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程毅中 《文教资料》2001,(5):139-140
读了高洪钧先生《清代笔记小说二题》中关于《六合内外琐言》的校读,觉得有一些地方可以补充。 第一,《琐 杂记》的十二卷本原作“  杂记”。“ ” 字是“虫” 字旁。“  ” 与“  ” 实为一物,“ ” 字可能还是后起的《汉语大字典》收有此字),但十二卷本原书实作“ ”字。《贩书偶记》小说家类著录的十二卷本亦作《  杂记》不误。 第二,《  杂记》确有二十卷本,内容与《六合内外琐言》基本相同,收文一百六十二篇,但题目和次序则大不相同。 二十 卷本《杂记》署竹勿山石道人撰,前有钱塘姬殳父序,后有乾隆癸丑王雨…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图书馆藏有一书,清抄本,段玉裁撰,题为《说文解字读》(以下简称《读》)。此书一向鲜为人知。日本学者阿辻哲次曾撰文《北京图书馆藏〈说文解字读〉初探》,对《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阿辻哲次没能研读《读》全书,故其结论不够全面,亦有欠妥之处。日本学者高桥由利子曾撰文《〈段氏说文补正〉与〈说文解字读〉研究笔记》,认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之《段氏说文补正》与《读》多有重合,当是段氏先撰《补正》,再撰《读》,既而隐括成《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注》)。该文对《读》亦未作全面研究(对《补正》及高桥由利子的文章我们将另撰专文探讨)。我们有机会考察了《读》的全书,本文拟全面介绍此书,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谈读书的对联 邓拓以知识广博著称,在他的《燕山夜话》中,就有许多提倡读书的文章,其中一篇《有书赶快读》,提到清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包世臣,说“他曾经写过许多对联,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有一副对联,我忘了他写的上联,只记得下联是‘补读平生未见书’,这一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是清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安徽泾县人。这副对联的上联我也记不起了,只记得他写的另一副对联,也是关于读书的,联云:  相似文献   

4.
自古及今,司法腐败,最令百姓痛恨2而执权柄者,“跟着感觉走”,搞法外之法,恣情枉法,更令人切齿。据清代竹勿山石道人《琐姑杂记》卷Ic记载,乾隆时固始县人何汉杰,对司法一窍不通,却自用其能,乱审乱判。他在齐东一个郡主持政务时,常常放掉杀人犯,宣称:“杀人者死,规矩也,可死而不死,巧也。”一个巧字,何其荒唐2他审问凶犯时,都要问有无老婆,凡有老婆者,他告日可活,纵然罪大恶极,也不判死刑,真乃荒谬绝伦。当时百姓流传歌谣一首:“杀人多,传家婆,无妻杀人当奈何!”堪称一千!见血。当今之司法腐败,亦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教育》2007,(12S):40-40
王从:袁枚《黄生借书说》有云:“书非借不能读也。”何也?人之与书,大约如冯梦龙批元曲《耐心》时所言:“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也。”  相似文献   

6.
余晓晓 《现代语文》2006,(10):87-87
清代名学焦循(1763年——1820年),字里堂,江苏甘泉人,曾于1810年(嘉庆八年)中举人。焦循精于经学及算术,生平作极丰:尤好戏曲,有《曲考》(已佚)、《剧说》及《花部农潭》。《剧说》一书,是辑录散见于各书中的论曲、论剧之语而成。  相似文献   

7.
《语》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这个暮色迫人的老年人,仿佛写劝世文似的,如三十年代所说的老话,劝年青人千万勿读古书,尤其是勿读四书五经。我的话,跟许地山、鲁迅他们那样坚决:我认为在那儿提倡读古书的人,大半不够格,不配。  相似文献   

8.
陈晓星 《成长》2007,(4):23-24
“罄竹难书”这个词被中国人使用已超过千年,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隋末李密起义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为: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胡昭著、罗淑珍编注的《高中语文备课资料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易水的《闲话皇帝》作为《琐忆》的参考资料编入书中,省却教师翻检之劳,并在篇末说明: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三家注通假琐议方心棣先秦两汉古籍中通假是普遍现象。钱玄同曾云:“周秦诸于、史记、汉书、汉碑等,触目都是假借字。”(《汉字革命》)清代学者俞松也说:“读古人书,不外乎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而三者之中通假借尤要。”(《俞曲园书札、上曾涤生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一书,于乾隆前期问世后,以抄本传抄行世,书名为《石头记》,仅有前八十回。乾隆五十六年(1791)冬,程伟元、高鹗在北京李文书屋将其祥行,书名更易为《红楼梦》,已补足后四十回,共一百二十回。此刻本途大行天下,抄本逐渐地不为世人所重,反而成了后人罕见之物。世人极喜欢此书,郝懿行《晒书堂笔录》中云:“余以乾隆、庆庆间人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梦痴学人《梦痴说梦》中亦云:“《红楼梦》一书:£庆初年,此书始盛行,用后返于海内,家家喜阅,处处争购,故《京师竹枝词》有云:‘开…  相似文献   

