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驱动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开展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开展培养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改革和探索,进行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一系列改革实践。通过3年多的实践表明,该项改革措施不仅丰富完善了具有通信专业特色的实验内容,也使得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预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巨大的工程,对该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编制预算进行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控制及事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与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关的收入和支出,就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和预算编制流程进行讨论,旨在为"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良文 《大学教育》2015,(8):142-143
依照工程建造与知识建构的启示,以培养新形势下工程人才为目的,对"数控技术"精品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和模块化的系统化"分形"处理。设计各知识模块的接口与边界,并以数控技术的理论设计与操作实践为例进行分析与说明。考虑到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开放性特征,结合课程的教学观来看,师资锻炼、教材建设、网络教学手段和"情景式"教学法等都是影响培养工程人才的数控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工程训练中心"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工程训练中心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大工程背景,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工程意识、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有着其他实验室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果,对工程训练中心承担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及开放机制。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训练有机融合,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及PDS(PLAY,DESIGN and STUDY)创客空间等"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使工程训练课程从单一技能训练建设成为"一教三创"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对自动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传统合作单位,挖掘整合内部资源,建立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践基地,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创建高校和企业之间"双赢"的合作模式,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按照工程认识、工程实训与实践、工程综合以及研究创新4个层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卓越计划"的教育改革背景,对具有农业工程特色的农业类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阐述了工程训练中心多层次、模块化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先进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高水平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旨在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在实训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农业类高校如何结合农业工程特色开展现代化工程训练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作为现代工程的本质,要求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华盛顿协议"关于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知识、能力、态度三个维度,并提出"一体两翼"式课程设计方案,通过"四个步骤"综合课程群建设、实践取向的学科课程建设及多种形式的实践模式建设三个模块建设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教师教育改革进入师范类专业二次选拔的实质性推进阶段,其关键在于时间节点、课程安排、管理模式的设定与落实;该项改革要充分考虑当下教师教育"精英教育"回归、"三业并举"和"实践能力培育"的三大特征,基于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实践,重点解决好校地合作、资源整合、体制创新与教育实习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内蒙古图书馆实施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试点建设。本文通过对该项工程的概况介绍、站点建设、资源平台、组织培训、运行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阐述了内蒙古图书馆在数字时代针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的服务模式创新,通过无线WIFI设备、无线数字一体机等新设备新技术,实现为边远地区农牧民提供方便快捷、免费实用、24小时不间断的数字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从实践教学过程的"精细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精细化"、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精细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精细化"、打造一支"教练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几方面,对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探索与实践,为我院材料工程专业专型发展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实践,对工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光、机、电、控、管多学科相结合的大工程训练模式,并构建了"工程认知-工艺实训-综合创新"递进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工程训练中心。  相似文献   

12.
“工程实践不断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确立适应北京城市建设需求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实施"工程实践不断线"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作用,重点就学校与企业互通教学生产进程、发挥"企业专业指导人"的纽带作用,保障"工程实践不断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将项目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基于电子科学与技术同化学工程、化学和生物工程等强势学科交叉,开展一系列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各类实践项目,如具有专业特色的机器人、物联网、无人机、单片机、传感器等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拓宽本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赋予电科专业人才培养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将工程训练中心建成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乐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下称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秉承学校"重实践、强能力"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既具备工业技术基础实践条件,又体现电力工业现场实际技术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工程训练实践平台.中心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工程训练的基础上,大量增加创新项目,从体系构筑、硬件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使其不仅成为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训练的重要基地,更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功能材料导论"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新能源材料、环境功能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生物医用功能材料以及先进复合材料等。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学科的建设,文章尝试将传统的"功能材料导论"教学内容进行改进,融入了大量与我校"双一流"学科"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紧密相关的内容。实践教学证明该项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工程的学科性决定了工程实践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就是回归工程实践。国外国内"回归工程实践"的背景、目的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是强调工程教育应回归教学、回归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我国,省属工科院校是这类改革的重点。应对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过程与管理方面的问题,省属工科院校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着力破除工程教学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高等工程教育。  相似文献   

17.
南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是省级机电工程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其工程认识课程是课程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亮点之一。近年来,工程认识课程以"模块化"为教学模式,着力于实训模块的课程建设、创新创优,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指导方针,深刻领会实施该项目的重大意义,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应用能力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努力探索出一套"理论—实践—研究—应用"渐进式的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特殊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林业工程装备与技术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分析"十三五"期间中心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心目标是建设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上保持一定先进性、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中心将抓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双一流"建设契机,完善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优化运行机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目的。中心正致力于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打造品牌,提高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迈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能源动力工程及装备"的特色,提出建设学科交融式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并在能源动力工程及装备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和资源整合、学科交融式创新实践课程建设、创新实践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