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果槭自然繁育能力较差.本试验通过对播种方式的对比、采果时间的确定、播种深度的筛选,得出结论:毛果槭在9月上中旬适时采种,采后直接播种,播种深度不大于4cm可以取得较好的播种效果.并针对幼苗不耐干热的特点,进行了遮阴试验,结果表明:毛果槭幼苗应当适度遮阴,透光率50%的遮阴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佛教文化的传播之路,是"海上茶叶之路"。元代高僧明极楚俊,是一位在日本很有影响的禅僧。文章通过考证,认为明极楚俊为宋末元初昌国(今浙江舟山)人。并分析其所撰写的一首茶诗《山居》,认为这首诗是禅茶文化的代表作,明极楚俊是禅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茶文化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一生嗜茶,留下百余首咏茶诗词。他生于茶乡,结交茶友,游走于茶寺,遍访天下名茶,其茶诗也充溢着茶的香气与诗的美感。黄庭坚咏茶诗词不仅描写了种类繁多的茶叶,精细的采制过程及清静的品茶环境等,还提炼了茶的内在品质。茶象征着君子之德,淡泊之志,而茶的这一品质与寺院佛法精神的融合,深化了茶禅一味的主旨。黄庭坚作为北宋文人的典型代表,其咏茶诗词是当时文士生活状态、理想人格及精神世界的投射,亦是北宋茶文化及社会风貌的缩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茶之为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顶峰。以苏轼茶诗茶事为切入点,对苏轼茶诗全面梳理,分析诗中描述的茶艺、茶情、茶境,充分挖掘茶文化鼎盛时期北宋茶文化的内蕴。  相似文献   

5.
北苑茶书是宋人细致研究著名的北苑贡茶而著成。北苑茶书中记载了当时对茶树品种的认识,分析了生长环境和茶园管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北苑茶书还详细记载了制造北苑茶的采、拣、蒸、榨、研、造茶和过黄等工序,研究了制造时的弊病。北苑茶书中最著名的《茶录》首次全面提出茶的品评标准,并细致总结了烹试方法以及茶具。  相似文献   

6.
张荀 《美育学刊》2020,11(1):112-120
明代是茶文化历史上的变革时代,从朱元璋罢龙凤团茶改进芽茶,到品茶方式自上而下的变化及普及,茶事作为一种符号,频繁出现在文人士大夫寄情的诗书画中。陈洪绶是晚明杰出的画家,他的茶画在明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其作品中的茶事场景既展现了简古、幽趣的画境,又具有文人式的审美意蕴和精神内涵。通过梳理陈洪绶的茶画作品,可以考察当时的茶事活动发展和晚明时期茶在生活与艺术中如何融入文人美学世界的历史。同时,这些茶画中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一种明末特有的茶事美学风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茶马古道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除了西南的滇藏道、川滇道、川藏道、岷山道外,从四川通往陕甘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一条极其重要的茶马古道,即秦蜀道。秦蜀道始自今四川省成都市(古称蜀),终止于今甘肃省天水市(古称秦州),由主干线和若干条支线构成,官府在道路沿线设立有各类管理机构,严查茶马走私;秦蜀道是西南茶叶输送至西北的最早的商道,在两宋时期,大规模的茶马交易主要发生在陕、甘地区,明代是我国历史上茶马互市的黄金时期,也是秦蜀道最兴盛、最繁荣的时期,承担了四川、汉中及湖南等地同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番地茶马交易的主要任务,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茶马商道;秦蜀道干线及支线所经路线主要在甘肃陇南地区境内,徽县火钻镇为明代巡茶御史的官署之地,负责监管全国养马苑圉和茶马交易,成为全国茶马交易的管理中心。因此,秦蜀道不但是历代最重要的一条茶马古道,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由官方监督管理的"以茶易马"的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8.
茶是人们司空见惯之物,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茶,已不再是单纯的生活用品,而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所提及的相关茶事入手,由"礼"与"俗"两个方面探讨"茶"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9.
茶清雅恬淡、苦中有甜、先苦后甜的特性,与文人向往的宁静、质朴、清爽、超脱的意境相吻合,象征着人生的历程,也与文人苦修而后成正果的过程相契合。品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和审美活动,因此,茶常常被用以抒发情怀。茶诗中包涵着诸多审美因素,首先涵盖了自然美,表现在茶诗中品茗环境的清静幽雅以及诗人对茶叶外形的赞美。其次是社会美,主要表现为茶诗中描绘的民俗风情之美、自由闲适之美和珍视友情之美。再次茶诗本身体现了一定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铁观音茶是中国乌龙茶的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又称安溪铁观音,素富盛誉,被誉为中国茶王。通过从观音由来、铁观音产区及制茶工艺、铁观音的音韵、铁观音之酸味几个方面谈了对铁观音茶的认识及品饮。  相似文献   

