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茜 《大观周刊》2011,(29):112-112
担任高中语文教师七年来,每周都要上写作课。写作教学中我注重把作文化整为零,从阅读积累,真情流露,强化训练入手.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欣赏学生的作文,肯定学生的作品,注重勉励学生,培养其写作兴趣,提高作文积极性。渐渐地,我的学生写作水平均得到了提高,直至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2.
于勇丽 《大观周刊》2011,(44):248-248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思维,培养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发展,那就是想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情景,如把快乐教学带到课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许淑彩 《大观周刊》2012,(31):305-305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亮起来。  相似文献   

4.
王宁 《大观周刊》2012,(13):166-166
本文介绍了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种教学方法:勤积累、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给学生作文方法;巧训练、多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21-322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变“厌写”为“乐写”,由“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教学,浅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孟中芳 《大观周刊》2012,(28):227-227
提起作文,学生们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于是乎,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  相似文献   

7.
刘丽秀 《大观周刊》2012,(26):175-175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觉得作文的教、写、改是非常麻烦的事情,甚至觉得是项沉重的负担。其实当我们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仔细选材、学会立意后,学生就会下笔如有神,作文质量上去了,改就必然轻松无比。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作文图书作为改革开放之后产生的一个异常活跃的图书类型,其本意是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然而,随着作文图书出版的丰富和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萍 《大观周刊》2012,(23):159-15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刘雪玲 《大观周刊》2013,(3):121-121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作文”都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往往谈“文”色变,很多教师也常常感叹作文难教,在新课标的推行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李海杰 《大观周刊》2011,(50):126-126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一个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从他的写作水平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小学作文历来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学生写作费时长,质量差,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也总写不好作文,那是他们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其实,我们只要对作文充满了兴趣,平时注意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和积累到的东西,只要用心了,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再加上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适度的自改,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一篇习作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常思考,勤训练,多积累,就一定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滑万通 《大观周刊》2012,(24):235-235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任务,探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不在害怕写作文作文,而是把作文当作了自己的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4.
罗海军 《大观周刊》2012,(26):174-174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可见,作文评改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作文教学,时间安排上多是间周作文。作文后,教师收齐,然后集中批改,多数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抓书写、找病句、理中心、下批语上。作文评改的基本步骤是“本次作文情况①②③——优点①②③——缺点①②③——念范文①②③”,这种评改方式,花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并且收效甚微,再加上间周作文,等作文发到学生手中时,大部分学生只看看批语,老师的辛苦,全都付之东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批改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悖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正是基于这些,我在教学中提出并逐步实施了学生“自主——互评”的学生自主作文评改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田初 《大观周刊》2010,(37):80-80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由于偏远山区小学信息闭塞,思路狭窄,尤其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缺乏积极的指导,学生一听作文心理就害怕。我们只有借图画启发联想,练词造句;组织活动,实地观察,练说学写;结合课文,指导仿写,培养学生初步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崔延霄 《大观周刊》2011,(23):242-242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7.
谭敏 《大观周刊》2012,(28):219-219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我们处理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多阅读,积累知识,观察体验生活,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8.
魏慰 《大观周刊》2013,(3):108-109
作文,要先讲构思,如打一场仗之前的谋略,谋略得当,仗就打得漂亮,反之则败北。作文也一样,构思精巧的作文,总是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构思平平的.则往往被忽略。可见构思是中考作文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有些学生拿到题目,习惯于仓促动笔,不会在构思上多下工夫。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构思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作文书市场的现状,找出学生写作的困难点,提出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导向的作文书策划的方案,期待高质量的作文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0.
崔丽花 《大观周刊》2012,(36):211-211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最集中的体现,抓好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也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