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轶 《兰台世界》2014,(3):58-59
笔者从明代“一条鞭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论述了“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并对明代“一条鞭法”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阅读经典作为一种有难度的乐趣,在快文化盛行的后现代社会日益式微,致使经典阅读推广陷入困境,常常推而不广。论文采用文献研读、网站访问、即时咨询等方法收集材料,并结合亲身实践,全面研究由湖南省高校图工委协同全省高校组织实施的“一校一书”经典阅读推广项目之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解读项目“顶层”与“底层”、“设计”与“实践”之间的“合度”与“距离”。从“一校一书”到“一校多书”的演变,为读者阅读分享、图书馆员岗位成长、阅读推广工作质量进阶、高校图书馆事业繁荣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下,社区、社群作为社会的产物,其基础单位都是“人”,社区、社群的天然属性中具有“包容”的涵义,组成社区与社群的正是一个个“多元”的“人”。发展博物馆与社区的关系,重点应在于“和”,即“多元组成要素”的“和谐友善参与”;而研究与发展博物馆与社群的关系,重点在“包容‘不同’而求‘同’”,即“寻找共性交集”。当下的博物馆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与责任,研究梳理并积极构建博物馆与社区,社群间平等、尊重、友善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荧屏、各类报刊上, 经常看到记者就某一事件、某一现象进行采访时, 这样为受访者“介绍”: 对于各级官员, 哪怕是一个社区主任、村支部书记, 都在其前面注明头衔, “××书记如是说”、“××主任如是说”, 而对于一位普通市民、一位普通村民, 除非是文中的“主角”、“典型”,一般就用“一市民”、“一村民”来表示了。如果是批评报道, 我们还可以理解, 毕竟是为了保护被采访者, 避免其“抛头露面”带来麻烦。但在一些正面报道中, 哪怕荧屏上一个市民在谈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 下面仍不出现被采访者的姓名,这就让人匪夷所思: 张三就是…  相似文献   

6.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培养了大批新农村建设人才,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该项目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推动该项目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7.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勤奋的书,也是一本思考的书,智慧的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业务的书,也是一本学术的书,做人的书。新闻界的朋友们出版过许多书籍,而像《记者心语》这样的书,还不多见。它不是一般的作品集,不是记者采写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新闻学著作,而是作者在实践中“理性化感悟”的集锦。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老记者,我阅读这本书,有一种亲切之感,好像是同行、朋友之间在谈心。作者的许多心得,引起了我的同感,给了我不少启迪。近几年来,我反复强调重视“观念”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就…  相似文献   

8.
“一号多刊”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期刊共用一个ISSN号(CN号)。近年来,中文期刊中出现不少“一号多刊”的现象,这给中文期刊的CNMARC著录带来一定的困扰。文章对“一号多刊”期刊的存在形式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一号多刊”期刊的CNMARC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薇 《大观周刊》2012,(7):32-33
“一”与“多”是一对在哲学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范畴。古希腊的哲学家从泰勒斯到亚里斯多德一直都在试图从千变万化的感性事物中寻求其统一性,追寻世界本原,在“多”中求“一”,变中求不变。古希腊的宇宙论时期关于万物本原学说的嬗变经历了一元本原论、多元本原论和原子本原论三个阶段;经历从自因说到外因说再到自因说的过程;经历了思维方式从感性到抽象再到综合的转变,实现了本原学说的“正”,“反”,“合”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代际融合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究推进“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的现实需要和实现路径。研究认为,“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符合“一老一小”的共同需求,也符合我国隔代抚养的社会现实,进而从阅读内容、阅读空间、阅读方式三方面出发,提出构建跨代共融的阅读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在阅读内容上,可重点关注健康饮食、传统文化、科技科普类图书;在阅读空间上,要发挥图书馆、社区、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礼堂等平台在“一老一小”阅读推广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方式上,可以趣味化、数字化、公益性等方式,提升“一老一小”的图书接触和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晶 《记者摇篮》2006,(6):14-14
如何独辟蹊径,写出角度精巧、引人入胜,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的好报道来呢?记者认为,要想在现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取胜,占有更多的新闻源必须学会做一个优秀的“卧底”、一个生活的“卧底”。“社区”也能出大事做生活的“卧底”,顾名思义首先要深入生活。记者多年的采访实践表明:“社区”是发现和挖掘新闻的一个好地方。笔者这里所说的“社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街道更小的行政区划,而是有别于以往较大、较广、较高层面的,更小、更细的采访对象。这个“社区”既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某一个事物或是某个个体。目前,占有社区资源已被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0,(10):38-38
近来年,随着我国各类新闻媒体在报道形式上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人们对新闻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一句话新闻”这一报道形式。“一句话新闻”在节目、栏目或版面中所占的比重正在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外媒体更是如此,当前国外一些著名的广播电台播出的每一档新闻节目中,每篇稿件都很短,许多就是“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报道形式的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受众心理的改变和编辑记者新闻写作观念的改变。受众对许多事情只想了…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也包括服务社会,在“微”视角下构建医药院校图书馆社区服务模式,阐述了“微”视角下社区服务模式的优势及结构建设等,提出了有力保障“微”系统、大力宣传“微”终端、培养社区“微”用户、建立社区“微”模块、组织社区“微”活动、提供社区“微”咨询、深入社区“微”服务等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一书,共享思想——美国"一城一书"活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一城一书活动的起源、相关机构及其定义的说明,对美国一城一书活动的开展范围、计划指南和活动效果介绍,指出我国全民阅读月活动应该主题贴近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居民交流,注重活动的实际参与效果和重视活动的评估,认为全民阅读月活动在提高全民阅读率同时,促进社区和睦关系,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湖一档”是加强湖泊管理与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近年来里下河腹部地区“一湖一档”工作实践,总结了相关经验,剖析了资料收集困难、数据来源局限等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档、科技赋能、破除壁垒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昆明,先后提出“规划立市”、“生态立市”,但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而言,“文化立市”是保障城市进入良性发展的基石。“文化立市”.即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使广大市民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社区图书馆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信息的社会职能.是城市社区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良好城市文化氛围和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支点。由于其具有社会公益性、服务性、知识性。社区图书馆已逐渐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在社区建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社会.适应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以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科学素养为服务工作目的.是现有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一种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充,是现代社会及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并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服务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单位制”与“社区制”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与“社区制”是指国家所采用的特定的城市社会控制方式。我国城市控制方式五十几年来经历了由社区制转向单位制,然后又由单位制转向社区制。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城市控制方式的变化,将对国家档案管理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来,美国发动“一城一书”运动,鼓励全市居民同看一本书,并在社区组织讨论,以此促进社区关系。西雅图、洛杉矶、芝加哥等城市先后举办了这一活动。 芝加哥“一城一书”搞得有声有色,靠的是官商投入和创意,宣传费用只花了不到4万美元。推选的是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为了消灭一只模仿鸟》,讲述一名白人律师如何替被指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的大好河山被日本侵略者强占。社会局势混乱不堪,东北广大地区学校被迫停课,学生离散逃亡。伪满洲国成立后,整个教育体制、内容等都并入了殖民主义教育轨道……  相似文献   

20.
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实践表明,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促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提出福建电大加快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