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关、最具趣味性的语文逐渐变为枯燥乏味的技艺文学、知识之学,甚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然而这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人的语文素质的要求是相矛盾的。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文章作者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问题的设计、知识的拓展、感官的调动、地位的主次、情感的感染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何伏品 《考试周刊》2010,(28):48-49
语文学科是最具文化差异和民族区域性的人文学科,只有超越工具性、政治性和功利色彩,回归传统、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回归教育本源,语文教育才能使学生达到人性与灵性和谐发展的至高境界。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3.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它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相似文献   

4.
王晓明 《文教资料》2011,(34):49-50
懂得感悟生命,以人性之美来体味文学的深刻内涵。以情感的共鸣彰显教育的真谛.教育才会进发活力,与时俱进。教育源于生命,只有顺应生命的本性,才能促进生命的发展。所以,敬畏生命,体现出教育的基础伦理,是教育的最佳境界。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带领学生品味生命之花的绚丽与夺目。教学中的“生命在场”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感悟生命。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和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那么、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的语文,如何实施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张卉娟 《山东教育》2013,(10):34-35
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聆听,教会学生品味,而绝非是简单的字、词、旬、段,听、说、读、写而已。学生若能从语言文字中听懂莺歌燕语的快乐,感悟沧海桑田的忧郁,那自然就达到了学语文的一种境界了。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过课堂这个平台.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让孩子养成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思考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杨尔平曾经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情、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语文应是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学区别于其它意识形态最根本的东西在于其审美性。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同老教材的区别之一。在于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其目的是要求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学会倾听既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思想沟通,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效倾听还可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教学境界。“学会倾听”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捕捉教学契机,创设有效的倾听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充满生命色彩的语文教学,是师生在双向倾诉中,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存在。教师觉得自己是在为生命而教语文,在用生命之灯照亮生命,使课堂充满人性,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生命活力。让教学各个环节都蕴含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富有人文精神。从而体现人情的意蕴,人性的热情,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生命的伟大。  相似文献   

10.
张晓琳 《语文天地》2012,(22):27-28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答案可谓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语文教学实现乐学境界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语文的乐学境界,语文学习的最高追求也就是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实现。有人理解乐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应该具有大境界,高格调.就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成长而言,应当遵循着手中有剑到手中无剑到剑在心中的过程,应当实现由记问之境到必然之境终到自由之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是指对受教育的人的思想、人格、境界进行教育,促进其精神境界的提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这是人性教育的本质,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人文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学生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祁芬 《家教世界》2012,(8):55-56
当前,多数语文教师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践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学境界。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主问题"教学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主问题"的概念;多方面设计"主问题";"主问题"教学的价值思考惑等方面粗浅地谈谈自己想法。  相似文献   

14.
毛前 《学语文》2008,(5):26-26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大本营,课堂教学艺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之路上永恒的话题。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是语文教育的保证。每一节语文课其实就是一次充实的情感旅程,在这旅途中,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可以有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历经多年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问题严重,一言以蔽之,是人文精神的流失。语文教学将最具人性之美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僵化的应试教育,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在学生身上则极端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这种  相似文献   

16.
书道原微--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抒情言志是书法的审美功用,尚道成道是书法的大境界;道的大境界,也是人性的大自由境界。书情、人性通道心,三位一体,是为“书之道”。人性的超越,书之法与无法及书之惰性的自由性与丰富性,意味着书法的触角可以自由深入地悟道、言道、载道与致道。书法、道之华。  相似文献   

17.
房学纯 《辅导员》2011,(24):47-48
一个语文教师具备哪些素养才算优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三步境界.即“语文教师成长的三境界”:知识型一艺术型一思想型。  相似文献   

18.
韩彤 《考试周刊》2013,(41):41-42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处处充满着人性之美。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到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效率低下,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不愿学语文学科,症结在于他们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参加各类语文训练,教师很少引导他们用心感悟语文之美。而要领略语文之美,就要借助于语感的培养,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真正领略到语文之美,从而愿学、乐学,语文学习才能达到其乐融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我思故我在”.“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思想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的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师在塑造人性,培育心灵方面的独特作用。知识学问的传授,人文精神的培育、文化人格的塑造,除了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求教师具有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