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6世纪,中西都经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层面的相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机而得以连续发展,西方历史和文明则在危机中断裂,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双方的政治、民族及文化等结构差异所决定的。政治结构上,中国延续了秦汉以来形成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和大一统观念,是有机的统一,比较牢固。在这个制度下,居民不分胡汉,都是编户齐民,身份和法律地位相同,也都追求统一。罗马延续了城邦体制及其理念,是松散的统一,并不牢固。其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居民身份多样,政治组织形式和法律也不一,自治传统深厚,蛮族也不追求统一。民族结构上,中国的胡汉关系历史悠久,融合程度深,以地域和文化界定夷夏。胡汉身份相同,受同一个法律的管辖。胡人政权主动采纳并推广汉族制度,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罗马与蛮族接触较晚,融合程度有限,更注重以法律身份区分不同的群体。蛮族并非罗马公民,而是自治的罗马军事盟友,保持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等,形成了各自的族群认同。文化结构上,中国始终保持了儒家为主而又兼容多元信仰的特点。儒家受到玄学、道教乃至佛教等的冲击,但其官方意识形态地位始终没有动摇。道教、佛教更关注个人内心世界,弥补了儒家的不足。胡人采用汉族文化并继承了这个模式,与汉族形成共同文化认同。西方由多神信仰转向一神信仰。罗马多神崇拜是政治的重要内容,注重集体的福祉。基督教填补了对个人内心世界关注不够的空白,但作为一神教它又不能容忍多神崇拜。作为国家唯一的合法崇拜,基督教仍是担负政治职能的组织。接受基督教的蛮族与抛弃传统信仰的罗马人一起形成以基督教为纽带的新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唐咏梅 《考试周刊》2010,(20):41-42
建筑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物,它体现了民族、时代特征。本文从材料、结构、风格等方面比较了中西方建筑的异同,以使读者加深对中西建筑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4.
束畅 《新读写》2013,(2):50-50
曾经看过一个榜单,其上排有中国古代种种“之最”的皇帝。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少有关注的项目。旅游最远——周穆王。足迹踏至今天的吉尔吉斯坦。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没能检索到关于周穆王的更多信息。对其人何出此举至今心存疑窦。为什么不是盛世如秦、汉、唐、宋、元、明、清之君所行?日前终于再看诸子百家那段争鸣时有了些自己的浅解。行至今日,中国社会也未再有一次那般声势浩大的变革,思想的开放无疑是那时最值得标榜的。穆王无疑为此做了铺垫,仅观其足迹——至今仍算辽远的吉尔吉斯坦,便可窥见其心境之阔大。后世无此君,便不再有那般的文化盛世。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除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展示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还有大量的史书诠释了这个举世公认的界定。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记载自己国家产生、发展、演变的史书,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着一套完整的而且记事时间与编纂年代跨度最长的史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廿四史。这部近4000万字的史书,记录了从黄帝到明代长达4000年的历史演进过程。这部书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中华民族的基本史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除了这部基本史典,各地还有大量的史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方志,这些地方志是各地的瑰宝。这些志书详…  相似文献   

6.
伯特兰·罗素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55一文,本刊选自罗素《哲学·数学·文学55,刘硕良主编,蓝仁哲等译,漓江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309~318页。此文本为罗素《中国问题》一书的一章内容,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泰悦译本《中国问题》中列为第十一章(1996年12月第1版,第146~156页),题为《中西文明的对比》。由于编者对译文风格的偏爱,而选了蓝仁哲所译,但读者朋友可以将两个译本参照着阅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交往在中西奴隶制文明起源的作用中入手,说明大河灌溉并非我们长期认为的是中西奴隶制文明起源的主要原因。从交往的程度、范围入手论述了中西古代文明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8.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体现在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思维决定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使得英语汉语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在鸦片战争后,教育思想交流紧密,各有特点,分析鸦片战争后中西教育思想发展,对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复介绍过来的进化论思想和近代经济政治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虽没有达到精通西学的权威程度,却也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其以一贯的理性与持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肯定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长处,也表明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严复这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努力,旨在寻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希望能开创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1.
【高考展望】中西政治制度一直是新课标高考的重点内容,2008年江苏、山东、广东、宁夏、海南高考卷中均有涉及。预计2009年高考在命题方式上还将会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若要考查,应以综合题为主,复习时要注意把中西政治制度的联系,如古代中国政治可与古希腊民主政治、近现代中国、西方民主政治相结合进行命题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对语言研究的历史进行分段研究时,人们一般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为传统语言学或古代语言学时期,把19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称做现代语言学时期。中国、印度、希腊是语言学的乏大发源地。本文将就传统语言学时期的中西语言研究进行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 文化之所以能积累,正是因为有一种记录方式把文化记录下来,流传开去,形成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部分——文献。文献,是一种记录文化的方式和手段。“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恩格斯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所以,人们称那一部分已经物化了的文化——文献,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丰富的文化资源。文献,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录,也是人类文明的存贮和积累库。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史、社会制度的发展史、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影响汉英语言表达差异背后的民族思维差异,并联系实例论证了这些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实际指导意义,从而在分析中西思维方式不同的基础上探讨汉英对比翻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西方由于各自文明形态和文明进程的差异,导致了它们的审美现代性存在着两种根本的区别;一是在审美独立性追求上存在着差异,二是在审美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西对比的方法,从中西传统法律教育各自的历史命运和地位等方面考察中西传统法律教育的差异性及其对中西法系和社会各自不同的影响,从而揭示近世中西不同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较西欧为早,但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没能象 西方国家那样对上层建筑作出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调整,造成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滞后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威尼斯商人》和《水浒传》两部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中西契约文明的差异,分析了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契约文明源于古罗马,融于基督教,对西方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在国际、国家、社会生活、道德约束等方面发挥着多重作用。中国自古以来虽有契约,但在中国文化中缺少契约意识,导致了中国社会法治精神的淡薄。契约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中的儿童世界——中西诗歌中儿童题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诗歌关于儿童题材方面的不同:一、中西诗歌中儿童形象的对比;二、中西诗歌中儿童与大自然的联系:三、中西诗歌中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并结合中西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差异、语言文字模式等几方面探讨了中西社会文化特征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童话是人们对世界观察、想象、理解的一种反映,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以克拉克洪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本文将西方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与情节相似的中国童话《谐铎·鲛奴》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两组童话在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方面体现了中西文化价值观体系在人与自然关系取向、时间取向、人际关系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