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观周刊》2012,(23):46-47
《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简.奥斯汀成名作之一。书中人物众多且都个性鲜明,同时小说涵盖面丰富,从英国当时的风土人情到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本文着重将关注点放在小说所体现的服饰文化中。由于小说文本并未对服饰施以大篇幅描绘,所以本文将以影像为载体。通过结合小说本身以及对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的分析来探讨18世纪晚期及19世纪初期英国特色鲜明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2.
魏笑君 《新闻世界》2014,(1):169-170
本文由文学作品入手,解析李普曼的固定成见理论,反思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遗憾,并从日常生活的微小细节来透视李普曼经典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在话语理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话语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和制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主要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为倒,从明示推理、最佳关联及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话语的理解,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正确地理解话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平时喜欢翻杂志,但翻着翻着,心里就难免犯起嘀咕来:中国杂志为什么言必称《纽约客》?而且这些杂志来自不同层面,不同类型:有文学性的,有读书类的,也有随笔类的,甚至还有时尚类的,比如,长春的《作家》杂志,就说自己是“一本被称为中国《纽约客》的杂志”。  相似文献   

5.
杨娜  张海涛 《新闻前哨》2021,(1):110-111
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在《傲慢与偏见》中,她着力描写了五种不同的婚爱关系,论述了其独到的婚爱理念.本文以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小说的婚爱主题,阐述小说呈现的各种现实婚爱观以及现实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6.
卫梦舒 《大观周刊》2012,(9):22-22,31
《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杰作,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本文以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为理论依据,从译文忠实性、遣词造句、译文流畅度等方面对其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两个译本各自的特点及得失。  相似文献   

7.
马琳 《出版广角》2015,(13):108-109
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在作品创作中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真善美的理解.正是因为如此,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对读者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基于这个视角,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翻译中蕴含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发掘作品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无论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中,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男人在女人心目中的地位犹如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样,是绝对权威的象征——女人必须崇拜、服从和依附于男人。男人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根深蒂固地渗透于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就以狄更斯、劳伦斯等男作家的创作而论,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以男主人公唱主角,小说的情节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刘薇 《新闻爱好者》2010,(8):172-173
影视语言是文本结构和音画系统的构成统一,是所有影视作品的叙说工具。作为年轻的艺术门类,影视艺术的叙说是在各种艺术的交叉点上分离出来的,具有天生的综合性,当然也和各种艺术门类具有比较性。其中,影视艺术从文学艺术的分离过程是最纠缠又最生动的.影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比较与转化一直是影视艺术发展的轨迹,而这一比较与转化的过程几乎也是影视语言、影视艺术以及影视美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杨佩 《大观周刊》2011,(13):58-59
空间批评主要涉及文学作品中的景观和空间,空间的社会属性。空间的文化属性和空间的身份属性。文本中的空间是一种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分别从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三个角度反映了社会变迁时期南方贵族的没落和衰败以及新兴资本主义与旧势力之间的摩擦与冲突。主人公艾米莉便是被选中的既维护又反叛南方传统这样一个贵族代表。  相似文献   

11.
从一本杂志看畅销元素--解读《读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本不事张扬的杂志,<读者>杂志几乎在全国与世界近百个组织的排行榜中都榜上有名,并且屡次走到前几名的位置上.在中国期刊协会所做的近18年来大发行量期刊发行统计表上,<读者>杂志连续13年位居中国大发行量杂志前十名之列,三次成为年度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这三次分别是1994年的347万,1995年的406万以及2000年的605万.1997年,上海三联书店的<书城>杂志登载了一次中国热门杂志排行榜,选了中国的12家杂志,作为中国杂志的名片.而这个排行榜的着眼点在于大众化,选择的标准和原则是内容的前瞻性与形式上的现代感,更注重杂志的影响力和保存价值.这次品位不俗的评选,对<读者>杂志的评价是:"作为一份国内销路最广的老牌文摘类杂志,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有着浓烈的个性和风格,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读者>式的文体,这是其他文摘类杂志很少有的.杂志是依靠编辑编出来的,此言信之".央视索福瑞公司在进行调查后,提供报告说,这本杂志的传阅率达到了10个人左右,是中国同类杂志里传阅度最高的一本.中国13亿人口中,将近2亿人看到过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2.
《乌合之众》(A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是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的经典作品。100多年前的法国学者勒庞是位保守派社会精英,他反对传统的国家主义,也反对新兴的集体主义,推崇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他认为:群体是盲从的,狂躁的,非理性的。而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虚拟社区的发展,交互性的加强使得网络环境中群体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一、对于网络中群  相似文献   

