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彬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2,(10):30-39
【初五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经过八个古诗文单元的学习 ,步入初三的学生不仅已具备了一些文言文、古诗词的感知能力 ,而且大多已形成了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的习惯。这些是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的有利条件 ,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妨碍教学目标落实的一个不利因素。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0,(7):47-64
高一册 阅 读第二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新概念】这是篇传统的课文 ,编者将其列在“理清思路”的学习要点中 ,并且将其置于本单元学习的开山之位 ,可见编者的匠心和该课的特殊地位了。以往的教学 ,多数教师将着眼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 ,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提。新的教材 ,新的要求 ,教师如何做到旧教材新处理 ?这是摆在试教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而又崭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首先将学习的重点确定为“理清思路” ,并将课时安排为 :第一课时理清整体思路和局部思路(小层次之间的思路 ) ,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3.
初六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导引1 初中语文各册文言文教学都强调要反复诵读 ,熟读成诵 ,这可以说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本单元需要在以前各册学习古文言文的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古人说理论事的多种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课文内容 ,体悟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诗中蕴含的节奏美 ,通过分析、品味 ,提高对古代作品的鉴赏能力。2 重视诵读 ,提倡质疑。所谓诵读 ,即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 ,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 ,梳理层次 ,加深理解 ,探究特色 ,习得语感 ,培养能力。质疑指学生经过预习、课堂学习后就自…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0,(6):56-63
荷塘月色【导学新概念】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揣摩语言。本课安排在第一课,是传授基本知识、教给具体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关键所在。根据《大纲》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结合单元训练要点及本文特点,明确教学的重点为: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难点为:“景语”“情语”浑然一体,情景交融;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ABC】设计A一、教法与学法教学是一门艺术,选择什么样的教法… 相似文献
5.
6.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2,(3):45-65
初四册 第五单元○教学导引1 .“单元提示”指出 :“学习本单元课文 ,要继续练习诵读 ,培养文言语感。”这可以看作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途径和重要目标。长期以来 ,古诗文教学定位不准的表现之一就是忽视诵读练习和语感培养 ,以为古诗文教学就是解词和翻译。重视诵读练习和语感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1,(3):18-33
1.教材编者把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是新教材的一个进步。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9.
10.
郗晓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1,(8):69-108
1.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写人的文章数量最多。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有的是通过一件事来记述某个人的形象或特点,如《一面》;有的则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品格或风貌,如《阿长和(山海经)》《吾家有女初长成》等;还有的是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他们的美好心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相似文献
11.
12.
郗晓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1,(10):30-58
【初三册】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这个文言文单元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体裁形式多样。有的描绘自然景物 ,富有诗情画意 ,如郦道元的《三峡》 ,有的记叙儿时趣事 ,充满童真 ,如沈复的《闲情记趣》 ,还有五首古诗 ,都是唐代以来的名家名作 ,极富艺术感染力。2 学习本单元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 ,体会其语言精妙运用的好处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3 学习古代诗文 ,诵读十分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诵读指导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 ,理解… 相似文献
13.
郗晓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1,(7):40-52
1.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选自报纸。(《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注释说“选自《魏巍散文选》”,其实这篇通讯最早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体,它是以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的定期出版物。在当代中国,报纸又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重要信息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阅读报纸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和生活的习惯。报纸一般在发表新闻消息的同时,还会发表评论、通讯以及学术、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所以“点燃”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课初几分钟内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准备,紧扣课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氛围。某种程度上说,导语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是否成功,对导语进行精心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笔对新教材增篇目进行了精心的导语设计。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启发一探究"式的教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假设、探索问题",以问题为核心、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体验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藉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学生发现的"新知"和微观结构,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为学主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创造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王爱兰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4):51-53
本学年接受了初一语文教学任务,使用了人教版编写的新教材。新的编排体系,新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使我倍感责任的重大。教学之余,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仍感觉虽然使用了新教材,但在教学观念上仍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樊篱,摆脱注重知识传授的窠臼。结合新大纲及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新教材作了认真的阅读、揣摩、研究,并将其与旧教材比较,感触颇深。归结到重要的一点,即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创新教法,才能发挥新教材的优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0,(10)
【初一册】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本单元编选的五篇课文 ,有童话 ,有寓言 ,有神话。童话、寓言、神话 ,都是通过创造虚幻的艺术形象 ,来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 ,它们都属于文学作品 ;严格一点讲 ,是不能被视作“文章”的。课本的“单元提示”用“文章”这个概念笼统地称代这五篇课文 ,似乎用的是文章的广义的涵义 ,但这样做在体裁的界定上又会引起混淆 ,也不利于对课文的理解与领悟。其实 ,童话、寓言、神话所采用的大多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表达方式 ,都是通过对人物形象或者虚拟的动植物形象、神怪形象来揭示主题 ,反映生… 相似文献
20.
李江渊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1,(4)
初二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本单元是继第一册第五、六单元及第二册第五单元后学生接触的第四个古诗文单元 ,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虽已初步具备了一些文言文、古诗词的感知能力 ,但多数仍未能形成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仍需继续引导学生重视熟读背诵 ,理解基本内容和常用文言词语 ,引导学生注意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下功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特别是加强熟读背诵。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形式与白话文不同 ,与口头语言也有不小的差距 ,而学生除了课文外几乎没有其他语言环境 ,感性知识少 ,“语感”欠缺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