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实文本的还原──《红楼梦》流转叙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述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叙述品质进行探讨,发现《红楼梦》的叙述者乃是超作者、故事叙述者以及故事角色的合成。叙述者身份的变幻,叙述位置的深入浅出,以及叙述视点、焦点的灵机变化,共同创造了叙述的流转,或曰流转的叙述。这种叙述风格既体现出一种轻灵的艺术精神,又表现了对第一文本(现实文本)的无限忠诚。  相似文献   

2.
死亡叙述,是《金瓶梅》与《红楼梦》文本叙述中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两部作品在死亡场景描写、死亡意象设置,以及死亡的叙述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金瓶梅》传达出的是“善恶有报”的道德劝戒,而《红楼梦》在体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倾向的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对生存的悲剧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将《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显示出了极大的叙事智慧及独特的叙事魅力。本文围绕作者如何与叙述者分离,如何巧妙运用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多重叙述视角叙事这几个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述者及叙述视角的开拓创新。作者对叙述者及叙述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的巧妙安排,小说叙述者的扑朔迷离,叙述视角的灵活转换,千变万化,使作品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叙述空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就是凭借其开创性的叙事手法提高了其叙事品位,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不可靠叙述是《红楼梦》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分为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和人物的不可靠叙述两大类型.《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一批重要的非洲裔女作家的新奴隶叙述文本相继问世,不断的引起学界的关注。新奴隶叙述文本常以黑奴史为主题,以黑奴为主人公,重访非裔美国文学中关于黑人主体、黑奴史和黑人文化的再现问题。玛格丽特·沃克的《欢乐》被认为是第一部重要的新奴隶叙述,它的叙述改造了传统奴隶叙述的叙述模式。从主题模式、叙述对象、叙述形式等方面将《欢乐》的叙述与传统奴隶叙述进行对比,以期发现《欢乐》与传统奴隶叙述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端木蕻良凭借《曹雪芹》和众多红学随笔,对红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用自己的跳动不安的心灵去激活红学文献,激活《红楼梦》文本,去追求曹雪芹生活时代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捕捉曹雪芹创造《红楼梦》所代表的先进思想、《红楼梦》文本披露的思维方式、《红楼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端木蕻良是研究《红楼梦》意象叙述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杨娅珍 《文教资料》2007,(18):81-82
该文讨论的是叙述视角在《魔桶》和《我真傻》两个短篇小说中的应用。《我真傻》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它的特点是叙述生动而真实,但带有主观性和说教意味,同时叙述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信的;而《魔桶》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它的特点是叙述客观、有可信度,但文章的中心思想通常比较内隐。通过对标题文本细致深入的阅读,该文着重比较和分析以上两种手法的优势和缺陷,以利于读者更好地解读其它文本。  相似文献   

8.
《白鲸》的叙述视角和以实玛利叙述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中,作为第一人称的文本叙述者,以实玛利在许多场合中所采用的全知视角常常危及到他叙述的可靠性,进而也使读者怀疑麦尔维尔对小说叙述的把握能力问题。通过对小说文本的仔细梳理之后,读者会发现小说文本的叙述时态、以实玛利的人生观等事实表明,以实玛利的全知叙述视角不仅不影响他叙述的可靠性,反而使得小说更具有艺术性,使得小说阅读真正变成一种探究活动,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语言消费。  相似文献   

9.
冯玉雷长篇小说《敦煌.六千大地或更远》以散点透视的叙述艺术创造了一种丰富的多元化的文本。作品通过叙述视点的不断转换,在叙述中营造出不同的叙述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把自己的目光和笔触伸进现实、历史、人性、爱情、艺术、宗教等不同的生存层面,在叙述中实现精神和思想不断的超越与回越,使文本处于多样化的差别与对立中,从而形成该作品独特的难以把握的具有多义化结构的诗意文本。因而,这部作品在文本创造中形成一种卓越而独特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10.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以大观园中文学社团的盛衰经历为对象,通过精湛绝伦的叙述描写,典型地反映了清代文学社团活动的基本情况。河池学院的文学社团活动情况虽今不同昔,但在诸多方面却有共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虽然<红楼梦评论>浸染了过多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哲学色彩,主观唯心思想浓厚,但却是中国第一篇用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刻分析本国作品的批评著作,它为中国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的转型做出了贡献,其理论构思和框架是全新的,反映了中国古典文论向现代文论的转变,代表着当时中国文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留给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艺术资源厚实而丰富。其中,对史传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所形成的艺术经验与艺术精神,又是直接而引人注目的艺术资源。这些艺术资源主要包括:求真的精神、叙事的规范以及史诗性的追求与收获。它们既在艺术经验与精神的层面为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在艺术本体与价值的层面显示了《红楼梦》在继承传统中所形成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题咏为清代才媛最为普遍的红楼接受模式。这种模式灵活运用于各种场合、各种不同的时空情境,表达她们对《红楼梦》各种议题的所感所思。清代才媛的红楼接受,是文学与生活交织的型态,聚焦于《红楼梦》原著的题咏,无疑是缘自才媛自身现实生活体验的有感而发;聚焦于才媛生活的题咏,亦显然是深受《红楼梦》原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现实延伸。清代才媛的红楼接受既有较为充分的自足性亦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清代才媛的红楼题咏与主流(男性)社会的红楼题咏形成对话关系,得到更为丰富多元且别具性别意涵的表述与发展。不仅体现红楼接受的文学/学术意义,还更体现了清代现实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书信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现代书信一般使用白话写作,但一些公共礼仪性的信函,涉外的商业邮件,以及港、台、澳等地区仍然盛行旧式书信的体例。论文试以《红楼梦》的帖子为例,分析旧尺牍的写作结构。  相似文献   

16.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红楼梦》中人物佩饰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和时代特点,文章从《红楼梦》中的佩饰描写入手,剖析《红楼梦》佩饰所体现出的装饰性和审美功能,以及其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并将《红楼梦》佩饰与现代佩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现代佩饰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只有服装与佩饰之间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服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8.
寻找脂砚斋     
根据脂砚斋“余说却大有考证”的提示,对似乎“失落无考”的《红楼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多向考索,终于找到了《红楼梦》的原始作者脂砚斋。  相似文献   

19.
模糊叙事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和《海上花列传》等长篇小说的一种表现形式。模糊叙事达到的效果是:人物性格失去了清晰的类别属性;人物行为的性质也无法简单判定,特别是道德评判难以进行;由于视角的限制,人物生活世界的真相变得含混不清或不可知。模糊叙事的这些形态体现了小说艺术对复杂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对于《红楼梦》的考证,因立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掌握祥实的资料,充分关注《红楼梦》作为学作品的特性,而不能作“想当然”的臆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