13.
何江  郭嘉 《出版广角》2016,(2):74-75
随着时代发展,电视节目形式多样化,内容愈加丰富,受众选择面越来越广。这对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嘉宾等参与者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人物找准自己在节目中的形象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受众需求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奔跑吧兄弟》为例分析真人秀节目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电影《七月与安生》的成功源于它就像是现代的一个寓言,抓住了每个人内心脆弱的神经,七月与安生是个矛盾的混合体,二人分别折射出了每个人内心里的不同人格面,二人的结合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个普通平凡人。每个人不仅体验着由于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时空挤压所带来的外在焦虑感,同时感受着自我内心里经受着的折磨和冲突,而这一切都具体化为七月与安生纠缠交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陈雪 《出版广角》2016,(8):84-85
《一辆老式雷鸟》是简约派大师安·贝蒂的短篇小说集,它不仅展现美国中产阶级孤独苦闷的情感世界,还揭示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笔者借助生态批评理论具体解读小说中被破坏的自然生态、失衡的社会生态以及荒废的精神生态,并揭示其中蕴含的生态哲理。  相似文献   

16.
高深 《东南传播》2012,(4):40-41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使之成为滥用新闻自由并公然挑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规范和道德伦理的典型,这个事实案例与西方新闻理论相去甚远。笔者将从媒体的新闻自由权利、媒体的独立性、西方媒体的垄断现象以及媒体理性这四个方面对西方新闻理论与现实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大丈夫》这部剧从构思、创作,到拍摄、播出,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播出后反响还可以,在得到一些收视率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关于生活剧风格创新的一些讨论——比如说这部剧相较于传统的生活剧,节奏更明朗,冲突更激烈,情节更紧凑。那这是不是就是生活剧和情节剧的结合呢?或者说给生活剧贴上了一个"强  相似文献   

18.
贺明  范松楠 《视听界》2012,(6):47-49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以及引发的热议,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一个讲述美食的纪录片能够打破纪录片寂寥的命运,并化为神奇的力量,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与电视机渐行渐远的人们重新拉回到荧屏前,屏息静气地感动于包裹在祖国各地普通食材中的浓浓的乡情、亲情,背后的原因绝不能仅仅归功于“民以食为天”这一题材上的精巧选择和唯美的画面语言。如果某些媒体报道的“看过此片的受众无不口水与泪水齐飞”“。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受众的观感的话,那么,《舌尖上的中国))能够令受众动容,成为受众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熨帖的强大感染力量,必然根植于广泛的社会心理。尽管受众以不同的解码方式对《舌尖上的中国》进行解读,但它能引起广泛关注其实是利用视觉修辞,构建出了能够填补城市受众群体心理缺失的乡村健康美食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9.
江涛 《新闻前哨》2012,(6):19-21
《一年又一年》是中央电视台在每年春节期间推出的一档特别节目。从2002年开始,每个年三十的下午四点,节目一边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前最后几小时的幕后情况,一边用精彩话题渲染节日的欢乐气氛,提前把人们带进了年夜饭的团聚氛围中。而在2011年的《一年又一年》特别节目中,除了主打新闻直播牌,最大亮点是和腾讯微博的合作,而这也是传统主流  相似文献   

20.
任伟 《编辑之友》2004,(5):69-72
从大众传统的读图方式来说,插图不过是解读、图释文字的附属品,即便是名家手笔,也常常被人们一眼扫过,很少将它建立在一种与文字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加以品味与欣赏.但实际上,文字信息或资讯在任何纸质媒体上出现时,图像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往往伴随其左右.插图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显示的就不是文字的"仆人"或亦步亦趋的回声器.尽管它"微小"得常被人们忽视,它在现实中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声音,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字与图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两种主要手段.文字作品的插图,自然也是历史的载体和历史的显现,翻开一部插图史,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文字与艺术图像的不断融合与传达信息的共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