11.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兴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茶文化的兴盛是对历史上茶文化吸收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在唐代的最终形成,决定着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饮茶风气的普遍、陆羽《茶经》的问世、大宗茶市的出现、茶税制度的建立、饮茶习俗的外传等都说明了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茶与文化艺术联系紧密,饮茶品茶是文人雅士的雅事,以茶入画、入书、入诗的艺术作品举不胜举,生发出绘画作品的一个独特类别:茶画.把茶文化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了解古代优秀的茶画作品,培养其沉静的性格、高洁的品质,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悠久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实施茶叶品牌战略是茶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池州市是安徽省茶叶的主产区之一,为加快茶业产业的发展,切实提高茶农的收入,发展茶区经济,2002年,池州市实施茶叶品牌整合战略,推出主打品牌--"九华佛茶"品牌.通过两年多的运营,"九华佛茶"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九华佛茶"品牌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九华佛茶"品牌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以期对"九华佛茶"品牌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甘肃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地区,从丝绸之路开始,到后来的“榷茶”贸易、“茶马互市”贸易,生发和影响了当地各族人民的饮茶习俗.除了历史悠久、甚为普遍的“清饮法”之外,甘肃地区尚有罐罐茶、三泡台盖碗茶、酥油茶、油面茶、奶茶、炒茶等多种饮茶习惯,形成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辐照法从青楷槭翅果中提取翅果油,具体提取条件为:采用碳化硅0.15g、液料比16.9:1mL/g、微波辐照功率425 W、微波辐照时间11 min,所得到青楷槭翅果油得率为9.56%.种子油进行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中的脂肪酸组分,从分离出的14个峰中确认了13种组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反-9-十八碳烯酸、芥酸、顺-11-二十烯酸、r-亚麻酸、cis-15-十四酸和硬脂酸,它们的含量分别为36.04%、24.73%、11.04%、7.39%、6.51%、3.75%和2.65%.  相似文献   

16.
点线面     
二个份,向前移动,只成一茶挽.一很技,左右横延,就成一块而。一部华走过,翻起一坑土,一排翠走过,翻起一大片’。 一单种翘营是一箱土,一条技. 农、林、牧、副、渔,多种握营齐l{iJ前, 成了面,一大片‘, 公社收入万万千。点线面~~  相似文献   

17.
不同呈色期茶条槭叶片色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a生茶条槭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分析不同叶色变化期(春绿叶期、春叶转色期、春红叶期、春返绿期、夏绿期、秋绿叶期、秋转红叶期、秋红叶期)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种色素含量随叶龄的增长和季节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夏绿叶期叶绿素含量最高,秋季红叶期花色素苷含量达到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比较平稳;总叶绿素含量随叶位的降低逐渐升高,叶色变淡变绿;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则相反,随叶位的降低而减少;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变化与花色素苷的变化一致,均表现为随叶位降低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     
蓓儿 《阅读》2023,(29):8-11
<正>本篇适合:朗读、挑战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的茶文化流传了数千年,对世界饮食文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关于中国茶的历史典故,你又了解多少呢?  相似文献   

19.
茶叶规程是晋商在办茶过程中,为保证运输环节的有序进行,由各商号从业者专门编写的应用型文献,“恰克图贩茶歌”即为此中一类。“茶歌”描述了山西旅蒙商人的成长过程,以及福建—张家口—库伦—恰克图一线的贩茶路线。此“茶歌”所保存的有关商人描写颇为详细,偏重对其成长、学习经历、社会生活环境乃至心理活动的描述,是了解晋商中小商人社会生活的珍稀民间文献。以此为代表的茶路歌谣和各类规程也是填补茶路地理定位,深入了解山西籍商人真实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内容丰富多样,茶俗、茶艺、茶道、茶德与大学生品质提高高度契合.茶文化内涵丰富,其中茶俗为大学生品质提升奠定和谐基调;茶艺为大学生品质提升提供重要启迪;茶道促进当代大学生品质的升华;茶德的和谐与宁静、淡泊与旷达、礼仪与清思等特征是大学生品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的品质提升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汲取中国茶文化营,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