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忠恕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5):113-114,152
1我是在偶然的机会知道《一座山和一座城市》(余敏辉、许琦、屯安东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这本书并读到它的。黄山市的第一任老书记胡云龙同志于2012年4月29日凌晨病逝了,  相似文献   

2.
胡伟杰 《阅读》2015,(11):24
我曾震撼于泰山的巍峨,也曾感叹于黄山的壮观,但更陶醉于那美丽的庐山三叠泉,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道风景。我们来到庐山三叠泉景区,沿着山间石径前行,环眺四周,两面是蜿蜒起伏的山峦,山上的树郁郁葱葱,松树抽出了新芽,青翠欲滴,谷底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越往里走,雾越大,它从山谷里"水漫金山"似的涌上来。庐山上一座座山峰像小岛一样在雾的海洋里若隐若现,一会儿整个庐山便笼罩在浓雾之中了……远处渐渐地传来了一阵阵"哗哗"的水声,我心想:马上就要到三叠  相似文献   

3.
李浩杰 《阅读》2011,(Z2):40-41
<正>来啦!来啦!美人鱼来啦!她带着孩子的梦想,从丹麦——一个童话的国度,远渡重洋,飞临世博,让我浮想联翩。童话,多么美妙的字眼,多么神奇的世界。我的心,已随着美人鱼,在上海世博的蓝天飞翔。看吧,黄浦江两岸,一座座童话的城堡展示着迷人的风姿。  相似文献   

4.
坐车     
父亲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后,又打的去一处风景区玩。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了司机20元,就说:“坐一阵车怎么要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从风景区出来后,父亲不肯坐车了。从风景区到家有10公里,走回家那还不得累死?我还是叫了一辆的士。父亲见我不听他的话,就生气地自己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司机说最少要25元。我预先付钱给司机说:“等一会儿见到我父亲,你就说只要两块五毛。”司机问我为什么要骗父亲,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他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司机愣了一下才说:“好吧。”司机把车停到父亲…  相似文献   

5.
晓义 《阅读》2014,(39):15-16
<正>"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爷爷。今年是邓小平爷爷诞辰110周年,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父亲是个戏迷。那时候,我们全家住在大山里。从我家瓦片沟到黄龙县城石堡镇,要翻过一座大山,步行三十五里。父亲到县城赶会,如遇上有灯戏,父亲便一定会听。等戏散场,大约在夜里12点左右。父亲再步行三十五里,从县城赶回家,常常要到天麻麻亮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在县城听灯戏,家里却遭了贼。山里的穷人家,家里没有一丁点儿值钱的东西,贼只好作罢。东西虽未丢什么,可把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吓了一大跳。受了这场虚惊,父亲便很少听灯戏了。可父亲爱戏的兴趣并没有减。他常常从县城的书店里,买回一大摞剧本。什么《铡美案》《三滴血》《玉堂春》《穆桂英挂帅》等唱本,父亲都让我读给他听。那时候,我才上小学。唱本上有些字,我还认不全。但父亲让我读,我却不敢违抗,只好读给他听。遇到不认识的字,只好支吾过去。父亲不识字,也不追根问究。那时,父亲只知道剧本的大意就行了。剧本越读越多,剧本的情节紧紧地吸引住我,特别是那些唱词,大多经过千锤百炼,言极简而意深长,每读到这里,我都激动不已。这时候,我会一连读数遍,直至背下来。后来,我能述说许多剧本故事,背诵许多剧本唱段。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让学生写作文。我由于从小受戏剧文学的熏陶,编写故事和描写事物...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大学     
高冬梅 《阅读》2014,(Z6):24-25
<正>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委琐俗气。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上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相似文献   

8.
小河丁丁 《阅读》2023,(88):32-33
<正>在我有记忆之前,我们家没有房屋,父母先是带着姐姐,而后又添了哥哥,到处租人家的房屋。父母租不起整幢的房屋,只能租一个偏僻暗窄的小房间,全家人合睡一张床。我出生之后,一家五口挤一张床,夏夜父亲热得睡不着,就坐在屋门口看星星。后来父母买下了一座旧瓦房,对我而言那是记忆开始的地方。旧瓦房大门朝东,临街的铺面用木板隔出一小半,作为姐姐的闺房。这间铺面曾经租给一位女裁缝,五十来岁,镶着金牙,  相似文献   

9.
尤天晨 《阅读》2014,(23):12-13
<正>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  相似文献   

10.
剩下半碗饭     
王韭 《阅读》2014,(Z6):22-23
<正>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  相似文献   

