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电网技术与电力系统是紧密相关的。智能电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智能化改造电力系统,能够充分提升整个系统的环境友好性、高效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基于此,围绕智能电网技术与电力系统的概念与特征,从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意义与原则入手,对应用策略以及保障措施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而推动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的发展可表明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当今时代用电需求量日益增长,这就意味着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形成大规模的电力系统,建立现代大电网.同时,科技发展迅猛,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带来便捷,论文将从智能电网技术的介绍、智能电网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及在电力工程中应用智能电网技术的优势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新形式对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规模正在逐渐扩大的过程中,如果按以往的方式展现电网信息,那么工作人员将无暇顾及到每一个信息。新形势下要求对电网进行智能化研究,这样不但能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还会对电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面对当前形势,我国的电网建设从设计到施工均采取了相应措施,并积极地完善和学习先进的技术,时至今日我国在电网智能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叙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分析了智能电网和传统电网在处理信息方面的区别。另外分析了电网调度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的水平也逐日提高,这无疑给传统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可以说,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所以,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相关措施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据此,本文对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目前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叙述,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继电保护措施,力求为相关研究和电力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5.
安东 《大观周刊》2011,(38):212-213,205
智能电网代表着未来电网研究和发展的方向,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网智能化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由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出了智能配电网的概念、特性,介绍了支撑智能配电网的先进电力新技术,详细分析了我国配电网的现状。论述了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发展路线,指出了建设智能配电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能电网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但是也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调度系统所采集和积累的数据量不断增大,系统对这些数据的共享和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格技术在高性能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方面具有优势。文中对网格技术及其在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基于网格技术的实时数据库原型系统,能够充分体现网格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智能电表在电力系统中得到的快速的发展,对提高电力信息化水平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智能电表,并对智能电表在用电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艳玲 《大观周刊》2012,(48):159-159
随着电网的不断互联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实施,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研究了电力系统中网络应用的安全策略、安全技术体系,提毋电力系统在线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川电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文中介绍了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分析了电力系统对该技术的应用需求,如虚拟电子围栏、目标跟踪、移动侦测等。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物理架构可以分为前端分布式和后台集中式,本文分析对比了这两种架构,得出结论:针对四川电网监控环境复杂多变的现状,可采用前端分布式与后台集中式相结合,灵活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实现“按需”监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智能化变电站技术快速发展,自动化系统在电网运行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历史数据,蕴含了丰富的电力系统运行信息,为进一步挖掘、提炼电网运行内在特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体化统计分析系统建设加强了国家电网调度系统调度运行信息统计分析管理,保证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一体化停电计划管理为了解决省级及以上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调度管理应用(OMS2.0)中一体化停电计划管理模块的纵向数据交换问题,用于统一国调、分调、省调三级调度机构一体化停电计划数据交换的技术路线及数据格式。  相似文献   

12.
从电力系统稳定及现状等方面对电力系统稳定问题进行了综合概括总结,回顾了电力系统稳定问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在线稳定评估及决策相关技术对电网稳定影响、智能化电网对电网稳定分析要求等方面的稳定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便于更好深入理解电力系统稳定的原理、机理,以便更好的指导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工作,从而建设坚强电网、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崔晓婷 《大观周刊》2011,(47):30-30
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关乎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变电站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在变电站中实施数字孪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孪生技术将物理对象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映射,实现对物理对象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监测,并利用数字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智能预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0):104-104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而变电运行工作是电力系统中技术要求较高、涉及面较广的专业,要保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必须综合处理好各方面的繁杂工作。变电设备运行故障情况下综合判断和技术认知方面的失误,在电网运行中都可能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我国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性大大加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先进自动化控制管理技术和良好的管理质量,其中GPS技术以其独有的、精确度、高密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GPS技术已经成为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构成成分.下面文章就GPS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我国电力工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随着我国电力系统逐渐推进数字化、精益化转型,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已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首先深入分析了当前电力监控系统面临的安全防护形势,然后基于加密机制设计了数据安全通信模块从而实现系统的通信认证,并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理论为基础设计了相应的访问控制方案,最后通过实践分析对提出的通信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蒲洋 《大观周刊》2011,(42):47-47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是适应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全面建设现代化需求的必然趋势。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已经使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很高的提升,人们对于服务质量、安全措施保障建设、工作效率、电力系统以及服务设施建设等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这些高标准严要求物质文化的需求,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动力,而且为其指引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本文中,笔者就对可视化技术进行浅谈,试议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期刊EI收录及其电力类期刊收录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E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进行了分析,尤其对电子/电气工程学科的国内电力科技期刊如《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高电压技术》的收录从专业层次上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E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除英文刊物外,主要为国内各重点大学学报和国家级学会学报,其它工业技术类期刊只占20%强,而且有偏重航空航天技术及军工技术、材料技术等倾向;对国内电力科技期刊,关注电气及电网技术,热能动力工程(发电技术)方面因专业层次较低关注程度很小。EI收录全球科技期刊呈动态,在符合学科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质量,办成世界性期刊是收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电力行业是技术和装备密集型产业,其特有的生产与经营方式决定了其信息化发展模式。我国电力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监控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开始进入电力系统的各应用领域,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系统、电厂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