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以人格教育为根本,对教育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蔡元培在其教育过程中关注人格发展,以道德教育为根本内容,以完全人格为教育追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体系。蔡  相似文献   

2.
刘定泽 《大观周刊》2011,(6):177-177
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人格就是细微的,隐形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是发展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从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内外结合,进行人格教育;坚持日常化教育,形成个人习惯;加强学生友好与和谐人际习惯的养成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将会非常有利于中职学生的优秀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崔永福 《大观周刊》2013,(5):160-160
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几种方法:加强教师人格修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挖掘教材中蕴涵人格教育的内容、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养成人格。  相似文献   

4.
郭冬冬 《大观周刊》2012,(5):142-142,147
体育精神就其实质,是·种心理资源、是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独立的人格,究其本质是一种财富,是一个人的良好尊严和意愿的宝贵财富,是一个人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现代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就是对学生人格教育重视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改革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创办了“北京人物”和“话说北京”等专题节目,现简介如下: “北京人物”“北京人物”节目坚持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核心,热情地宣传首都各条战线的当代人物和历史人物.具体地说就是:1.在四化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特别是在改革中勇于开拓的人物以及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各界知名人物.他们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贡献,他们的轶闻趣事均可成篇。2.在平凡岗位上干出成绩的“小人物”.他们中,有的人虽然“没名气”,  相似文献   

6.
杨兰 《大观周刊》2012,(30):290-290
众所周知,初中生随着生理上的青春期的来临,它们的心理上也逐渐渴望独立,想摆脱成人的过多管束,但他们又能没有能够完全脱离成人的资本。我们认为,很多德育工作的失败就是源自对学生心理特点与内心需求的不理解,孤立地进行说教所致。这样的教育“晓之以理”可谓成功,而“动之以情”就被忽视了,要“导之以行”基本上不会有了,而要体现“持之以恒”根本就不太可能了。 为了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笔者大胆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入心理辅导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胡艳龙 《大观周刊》2012,(10):197-197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作文要求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强调“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能在作文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文。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8.
学校图书馆要为学生架起自主发展的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浪潮,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关于人的潜能的认识,以及潜能开发与发展的认识,有了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使当代教育中“自主发展”理论成为主流并且日益深化。自主行为是自主意识支配下的一种自觉行动。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沉睡的自我意识,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学生的发展,即形成自身独特能力,其动力来自于内心要求的不断提出与被达到的辗转互动过程。教师的职责就在不断优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外部环境。学校图书馆也是实践这一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场所,在培养与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物档案是历史的记录,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历程,浓缩了高校历史文化的精华,承载着学校杰出人物的辉煌业绩,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思想、历史内涵。将高校人物档案作为校园文化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教育、人文教育、科技教育等的资源,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起到固本清源的作用,高校人物档案在服务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10.
数字人文为历史人物年谱信息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及方法。“编年”与“系地”是历史人物年谱中的重要信息,然而由于年谱的编年体性质,“编年”信息更容易获取和利用,“系地”信息则分布零散杂乱。这种特性导致人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重“编年”而轻“系地”,经常以时间演变为单一主线,而忽视了对人、时、地等多因素的系统化分析研究。本文以《朱熹年谱长编》为例,通过设计知识重构体系,将“编年”和“系地”信息重组成一维信息,然后基于GIS技术开发年谱可视化平台,实现历史人物年谱中“编年”和“系地”信息的可视化共现。年谱可视化平台克服了年谱编撰重“编年”而轻“系地”的问题,便于人文学者从“编年”和“系地”两个维度分析年谱事件信息。本文提出的知识重构体系为构建年谱通用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研究群体传记学提供了一种知识重构的方法。图7。表3。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1.
著名历史学家郭沬若曾推重新闻记者是“当代的太史公”。的确,我们新闻工作者都在采写“当代的历史”,是时代的见证人和记录者。《史记》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人物列传。记者采写人物通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釆写当代历史的人物列传,为推动时代前进的人民中许许多多优秀分子和代表人物写下“历史的一页”。有人不是常说新闻作品是所谓“易碎品”,只有“一天的生命”吗?但优秀的人物通讯,是有一定的时间保留价值的。人物通讯也最有可读性,对读者有吸引力。精采的真正典型的人物通讯在建设精神文明方面也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朝辉 《大观周刊》2011,(50):229-229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感情”,在这句社会性口头禅中,我们将解读到多少信息?作为语文教师,我把焦点集中在学生的情感倾向上,孩子的这种消极情感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标更是明确地把“情感”作为课程的目标之一。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饱含情感和人文性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谈情说爱,让学生自由地表情达爱,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安然、快乐地度过这个花季。  相似文献   

13.
周国俭 《大观周刊》2012,(23):175-17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传情达意的载体,“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吴小丽 《大观周刊》2012,(45):382-382
“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健康成长,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的最大区别。初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极不稳定的时期,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我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将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情况进行梳理,形成本文。  相似文献   

15.
郑光辉 《大观周刊》2012,(23):153-153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6.
陈姿艳老师是一位凡受过她教育的学生都对她怀有十分崇敬之心的老师。这是因为她有一颗高尚而又体贴爱护学生之心,她在执教中无论是教育法或是心理学各方面都是超群的,凡受教于她的学生都深切地感受到她人格的魅力、尊长的慈爱、长者的关怀。有件事我终生难忘:我就读的小学是比较差的一所学校,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不高,自己又是个贪玩的孩子。1949年夏幸运地考入“沪江附中”,当时英语教学采用“直接法”,老师上课如同美国学校的“语文课”———完全用英文,要求学生也是在上课时不讲一句中文,连点名时的回答也不能说“到”。第一学期的英语课…  相似文献   

17.
人物通讯采写中,人格美是确定采访对象是否值得报道的首要因素:真实美是人物通讯采写中美学特质的核心.这是选择确定人物通讯采访对象的两个必备的美学特质。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人格美与真实美的契合就是要求记去真实地写一个好人.显而易见,在这个层次上很难写出能产生广泛、强烈共鸣的人物报道.因为人格美和真实美在现实中很容易达到,也是采访的基本要求,人物报道应该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物专访”属人物通讯系列。近年来,“人物专访”以其鲜明的特色,在各类报刊中已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教育类报刊“人物专访”不仅具有人物通讯所体现出来的新闻性、真实性、准确性、生动性等特点,还应特别突出它的时代性与学术性。这既是由教育类报刊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魅力所在。 下面,笔者试从新闻性、时代性、学术性、艺术性四个方面,论述教育类报刊“人物专访”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雷战强 《大观周刊》2011,(48):166-166
何谓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目前,我国教改的实践主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究其根本是对整体人格的追求和培养,凸显教育以“人”为主体的人格,这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须趋势,也是科技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未来形势对教育的外在要求。着眼于新世纪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如何有意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是广大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秦大剑 《大观周刊》2012,(15):213-213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这些事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义艰巨的任务。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