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智慧 《师道》2008,(7):1-1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这句话,清晰地沁入我的心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阐述诺丁斯关心理论的观点之一——教授关心主题,分析了教授关心主题的原因及意义、选择和组织这种主题的方法及所需的教育制度上的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德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期对我国的德育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学会关心     
我自己的孩子中有一个可以花费整整一个晚上研究神话人物美狄亚的家谱。家中客厅里到处都是各种字典和参考书,她有时还指点我怎么按步骤往下看,兴致勃勃地为我解释。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对“学会关心”的问题写过一点文章,这篇短文再就相关的另一问题作一点讨论。  相似文献   

5.
傅冰 《师道》2005,(12):19-21
近日我看了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The Challenge to Carein Schools)。我没想到这本书如此深刻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自己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微小的感觉。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  相似文献   

6.
“学会关心”与责任生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会关心是关系中人发展的基本命题,它要求现代德育必须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从本质上说,关心是对关系的发现、关系的认同、关系的情感化,关心可以导致责任的自觉,学会关心与责任生成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当学会关心成为一种德育模式时,学生就能够体验到自我与非我的内在联系、体验到个体存在对整个生态系的依赖,也就能够使学生自然生成一种对自己、他人、社会、人类生存状态普遍关心的责任意识和完成责任行为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08,(4):63-6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让孩子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那么,孩子要学会关心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和关怀。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而在我们的人生中,接受最早也是最长久的关心当是来自家长的关心。父母对于我们的关心超过了其他的任何人,就是在父母的关心之下,我们才茁壮成长,并且学会了关心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生育政策的特殊性,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投入了更多的关心,按理说,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的确,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需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广东小悦悦之死"这一热点案例和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反思当下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呼唤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人的历史,如何看待历史直接与对人的本质的界定有关。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完整的人”,这表现在人的需要是全面的、无限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是各种活动方式存在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是全面的社会关系。“完整的人”的界定决定了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必然是全面的历史,因而历史发展也表现为全面的多级发展,但是,人的历史又不是杂乱无序的历史,而是一部统一的历史,其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这种全面的多级发展的性质,有利于我们认清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直接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1.体验被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内心感受并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2.学习在生活中践行体验,初步学会理解他人的需要,关心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凸现的是控制哲学,导致关心缺场。改革这种局面如果只是在课程、方法、途径上小打小闹,则无济于事。真正的改革,必须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入手,从控制转向关心学生的需要。关心是一种感知孩子需要的能力。以关心为核心的教育放弃一切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的控制理念,转向允许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满足孩子的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15.
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具有国际意义的关心教育理论(Caring theory),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出发,主张以关心为核心来组织教育。小学教育是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期,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内尔·诺丁斯的关心理论,揭示其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诺丁斯关心理论产生的背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人生观等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伴随着这种巨大的变化,我们人类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杨晓 《中国德育》2006,1(6):17-19,28
20世纪90年代,当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信息化社会造成的人的自我异化正在超过人的社会异化所造成的危险时,少数教育专家开始对“学会关心”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学会关心”的教育范式应运而生。创建“学会关心”的教育范式关注的是人的自我异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一、关心德育模式的理论构建关心德育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继承并发展了吉利甘的关心伦理学,形成了自己的关心伦理学说,并把它引入到教育中,创建了关心德育模式。它围绕着“学会关心”这一主题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全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急剧变化,家庭变小了。学校变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与虚拟世界的接触多了,学生们几乎每天都能通过电视和因特网接触到有关战争、武力、攻击、科幻、性爱等方面的信息,他们的思想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我们的学校,对于这些变化的反应显得有些迟钝。由于过于注重课程的改革、忽视学校人文环境的改进,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智力成果、忽视他们的道德教育,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有心理障碍,青少年自杀、犯罪等事件也频频发生。我们的学校不只是要把每一个人都送进大学,而是要将每个人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有爱心的人,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学会关心”必不可少,它可以用来治疗目前教育的千疮百孔。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提到:“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这样精辟的见解,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