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节数学课的开课非常特别:“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同时、相向、相遇、相距。”(生读)“读懂了吗?”“懂了”“请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我不由得心生疑虑:该老师花了好几分钟来了个语文式的“咬文嚼字”,有必要吗?可是接下来,我的猜疑随着课堂的精彩生成而烟消云散:数学也需“咬文嚼字”!后来,我也实践着在数学课堂上“咬文嚼字”,效果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2.
该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了。上课铃一响,我微笑着问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读一篇小说,愿意听吗?”“愿意!”同学们异常兴奋。“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会随时停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好吗?”“好!”同学们有些迫不及待。于是,我用讲故事的语气,开始朗诵:“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校园主流型 数学课堂上,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解题目,我和同桌偷偷地在用手机看NBA总决赛,看得激动时我没忍住吼了一声“好球!”当时我就坐在前排,数学老师听到了,有点惊讶地说:“你觉得这道题好求是吗?来,和大家说说你的思路吧!”  相似文献   

4.
王俊 《河北教育》2009,(9):12-13
老师们,想让自己的数学课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吗?想增加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指数吗?想,当然想!对,我也和大家一样,平时没事干的时候,我就净琢磨着怎样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好点子,真可谓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瞧,为了增添数学学习的情趣,我把“魔术”的手段也借用过来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过程:1.认识“放大”和“缩小”。师:(出示图1)这节课,我先请大家看一张贲老师的照片。师:能看清吗?生:看不清。放大一些!(师把图1分别“放大”成图2、图3、图4)师:如果按照我们平时的想法,这三幅图都放大了。不过。三幅图中,只有一幅图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幅呢?  相似文献   

6.
一节数学课的开课非常特别:"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同时、相向、相遇、相距."(生读)"读懂了吗?""懂了""请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我不由得心生疑虑:该老师花了好几分钟来了个语文式的"咬文嚼字",有必要吗?  相似文献   

7.
田心 《湖南教育》2010,(4):24-24
因工作平台在编辑部,又常常给老师们做些讲座,写点小文章(不是论文,白纸黑字为证)、小书,老师们就称我是数学教育专家.开始时我不在意,以为大家开玩笑,后来叫的人多了,我就想自己真的是专家吗?不想不知道,一想就不得了:叫我是专家,那些科学家们也是“家”呀,我与他们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以我的水平作分子,他们的水平作分母的话。分数值是趋向于零的!因此,我就向老师们宣布:请不要称我为专家!因为我是名不副实的!  相似文献   

8.
大家好!我是“’s所有格”,我已经跟大家见过面了,你们还记得我吗?今天我将给大家展示我的风采.请大家跟我来吧!  相似文献   

9.
教学背景:在一次合作教学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者用严谨的教学风格使整堂课充满了和谐的氛围。课后评课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将这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进行了评述。突然,出现一个异样的声音:“过堂课我觉得这几个环节处理得很好……可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有价值吗?”“教学内容有价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也引发了我对环绕在我头脑中“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呢?为什么学生总不能真正走进数学课堂,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等问题再度深思。  相似文献   

10.
案例1什么是数学?2002年我接初一新生,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课本进行课改实验,第一节课向学生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数学?”学生非常沉默,我提示大家:不用想得太深,对数学是什么印象就说什么.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数学就是做题.没完没了的做题”又一个男生“数学就是难题”.“对!”“数学就是难题!”班里热闹起来,一个怯生生的女生说“数学让我头痛.  相似文献   

11.
我需要理解     
马梦婷  张艳 《小学生》2009,(6):28-28
人们常感叹:理解万岁!我认为小孩子也需要理解。可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没得到家长的理解……有一次,我数学测试考了99.5分,心想:“耶!我考了99.5分,爸爸肯定会请我吃牛排的!说不定还会给我买自行车。”回家路上,我的脸上像开了一朵花似的。我一回到家,爸爸就笑着说:“今天考了多少分哪?”  相似文献   

12.
片段1:师:谁来读一读写“我”摸海星的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生:(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师:能告诉大家“我”是怎样抓海星的吗?(生再读,读得和刚才差不多)师:你觉得抓海星容易吗?生:很不容易。师:那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相似文献   

13.
数学好玩吗?有些同学可能会摇头,要是玩游戏还差不多.数学嘛.太抽象,有计算,还有推理,可不是只有1+1=2那么简单!基于以上考虑,本刊特开设《数学好玩》栏目.以同学们喜欢的各种游戏为素材,借助游戏中实物.理解抽象的数学,在游戏中与数学“亲密”接触,揭示游戏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旨在引导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和学会、善用数学.你知道吗?数学游戏遍布世界各地.许多数学名题还是由数学游戏演变而成的,如九连环、迷宫等.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更是将数学游戏作为素材“囊”入其中.把数学随时变成游戏吧.在游戏中快快乐乐学数学.让数学给同学们插上智慧的翅膀!请记住我们的口号:“游戏数学.视数学如游戏,数学是可以‘玩’.出来的!”欢迎同学们给我们提供好的素材哦.我期待着您的参与![编按]  相似文献   

14.
师:《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挺长,生字特别多,有信心读好吗?请大家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当然。也可以悄悄请教我!  相似文献   

15.
杨戬丽 《陕西教育》2011,(1):109-109
一、营造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除与学生和平相处外,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容易沟通。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么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马刚  李萍 《湖南教育》2006,(3):27-2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唱过一首儿歌《小白兔》,今天咱们再唱一次,好吗?(师生拍手齐唱儿歌)今天,不但可爱的小白兔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可爱的小灰兔也要来呢!大家欢迎吗?  相似文献   

17.
刘颖 《中国科教博览》2005,(5):11-11,13
“幽默”是一种特殊“细胞”.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一剂有效的调味剂。有几种手段:“数学歌谣”。讲故事.现代多媒体技术.也有许多作用和功效.我凭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特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齐美新 《学周刊C版》2011,(11):146-146
“哎呀,我没注意读题目,要不我也会做!”这样的回答.很多老师再也熟悉不过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因此就出现了答非所问的现象了。可见,把学生的数学阅读请进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当今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数学阅读是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提高数学阅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所有在场的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接着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说是长江、黄河、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广大的教师在埘待学困生时,都会有一种无奈:“这个知识点,我已经给他讲了好几遍了,可一点效果也没有,一做题就出错,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这种题目,已经讲了n遍了,可是李某某还是不会!”“陈某某,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啊?你能给大家说说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的事情呢?原因何在呢?为探究其中的原委,我们展开了为期一年的“学困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小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