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愁,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一种复杂的感情。它无影无踪,无形无迹,但在诗人笔下却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之愁写得具体可感,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4.
浦启夫 《新语文学习(小学作文)》2011,(3):53-54
宋哲宗绍圣初年,秦观因受“元祐党人”的牵连,先贬为杭州通判,继而又因“影附苏轼,增损《实录》”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迁徙郴州。政治上连续的挫折与打击,生活上一一再的变动和颠簸,使一个曾经怀有远大理想的词人感到理想破灭,前途渺茫,情绪也极度低沉。 相似文献
5.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2004年,歌手唐磊的一曲《丁香花》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并非多么优美,旋律并非多么激昂,但却走进了无数人的心,原因在于歌词背后动人心魄的真情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时隔数年,偶然间又听起这首曾经走进灵魂深处的歌,想一想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倏然一惊,我的课是否也曾经打动过学生的心,是否也曾经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一首歌,因为饱含了真情而唱响云际;一节课也应该因为用“心”而人情人理,走进学生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刘桂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3):18-19
章认为,“立人”思想是鲁迅思想的核心;并且概括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章接着探讨了鲁迅“立人”思想的渊源,指出它乃是中西化的历史撞击在鲁迅精神领域中形成的火花;论接着指出改造国民性是鲁迅“立人”思想的关键;最后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了有些年了。人们在还没有真正悟透什么叫“素质教育”的时候,对素质教育积极踊跃地“尝试”了一下,便又重新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路子上,或者说根本就未曾离开过应试教育这条老路,只是象征性地在这条路上敲了敲锣,打了打鼓,热闹了一下而已。 相似文献
17.
18.
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从常规管理、打造书香校园到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一种进步,意味着越来越向教育的纵深发展。然而近年来,不少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却是在“建”字上大兴土木,以为校园文化是“建”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第二部分“生命桥”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自己激情的语言和感人的课件,一次又一次地煽动着学生的情感。在课的结尾,当面对群羊飞渡,一只只老羚羊坠人山涧的画面时,一些学生不禁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