经营权,保持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稳定;当前应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的确权、确地工作,明确农民土地权属关系,这是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最基础的工程,也是农村安居乐业的一个基本工程。作者以湖北省的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为个案,对如何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以及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是农民的儿子,像农民一样珍视土地。从成为教师的那天起,我就把那份对土地的钟爱和深情放在了充满希望的教育土地上,就像农民那样精心地"耕种"自己的那片"田园"。  相似文献   

6.
农民组织化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保障农民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农民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作用发挥不当以及人们的认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土地流转中农民组织化水平不高,进而不能够有效保障土地流转中农民的权益。为此,需要从农民、政府、合作社以及社会四个方面入手来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中组织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对这句话的最确切理解是A.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只有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D.中国革命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概念及其法律保护现状,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角度出发,针对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了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效力、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及征地补偿保障制度等合理性建议,以实现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面的法律保护,更好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9.
16世纪英国凯特起义以反对圈地为目标,表达了农民对土地产权变革的抗拒。然而,通过对凯特起义《请愿书》进行详细解读,发现不同阶层的农民因各自利益的差异而对土地有着不同的诉求。其中,富裕农民要求建立明晰的土地产权,保护有益于自身利益的圈地;下层农民要求维护习惯保有,对其征收合理的地租和入地费;他们二者联合起来对抗领主,与其争夺公地使用权。从凯特起义《请愿书》入手,可以了解16世纪英国农民真实的地权诉求,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的土地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10.
农民土地权利屡遭侵害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征地过程中侵害农民土地权利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缺位和不完整;现行征地制度、政策存在的弊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至今尚存;土地管理体制和现行已有的方面的各种法律还不足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对土地珍惜程度下降等。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农民土地权利的政策、法律,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依据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中国广大农民的衣食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社会里,土地是农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鸦片战争前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不占有或只占有少量的土地,而只占人口少数的官僚、地主豪绅却占有全国百分之四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利用所占有的土地,残酷地压榨农  相似文献   

12.
模糊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土地一级市场征地与二级市场供地之间形成巨大利差,诱导地方政府乐此不彼地过度行使征地权。在国家作为土地权形式上的管理者缺位,农民又无权维护自身土地权益的制度安排下,造成了耕地资源流失的难以遏制。对此,及时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民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土地权益,成为从源头上保护我国有限耕地资源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俄国农民问题由来已久,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不归土地使用者所有。俄国的土地随着军事扩张而逐渐扩大,并历史地形成了村社土地所有制、僧俗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国家土地所有制。俄国土地所有制反映了社会政治关系,并形成了统治与服从的特点。随着俄国的西方化,这种关系逐步加强,并引发社会对抗。解决俄国农民问题不在于自上而下确立个人土地所有制,而是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民安居乐业必须从思想和法律上确立劳动的崇高地位开始,壮大社会力量,改变社会关系,进而转变政府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社会化比土地私有化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4.
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少年来,我国亿万农民在狭小的土地上讨生活。土地,寄托着农民的希望,是他们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也是最后的生活保障。然而,土地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这不仅是自然的变幻无常、市场的诡秘难测,更有社会的风险。尤其是迄今为止,对于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农民似乎一直没有控制能力。有多少农民能说得清自己劳作的土地究竟是归谁所有?又有多少农民能有把握地说自己今天耕种的土地明天不会属于别人?对于农村土地的权属人们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公有制、私有制、永赁制、国有制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农地产权制度变革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析农地产权制度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初级社实行的“在地私有,入股社营”模式,既不违背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愿望,又克服了小农经济零散经营的弱点,从而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获得了合作经营的优越性,因而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状况的伟大创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过早过快地废除了农民土地私有权,越阶段地实行了土地公有公营,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左倾冒进;土地家庭承包制为重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它的“均包”模式却有碍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目前正在兴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农地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模糊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土地一级市场征地与二级市场供地之间形成巨大利差,诱导地方政府乐此不彼地过度行使征地权.在国家作为土地权形式上的管理者缺位,农民又无权维护自身土地权益的制度安排下,造成了耕地资源流失的难以遏制.对此,及时进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民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土地权益,成为从源头上保护我国有限耕地资源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法律权益的保障显得迫在眉睫,目前农地流转主体不清、保障不力,农地征收补偿款少、方式单一、补偿期限短,未能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放开对农地流转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收益价值,实现农民权益。放开农地承包经营权的限制包括期限的放开、使用限制和权利主体的放开及流转限制的放开。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丰富补偿形式。  相似文献   

18.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中心任务是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富农的多余土地,打倒地主阶级,限制富农阶级,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地探索和解决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实行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的"两权分置"经历了一系列巨大的变革。目前国家进一步落实土地确权,并且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以及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以放活土地经营,保障农民利益。政策先行,而我国的法律还没有跟上"三权分置"的脚步,相关法律的完善势在必行。关于土地退出首先要明确保护农民的原则,要保证农民能自愿、有偿地退出土地;同时对承包权的内涵加以扩大有利于平衡其与经营权的关系,更好地进行土地退出;另外构建官方的网络平台,有效进行信息沟通、价格监管、申诉处理等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对农村稳定和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同时,农村基层政治制度的完善又制约着土地流转的顺利推进。若将土地流转制度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结合起来思考,在当前土地流转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村民自治的组织作用和制度优势,保障土地流转合法有序开展和农民权益不受侵犯,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