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文悟读“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诗中喻潭为梦,自有作者的追寻。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同样让我们认识到:一潭如梦。《小石潭记》作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柳宗元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横遭恶势力的打击,可知其抑郁愤懑。而他借游遣闷时所见的小石潭,虽位处荒郊,但能得自然造化,毫无拘束地尽展风貌;其水,潺潺流淌而…  相似文献   

2.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解说:第1点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这是根据这篇游记写景状物的具体特点来确定的。)自读程序1.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3.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小石潭记》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为一篇精妙的游记散文,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点有很多。我力图在散文的情感表达、游记的文体特质和文言的结构技巧这三者之间做一个平衡,在教学中兼顾作者由乐转忧的情感变化、灵活多样的观察视角和起承转合的结构手法,同时穿插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对重点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有两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两句看似没什么难理解的,实际上要正确理解还得琢磨一番.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小石潭记》,我已教过三次。作为—个语文教师,每教一次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重复,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都应有所改变,有所创新。下面谈一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要点了解本文“于”“其”的用法和因事见理的写法。认识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的道理。二、自读指要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带点的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今音“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2、本文“其”用得很多,阅读下面带“其”字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要点学习这篇游记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使用凝炼的语言描写景物特征的写作方法。二、自读指要 1、山水游记是以客观景物及环境为描写对象。大约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从描写景物中透露出作者的感情,但重在写景。第二种在描写景物中,又穿插写作者心情,使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揉为一体。下列文章属于哪种写法: 《小石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登泰山记》 2、登泰山,可记的东西很多。但作者把记叙的重点都集中在什么上?为什么要这样写? 3、句中加点的字为什么用得好?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是继郦道元之后描写山水的能手,他的山水记,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感情。山水对于他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读了《小石潭记》,自然景物的离奇、清新、幽邃、澄鲜和凄清,历历在目,深感作者对事物洞察幽微,对景物刻划别具匠心。《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承接《钴鉧潭西小丘记》之后。所以文章一开头就  相似文献   

11.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极品,也是作者人生审美情趣的结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就了他强颜为欢,聊以自慰,乐而复悲的心理。他把悲情的宣泄渗透于作品中,形成了他山水游记“凄神寒骨”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早期还多少带有一些华丽气息和应酬成份,但在贬谪之后,接触了实际,因而写了许多内容充实,艺术技巧精深的作品。在散文的创作上,他的思想深刻,逻辑性强,山水游记富有诗情画意,成就极高。政治上的不得意,使柳宗元寄情山水,以求精神上的解脱,著名的《永州八记》不是单纯的写景小品,而是用比、兴的方法,“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寄托和抒发自己的忧忿,从而使其作品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在清新幽峭  相似文献   

13.
14.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八○六年),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改革,而被贬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作司马。在将近十年形同禁锢的孤寂生涯中,他尽情游荡山水,希冀以西南边陲的山情水趣医治心灵的创伤。用他自己在《禺溪诗序》中的话说,就是:“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他以自己特有的饱蘸诗情画意而色彩绚丽的笔触,写下了大量的独具风格的山水游记,《永州八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②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人景的写作特点,学会鉴赏情致化的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16.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这篇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小石潭清幽的环境,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围绕“石”“、潭”两字,了解作者所描写的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景物,理解作者借美好风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媒体】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作了自我介绍,你们猜猜陶老师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指课件上本人笔名陶近涓,意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文人有一句话说“: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文人大多失意郁闷而寄情山水,我也是“醉翁之意不在…  相似文献   

18.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和《小石潭记》教学内容两个关键问题,挖掘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从中以发掘语用体验资源为基础,锻炼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理解鉴赏冷峭孤绝之美,最终到达对道德智慧的领悟。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 教学目标 1.疏通文章,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捕摹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这篇散文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美妙,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散文中作者十分重视围绕这一中心选景,使景物非常突出、集中。而文章题目是“小石潭记”,文中就紧紧围绕“潭”字选景,文中“潭”字共出现四次,都是为写景服务。为此,我们应抓住“潭”字,围绕“潭”字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