11.
王淼 《阅读》2022,(88):36-37
<正>丙丁杂货铺的生意一直很兴旺,它是我家开的,店号是父亲的名字。爸爸的名字很俗,但人缘很好,生意向来不错。我是父亲的“最佳帮手”:黄家叫了一瓶酒,我送;李家叫了一斤米,我也送;蔡家只要一包香烟,还是我送……可是送货并不保证能把钱一并收回来:村子里的人习惯赊欠,往往算准了黄道吉日再还。家里有一本挂在墙上的日历,上面记得满满的,都是“欠债芳名录”。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很大反响;有的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艾青一九四一年写的长诗《我的父亲》,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我的父亲》是一首自传色彩很浓的抒情诗。作者以“我”和父亲的关系,采用横向多侧面和纵向的多层次相交错的手法,描绘了父亲——处在动荡时代而要固守他那永世不变的王国的可悲下场,同时写出了“我”所走过的曲折坎坷的道路,抒发了作者追随时代而前进的战斗豪情。毫无疑问,这是一首感情炽烈的好诗。对于我们了解诗人的生活道路、思想发展,认识“父亲”所处的时代风貌以及那些顺从潮流却又回避冲击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  相似文献   

14.
许燕吉 《阅读》2022,(ZE):43-45
<正>作者在八十岁高龄写下了《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但她和父亲许地山在一起的时光只有八年。她说:“1941年8月4日,我的父亲许地山去世。如果上帝允许,我希望时间永远留在前一天。”父亲的慈祥永远留在一个八岁小女孩的心底。香港的家爸爸因争取国学研究经费,和燕京大学校董会意见不一,被校长司徒雷登解聘,经胡适推荐去香港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5.
白纸的传奇     
王鼎钧 《阅读》2023,(Z7):46-47
<正>清白是生命中不可忍受之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那时上海由一位军阀占据,军阀下面有个处长是我们临沂同乡,经由他推荐,父亲做了那个军阀的秘书。那时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埠,每年的税收非常多,加上种种不法得利,是谋职者心目中的金矿宝山,父亲能到那里弄得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可是,据说,父亲离家两年并没有一批一批款项汇回来,使祖父和继祖母非常失望。  相似文献   

16.
雅瑟 《阅读》2005,(11)
父子俩一同穿越沙漠,在经历了漫长的跋涉之后,他们都疲惫不堪,干渴难忍,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这时父亲看到黄沙中有一枚马蹄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是沙漠先驱者的遗留品。父亲对儿子说:“捡起它吧,会有用的。”儿子用一副不屑一顾的眼神,看了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捡它有什么用呢?儿子摇摇头。于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继续前进。终于他们到达了一座城堡,父亲用马蹄铁换了200颗酸葡萄。当他们再次跋涉在沙漠中遭遇干渴时,父亲拿出了酸葡萄,边走边吃,同时自己吃一颗还丢一颗在地上——儿子每吃一颗便要弯一次腰去…  相似文献   

17.
顾敬炎 《阅读》2007,(6):1-1
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动荡的年代,那时,读书是一种不敢梦想的奢侈。但因为父亲是语文老师,所以,我比很多的同龄人都幸运——父亲偷藏着很多的书,使得我在浮躁的世界里能独享丰富的精神食粮,给灵魂以一片宁静。阅读,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也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理想之门。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生日     
今年是父亲57岁的生日,说起来没有什么值得特殊庆祝的,因为老人们都很重视整岁的生日。父亲这几年的生日都是全家人一起去外面吃顿饭,虽然饭菜一般,但是大家在一起也很开心。今年我想带父亲去吃顿好的,一是因为今年我挣钱了,二是想起了以前获得奖学金时曾经带奶奶去新侨三宝乐吃牛排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打工仔,外出打工并不是我的初衷,实是迫不得已。我来自红安县桃花乡王家湾,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小时因骨髓炎造成一条腿残疾;母亲的双眼先天就不大好,要说也算是残疾人。我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而且又是处在贫困山区,其家境是可想而知的。1985年,父亲因患败血症住进了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生说有治愈的可能,就是要一大笔钱,粗略算了一下,大约得3000元。家里为筹钱,已卖掉了一切能卖钱的东西,包括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90周年,同时还是我的父亲--原长春教育学院副院长邹桂伍同志诞辰110周年.在这些值得回忆、纪念的时刻,我又一次翻出父亲在世时(1986年)我为父亲整理过的一篇回忆录: <回忆北大的工读互助团>.我把这一珍贵的资料奉献出来,作为对我父亲的纪念,作为对建国60周年和"五四运动"90周年的献礼.让今人和后人从这个小小的片段中了解到90年前先辈们是怎样进行"勤工俭学"的,是怎样接受新思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