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近年来随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材料》、《周佛海日记》等一大批档案材料的解密出版,有力地推动了陈独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周佛海日记》起自1937年,终于1947年,除部分年月有所丧失外,保存较为完好。该日记多有涉及陈独秀,对于研究陈独秀晚年的活动、言论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即尝试以该日记为中心,结合相关史实背景,一窥陈独秀晚年的抗日思想。  相似文献   

2.
创刊于1904年的《安徽俗话报》是陈独秀在安徽普及社会知识、开启民智、宣传爱国思想的阵地;诞生于1915年的《新青年》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的一面旗帜,也是当时中国思想界最具影响力的进步刊物。《安徽俗话报》和《新青年》的主编均是陈独秀,比较这两个刊物创办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报人陈独秀。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位伟大的践行者。陈独秀从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人手,号召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陈独秀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直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取得的最伟大的政治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在我党历史上,陈独秀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人物.本文试图对陈独秀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五年以《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为《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虽然这场运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是,它沉重打击了长期统治中国人民的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在历史上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为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给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陈独秀作为这场运动的发动者、领导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5.
<正> 早年的陈独秀不仅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理论家,而且是一个革命的教育思想家。他为了改造旧中国,创立新社会,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参加工人运动,经常深入到教育第—线,大声疾呼地宣传教育改革,教育要前进的新思想。从1904年到1924年,他先后发表了几十篇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演讲和文章,其中被收入《陈独秀文章选编》的就有三十余篇,其代表作有《国语教育》、《今日之教育方针》、《近代西洋教育》、《新教育的精神》、《教育缺点》、《提高与普及》、《新教育是什么》、《教育与社会》、《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革命前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这是其历史光荣的一面。但是从党的“三大”以后,陈独秀却一步一步向右的方向走去,终于发展成一条对革命危害极大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这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毁于一旦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呢?笔者试从主客观方面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有识之士。 一、从主观上讲,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思想根深蒂固,这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他在一九二三年写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  相似文献   

7.
《晚年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晚年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是内蒙古师大政经系阿明布和教授近年来潜心研究的系列成果,于1996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一成果由以下四篇系列文化组成:《陈独秀晚年客观主义立场问题初探》,《陈独秀民主...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的一生变化及其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思想、表现和作用,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并成为研究课题。笔者在近期读了福建出版的《党史研究与教学》杂志95年第1期和第5期发表的有关陈独秀对中国农民问题认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倡导的五四新化运动,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一场震古铄今,振聋发聩的思想运动和启蒙运动,它对蒙昧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孔家店和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轰击,使广大青年从沿袭几千年的孔子之道的严重束缚下解剖出来,难怪当时人们称陈独秀及其主编的《新青年》为青年的“良师益友”。不管陈独秀后来怎样,对于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我们必须肯定。我们应该用化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民族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来看陈独秀。陈独秀不愧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革命家,启蒙运动领袖,杰出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每周评论》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专为批评时事、发表政见、策动政治革新而创办的小型时政周刊。《每周评论》同人对1919年南北和议持怀疑态度,不相信它能够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而视之为南北特殊势力的"分赃会议",同时亦可窥见这一时期陈独秀思想转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主旨变化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新青年》创刊时,其主旨是开启民智,致力于思想启蒙运动。1917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新青年》转而关心社会、讨论“国命存亡”之大政。1920年为适应筹建党的需要,《新青年》改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旨的这种变化是与陈独秀思想的演进一脉相承的,是顺应时代的结果。从《新青年》主旨变化中我们亦不难发现陈独秀建党的起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无疑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而又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陈独秀研究已成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相关学科的一个经久不衰的重要课题.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贾钢涛博士的专著《陈独秀思想研究新论》,是作者在中共历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作者潜心十年系统深耕陈独秀研究而成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爱国救亡运动。救亡的历史使命唤起启蒙的强烈愿望。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总司令的作用,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救亡为历史使命,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锐刊物为理论阵地,始终在苦苦思索中国救亡的路径问题:首先,陈独秀认为必须破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代之以民主和科学思想,改造国民性。其次,陈独秀经过"巴黎和会"的惨痛教训,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而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陈独秀由此转向社会主义。再者,陈独秀等人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为捍卫思想的纯洁性而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凸显了其理论的科学性,并由此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成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五四爱国救亡运动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爱国救亡必然的路径选择。在这场运动中,陈独秀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4.
1838年9月28日,为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达尔文随手拿起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这一次不经意的阅读,却改变了整个世界。《人口论》不过是一本被马克思评价为  相似文献   

15.
<正> 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写道:“如果没有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没有陈独秀那么早地积极搞建党活动,中国现代史的面貌尽管不会大变,但恐怕也将有许多的不同。”从党史、思想史以及政治、文学角度研究这位观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的著述,不能不说是丰富而深刻、系统而透辟的。而由文化史、新闻出版史角度去透视这位巨人思想的丰富性及其实践活动多层次性的文论,却寥若辰星。正如李泽厚听言,陈独秀的有无,无关现代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脉络,却极大影响现代史载廓、特色和革命的流向流速。仅从新闻报刊史而言,陈创办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社会历史观述评建一关于陈独秀的社会历史观,一般都认为是历史唯心主义,如孙思白在《陈独秀前期思想的解剖》(1963年3月《历史教学》)一文中即持这一观点。无疑,陈独秀早年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他在第一篇文章《扬子江形势论略》中说,“然南朝数代享年...  相似文献   

17.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文学概述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在中国开展了一场以传播西方近代文化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当时,沉重的民族灾难唤起的一代民族精英,他们怀着高度的爱国激情和寻求救国真理的强烈愿望,极力挣脱中国传统文化的羁绊,以西方近代新文化为参照系,改铸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思想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李大钊是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曲沐 《文教资料》2001,(6):77-85
20世纪之初 ,曾是中国思想文化界最为活跃的时期。被誉为“本世纪十年代后期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三个巨人”的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 ,不仅都是“新文化运动” (胡适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 ,而且对《红楼梦》这部旷世杰构的小说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蔡胡二人都是赫赫红学名家 ,陈独秀却淹没无闻 ;其实 ,尽管他的论红文字不多 ,但其见解却自有其高明之处。胡适曾推崇陈独秀说 :“他有充分的文学训练 ,对旧文学很有根底……他更崇拜小说 ,他说曹雪芹、施耐庵的《红楼梦》《水浒传》比较归有光、姚姬传的古文要高明的多 ,在那时说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