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记拾趣     
陶罐笔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书斋里摆满各式各样的陶罐。每只陶罐都贴有标签,里面装有他平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每隔一段时间就倒出来,把它们整理成篇。据说,《白  相似文献   

2.
东日 《同学少年》2009,(12):53-53
从古至今,许多对联只有上联而无人能对出下联,因此被称为"绝对"。这些绝对各具特色,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下面就选取其中的几个,供同学们欣赏。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此联难在一字的多音多义。前两个  相似文献   

3.
古今许多诗人、作家的名、字、号,大都有一定的来历,现简要介绍几位,以飨读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母亲在怀孕时,梦见长庚星(太白金星)自天而落,落入她的怀里,不久,李白出生。父母便给孩子取名李白,字太白。李白从小喜欢青莲花,他的生长地附近盛产莲花,再加上他信仰  相似文献   

4.
陶宗仪的树叶笔记元代有个文学家,名叫陶宗仪。他的“文才”是平时积累来的。据说他曾当了个小官,但常常在农田里干活,干累了,就靠在树边休息,只要想起、听到、看到什么好诗句、好材料,就立即摘下身边树上比较阔大的树叶,记在上面,回家就放进一个罐子里。就这样,年复一年的,竟积下了十几罐树叶。后来他把树叶倒出来,作了仔细的修改和整理,抄录成三十卷,这就是“积叶成章”的《南村辍耕录》。李贺的锦囊笔记唐朝著名诗人李贺7岁就能即席赋诗。据说为了收集创作素材,李贺经常是天没破晓就出门,他身上背个破旧锦囊,骑着小毛驴…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情趣爱好不同,写作方式各异,其书斋更是别具一格。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书斋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在这一“陋室”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乐哉!悠哉! 元末明初人章溢的书斋是“无一物不苦”的“苦斋”,“环境虽苦但心境乐”,刘基为其作《苦斋记》。  相似文献   

6.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时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  相似文献   

7.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粱代时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古代文人喜欢将“铭”放在座位的右边,于是称为“座右铭”。由于“座右铭”能给人启迪和鞭策,增添信心和勇气,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读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8.
古今名人座右铭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肘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古代文人喜欢将“铭”放在座位的右边,于是称为。座右铭。。由于。座右铭。能给人启迪和鞭策,增添信心和勇气,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读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陶罐笔记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书斋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罐,每个陶罐上都贴有标签,里面装着他平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每隔一段时间就倒出来,把它们整理成篇。据说他的《白氏六帖》就是这样完成的。该书共三十卷,杂采各种成语、典故,备当时作文选录词藻之用。宋人有续辑。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陶罐笔记;李贺的布袋笔记;任末的衣服笔记;陶宗仪的树叶笔记;龚自珍的竹簏笔记;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陶罐笔记唐代诗人自居易的书斋里摆满各式各样的陶罐。每个陶罐都贴有标签,里面装有他平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每隔一段时间就倒出来,把它们整理成篇。据说,《白氏六贴》就是这样完成的。该书共三十卷,杂采各种成语、典故,备当时作文选录词藻之用;宋人有续辑。李贺的布袋笔记唐代诗人李贺的笔记是布袋。每日出门,他总是背个布袋,灵感一来,便随手将诗句写  相似文献   

12.
<正>白居易的陶罐笔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书斋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罐,每个陶罐上都贴有标签,里面装着他平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把罐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然后把它们整理成篇。据说,他的《白氏六帖》就是这样完成的。该书共30卷,杂采各种成语、典故,备当时作文选录辞藻之用。宋人有续辑。任末的衣服笔记任末酷爱读书,因为没钱买纸,便拿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文人学士“唯有读书高”。试问读书何用?有求官的,有救国的,有创业的,也有消遣的。从他们撰写的书斋联语中大致能看出其旨意,略举数副以资谈趣。南宋楼大防,孝宗隆兴进士,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其书斋联是:“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他惜时如金,不愿招惹那些俗气的“频来客”聊天扯谈;但若有奇书异卷,必定要邀请同仁友好共赏。  相似文献   

14.
15.
古往今来,有的对联因上联过于奇巧,使人难以应对,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名曰"片玉"。明孝宗于重阳节出的一个上联:"今朝重九,九重又遇一重阳。"句中"重九"、"重阳"意义相同,二者均指九月九日重阳节,"九重"则为"重九"的倒语,指帝王所居,此联至今无人对出。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有的对联因上联过于奇巧,使人难以应对,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名曰“片玉”。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参考》2008,(10):25-25
古今不少文入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以表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陋室 这是唐代诗入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相似文献   

18.
认真读书,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流传至今的一些读书人的美号,则是他们刻苦攻读,嗜书成癖,虚心接受前人知识经验的明证。了解这些读书美号,颇能给我们以启示。“绣囊”。东汉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才高学博,为世通儒。当时人们都说他读尽了天下文章,于是奉之以“绣囊”美号。  相似文献   

19.
书斋是古今文人学者读书、创作、藏书之所,更是其精神巢穴,心灵港湾。许多名人学者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一个别致的名字,或以纪事,或以绘景,或以状物,或以明志,或以寄情,或以自勉,取义深长,发人深思。其中有一些斋名颇多谐谑之趣,读来让人捧腹喷饭。  相似文献   

20.
最苗条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