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微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信息传播进入“微”时代模式,无“微”不至的时代氛围与无孔不入的信息传播深刻影响着当代大众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给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在分析“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特征基础上,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几方面挑战做出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微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应准确把握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微变化,精准掌握微时代的运行规律。本文在具体分析微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融入“微生活”、增强“微力量”、创新“微内容”、培育“微文化”、打造“微数据”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革新的进程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交互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网民,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微时代”话语场域,其话语载体的开放性、大众化,话语发布的便捷性、碎片化,话语传播的交互性、隐匿化等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微理念”滞后、“微平台”欠缺、“微内容”僵化是建构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所需要克服的阻抗因素,用包容的思维方式接纳、科学的工作方法驾驭、长效的眼界发展是建构具有主导效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更迅速、传播主体更广泛、传播内容更简洁、传播方式更多元,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微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简要阐述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境遇,总结了“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和方法,旨在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正向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首的“微时代”,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学载体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适应“微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运用网络沟通媒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建设“微队伍”、树立“微理念”、打造“微平台”、营造“微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媒体时代,借助网络媒介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之一.以“微博”为载体和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以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堂、校园“微”文化建设、服务型“微”平台建设、班级“微”管理为具体实施路径,实现教育主客体的全方位互动,改变传统抽象化、教条化的单向度教育范式,促进教育双方的深度互动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动融入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和体验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可信度,真正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贴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转向.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教师媒介素养主要体现在对微媒体平台信息的解读能力、应用能力、辨别能力等方面,因为思政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多以“00后”为主,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若教师坚持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文章分析了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发展现状,探讨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带有鲜明的网络特征的“微时代”是发展主流。从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跟上历史的发展潮流,力求在“微时代”下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应对“微时代”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分析了“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以期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时代”已经到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微小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应用思政微小课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呼伦贝尔学院思政微小课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探索出思政微小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和冠之以“微”命名的事物的蓬勃发展,使中国进入“微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们已经率先与新时代融合,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对他们的价值观、交往行为模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微博作为大学生网络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主客体素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正确地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寻和革新“微时代”下适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的到来,既给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教学场域、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机遇,又给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系统性、秩序性等带来挑战。只有因时而进地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引领微时代。党中央相关政策出台落实、思政课青年教师迅猛发展、微平台低门槛与超便捷性,为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推动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强化微意识,培训微队伍,嵌入微应用,丰富微内容,关注微话语,有效打造微课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电子媒体的变革,微电影、微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方兴未艾,我们似乎进入了“微时代”.这些“微”变化对新时期高校教育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引发了深刘的启示.在“微时代”,有效利用“微教学”,传递“微能量”,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境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主要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讨“微能量”教学引发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进入微时代。互联网打破传统时间及空间的束缚,给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简要阐述了微时代背景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微时代党建工作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实现路径,旨在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信息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迅速崛起,宣告了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体”以其强大的功能风靡学校,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广泛使用的媒介.针对微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通过分析微媒体概念、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微媒体开展各项工作,从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二级学院“微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术作风、经济违纪和生活作风,与师德师风紧密相连,关乎师生切身利益,破坏了校园政治生态,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伤害了高校的社会声誉。加强二级学院制度建设,抓好“微权力”关键少数是高校“微腐败”治理的关键;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抓好“微权力”绝大多数是高校“微腐败”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建设,紧盯多发人群,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是治理高校“微腐败”问题的有效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课题,传统“意见领袖”的主体权威受到挑战,教育者信息“把关人”的作用被弱化,“议程设置功能”出现转变,“沉默的螺旋”作用在增强,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应重视和善用微媒体,营造高校思政教育‘‘微环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微权威”,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微内容”,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微力量”。  相似文献   

17.
"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立足现实,全面分析了"微时代"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微时代"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创新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微专业”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探索形成的新型人才培养载体,旨在立足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重构专业课程学习体系,推进专业与产业发展的“耦合”与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微专业”建设前沿进展,提出“微专业”建设的理路和要件,并通过“区块链”微专业建设案例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微专业”建设路径选择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高校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其作用发挥效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文章结合“微时代”特点,秉持“微”职不微、见“微”知著、“微”言大义和识“微”见远的理念,将“微元素”植入朋辈心理辅导,通过“微媒体”平台实现“微时代”嫁接,以“微帮扶”模式构建“大关怀”格局,探索出一条以心理委员为主体的创新实践队伍,不断提升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胡民 《文教资料》2014,(1):128-129
“微时代”是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微博等新兴媒介的正面功能和积极作用,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多措并举,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