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陈思思 《大观周刊》2011,(39):208-208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育,是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培养人爱美、审美、创造美的素质及能力的一种美育活动。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激发情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并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门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的审美功能有着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很小的时候知道了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朋友交谈。"尽管当时对其义不甚明了,但在见书即读的近乎泛滥的喜好中,开始自觉探寻"高尚"并给予心灵片刻驻足。时光像书页般一页页翻过,读过的书或深或浅地印在记忆底片。读了《蓦然回首》,一种少有的感觉抓住了我,仿佛一位超世的智者,在与我对面而谈,倾心而语,话题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生活,有书卷……不知不觉中,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传统中国园林,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即明代。明代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阶段的变化也发生着审美情趣的嬗变,同时也见证了明代的兴衰。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使当下的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使影视视觉化日益成为审美化主流;但审美化的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又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影视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这些倾向抑制着影视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繁荣。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影视业必须重新审  相似文献   

5.
审美选择具有极强的个体性,个体审美情趣,对审美选择具有直接的作用,这是因为美即情感,人类之所以需要审美选择,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离开了主体的情感,美本身也就不存在了。人的审美情感所展示的是主体生命的律动与情欲的表现,由于审美主体社会阅历、知识结构、思想修养等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由此导致各自情感需求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6.
王跃 《大观周刊》2012,(29):215-215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做了阐释:1、适当点拨,使学生善于发现美、认识美;2、激情渗透,使学生乐于感受美、欣赏美 ; 3、鼓励实践,使学生勇于创造美、传播美。  相似文献   

7.
张红星 《大观周刊》2011,(37):276-276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8.
邓友章 《大观周刊》2011,(28):127-127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真、善、美高尚情操的重要教育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郑丹 《大观周刊》2012,(40):191-191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育真、善、美的人。而要让学生在接触美、审美的活动中,由美入真、入善,怡情悦趣,正是音乐审美功能的要义。本文着重探讨音乐立美、审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苏琨 《大观周刊》2012,(29):229-229
由于教师往往忽视教学中的美育因素,所以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生活的贫乏,情绪体验的消极,为了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会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带来审美享受。”对语文课堂如何营造审美的意境,谈几点粗略的看法:首先教师应对美有深刻的体验,有充沛的激情,善于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自报纸文艺副刊诞生以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审美情趣经历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过程。直到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白热化竞争,作为传媒渠道之一的报纸文艺副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挑战,如何生存,如何发展,这是当前摆在所有报纸文艺副刊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报刊编辑的审美主体应该具备前沿的审美意识。如果从美学角度对编辑提出审美要求.那就包括他的美学素质、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一个编辑,对文化应该有准确的鉴赏能力,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说到底要有高尚的文化品格。因为有很多美的东西需要编辑去发现,就好像举世无双的和氏璧,没有卞和,就会被湮没;还有不少不好的东西需要编辑去把关,因为人类创造的文化,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先进与落后混杂。作为一个编辑,他的职责就是要审读、鉴定、舍取,以正确的是非观,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作为网。筛选出最美最好的东西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吴国堂 《新闻实践》2006,(12):34-35
经济报道能否变抽象为具象,变专业为通俗,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生动呢?能否让读者产生阅读快感,提高审美情趣呢?笔者以为,新颖性、形象性、思辨性、典型性是其中最基本元素。在经济报道的采写中,只要我们“咬定‘四性’不放松”,经济报道的审美价值就能得到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5.
冯洁 《记者摇篮》2006,(11):47-47
电视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可不少电视人有着共同的感受和苦衷:电视却越来越难办了。首先,是来自荧屏大战的争斗。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的开办,电视节目频道的增多,屏幕上可谓是争奇斗妍,各领风骚。节目丰富了,人们选择的余地更大了。你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办节目,可有的观众就是不买帐,换频道是小事,动不动就提意见,上网帖帖子骂你,再则,来自于观众审美情趣的多元化。电视不同于报刊杂志等刊物,文字类作品属于印刷文化,受读者文化层次的制约,读者群自然分流,相对固定;而电视因其以有声语言和画面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属于形声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无疑是当今媒体中最有影响的媒体,而纪录片最能体现电视艺术的审美特性。纪录片融信息、思想、艺术于一体,它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  相似文献   

17.
刘娅 《大观周刊》2012,(21):177-177
生活中处处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既不是灌输者.  相似文献   

18.
任卫华 《大观周刊》2012,(7):226-226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晓晓 《大观周刊》2011,(20):157-157
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教育家苏霍林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思想无疑是科学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0.
让新闻语言充满情趣,是摆脱呆板、枯燥、公式化语言的有效办法。说到情趣,其实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写得流利通畅,朴素生动,叫人读了感到干净舒服,别有风味,就可以了,倒不在于文字花哨。一、多用短句短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洁有力,字少意多,意思又一目了然。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辽西大捷全歼敌二十个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