12.
李继高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F0002-F0002
一个天高云淡满目金黄的秋日午后,我于案前翻阅陈敏女士的小小说集《诗祭》(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谁知这一翻竞无法收拾,禁不住一口气读了下去。书中的每篇文章几乎都感动着我,有些篇章如《诗祭》、《虹》、《六合寺的月亮》等竞使我连读数遍、反复咀嚼仍余兴未尽。  相似文献   

13.
解《彷徨》     
解《彷徨》景山继《呐喊》之后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为什么忽然题为《彷徨》呢?请看鲁迅自己的解释。首先,书前引屈原《离骚》诗句作为题辞:“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洱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多姿多彩的对联艺术长廊里,有许多描写书斋或居室的妙联,亦庄亦谐,似铭似箴,颇值玩味。宋代大诗人陆游,以书为伴,将书斋取名“书巢”,并自题一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明代画家徐渭,在青藤书屋的石柱上刻了一副自撰联: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清代咸丰年间学者王文韵在自己的“补读庐”书斋手书一联: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才清代文学家、画家郑板桥,在自己的书斋题有一副幽默风趣的对联: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朱子全集》里载有一副十分有趣的居室联: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居…  相似文献   

15.
“六合”注辨正上海奉贤曙光中学金元中《孔雀东南飞》中有“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两句。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注:“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  相似文献   

16.
小说本属子部,到初唐刘知几将其归于史部之后,唐代出现了一系列补充正史的“史化小说”,包括刘Si的《隋唐嘉话》(又名《小说》),阙名《大唐传载》、李肇《唐国史补》和高彦休《唐阙史》等,既有对小说史学意义的纯粹化,但也有对小说趣味的追求,表现了和以唐传奇为代表的文学小说不同的文体风貌,最后,在孙光宪的《北梦琐琐言》里,呈现了史化小说与文学小说相合流的倾向,在北宋初将中国小说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红楼梦》“好了歌”)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笏满床”极力渲染了一家人做大官的人数之多、笏板是中国古代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所以,《项脊轩志》中归有光的祖母才会执象笏勉励孙儿发愤读书──“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归有光将来也能出入朝廷、执笏为官。 笏,相当于今天的记事簿。古代自天子至士大夫均执笏,不过笏的质料因执笏人的地位不同而有区别(等级社会中很多东西都带上了等级标志):天子执美玉之笏,诸侯执象牙之笏,大夫执鱼须文之笏。…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 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李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一起朗读。)  相似文献   

19.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梅花的信息,请你用最简洁的话说说对梅花的认识。生: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天盛开的,不怕冷。生:梅花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季节里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有香气。生:梅、兰、竹、菊是四君子,梅是四君子之一。生:松、竹、梅是岁寒三友。师: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现在我们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知道词有不同的词牌,那么,这首词的词牌和题目各是什么呢?生:(齐答)词牌是《卜算子》,题目是《咏梅》。师:跟老师读题目(生读)。“咏”是什么意思?生:“咏”是…  相似文献   

20.
近读两部学术著作,发现两则有关《五人墓碑记》的资料,辑录以供高中语文教师备课参考。其一邓之诚《骨董琐记》:苏州五人墓碑,邑中七岁童子韩馨书。馨明亡后隐居习禅以终,门人私谥贞文先生。书法少为香光推重,惜传世不多。俞金门藏明巡按赵吉揭贴,五人外尚有徒流八人,凡得罪者十三人也。其二洪焕椿《浙江方志考》:万历《遂安县志》4卷,明知县博罗韩晟修,遂安毛一鹭纂。一鹭字孺初,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司理。天启末,历巡抚应天。(按:遂安今并入淳安县)万历四十年(1612)修,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日本国会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