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现在流行的网络传播现象“微”为出发点,对网络微传播过程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主要从它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与方式、传播对象切入逐一研究分析,概括出每一个构成要素中“微”的含义、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力,最后从浅层面上总结了微传播对每一个“社会个体”以及整个“社会传播体系”所形成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网络与出版     
一、“网络出版”众说纷纭“网络出版” 在业界炒得沸沸扬扬 仿佛在一夜之间,“网络出版”变成最为时髦的名词而进入了社会生活的角落中来。尘埃落定,网络出版到底是虚拟的空间,还是对传统出版的挑战,引来了许多的争论。 究竟什么是“网络出版”,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白说法。现主持多项国家级有关因特网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3.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组织行为学中“复杂人”假设作为个体的基本假设,提出基于“效用最大化”和“朋友的朋友”的建边 规则,构造一个基于个体选择的增长社会网络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研究该模型的小世界特性、集聚性、同配 性等结构特性,证明该网络的度分布、集聚性、层次性、小世界特性、同配性同现实网络更为拟合。该模型有助于了 解复杂社会网络形成的机理,并进一步认识社会网络中的一些参数可能对网络拓扑结构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微博“走饭”评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阐释本土语境下随机性、非目的性生人关系网络中存在的社会支持特征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评论区留言用户形成了一个高度松散的生人关系网络。对于其中未参与互动的用户而言,作为网络“树洞”的评论区能够提供一定的平台性支持。参与互动的用户既能在评论区表达社会支持诉求,又能获得来自陌生人的社会支持,评论区内存在提供或接受社会支持的数字名人。不过囿于生人关系,异见同样存在,网络生人社会支持不过是“幸运之物”。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充满网络的社会里,身边随时随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络,有形的和无形的,方体的和平面的。常见的有电网、电话网、铁路网、公路网等。所谓“网络”,就是把一些分散的“结点”通过某种“手段”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整体。而本文所谈的“网络环境”则是指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结合而构建起来的高速、宽带、广域、综合型数字式电信网络这一物质实体同  相似文献   

7.
网络亲社会参与极具社会意义,但相较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风险行为的研究热情,学术界对其还未有足够重视。要研究这一领域,首先应当明确如何从概念上去认识、理解,以及测度它。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二阶段研究方案。首先通过网络文本采集与内容分析法,从行为表现视角来分析网络亲社会参与类别,从而解析用户参与内容,初步形成概念维度;其次引入量表开发的一般路径,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探索、验证概念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有效的测量工具。研究发现,网络亲社会参与是社交媒体用户在线参与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多维概念,它具有三个核心维度,包括“情感支持”“网络贡献”“爱心行动”,可以通过16个题项来实现有效测量。  相似文献   

8.
幸倩 《新闻前哨》2010,(6):56-58
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舆论环境,“草根”的生活在网络中得到人们的追捧和认同,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也被网络带到了公众的面前。弱势群体的弱势本应得到社会的救助,然而在媒体对弱势群体中的公众人物进行报道时,善意的初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2010年社会流浪者“犀利哥”的媒体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媒体在弱势群体报道时如何更好地体现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9.
常江 《青年记者》2020,(7):93-93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成为确保我国多个社会领域“正常”运转的中心平台,中国民众前所未有地拥有了一种全民性的网络生活。但由于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到来得如此突然,线下的社会沽动空间祓急剧压缩,线上“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交流和互动的首要场所,我们也因此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一个东西的缺失,那就是网络社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网络这东西     
我是个实在人,挺怕什幺“时空隧道”和“虚拟人生”,觉得那是大话.最起码不可思议,然而,随着一张张大网铺天盖地向你套来,你也就老老实实被人网络住了,怕也是他,不怕也是他,你是无法离开“时空隧道”与“虚拟社会”了,网络世界是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现在好多号称“新新人类”的人,竟然天天活在“隧道”或“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据说还有滋有味,面对这些人和由这些人想成的“新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缺席的在场:网络社会运动的时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涛 《当代传播》2013,(1):23-26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萌发并兴盛于网络空间的网络社会运动,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运动相比,是否依循了一条不一样的逻辑路线?这背后的生成机制又是哪般?为了寻求对网络社会运动的深入理解,本文从“在场”与“缺席”这两个时空概念入手,通过比较考察网络社会运动不同于传统社会运动的时空关系、以及行动者及其关系,初步揭示了网络社会运动从“缺席”到“在场”、再到“缺席的在场”变化过程中所依循的特殊的时空逻辑.  相似文献   

12.
周湘鄂 《编辑学刊》2023,(1):116-120
源自二次元文化的“人设”概念在网络环境不断被放大,从演艺明星争相经营的“吃货”“学霸”“富贵花”再到商业机构炮制的“古风少年”“恩爱情侣”,网络“人设”正通过特定人物的媒介展演有效吸引受众注意力,既而攫取经济利益。网络“人设”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特殊属性,并在自我“印象管理”、新媒体平台加持、符号消费引导以及泛娱乐社会氛围共同影响下持续走红。文章通过引入“人设”概念,探讨网络“人设”传播的特点、动因以及效果,以期对网络“人设”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王梦颖  赵洁  陈昊 《视听》2023,(9):137-140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耦合推动了新的消费变革,网络消费的崛起推动了网络经济的繁荣,满足了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在社会加速视角下,科学技术、社会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得网络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当整个社会都朝着加速的方向发展时,网络消费也呈现出“消费者异化”“消费行为异化”“消费时间异化”和“消费物品异化”这四种异化趋势。网络消费主体应通过“自我减速”和“社交共鸣”来应对网络消费所带来的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14.
郑春平 《传媒观察》2023,(5):99-106
各社会领域的深度媒介化,不仅对主流舆论产生了“去中心化”威胁,还给社会治理体系带来了挑战,这是关乎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传统大众媒体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不仅要引领主流舆论,还要发挥社会治理的“中介”作用。媒体融合作为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实践,以“传媒+政务服务商务”为运营模式,推动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等多元要素的生产、连接和整合,构成了一个新的“行动场域”。本文在关系视角下理解主流媒体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类媒介实践的交织互动,重点考察了“传媒+”产品化实践中的融合与张力、调适与再造,从而探求该模式在未来寻求系统性突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去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门”事件,至今仍未停歇,“捐款门”、“兽兽门”、“日记门”、“公交胸照门”、“C语言门”等等,这些“门”,有的确有其事,有的为无聊炒作,还有的是子虚鸟有,有的是恶意传播。无论哪种情况,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生的现象,关注它并不奇怪,有网民企图通过网络予以宣传或者扩大影响,也可以理解。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构建的空间中,“人人都是传播者”,公众易于获取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话语空间。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体,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或观点形成了网络舆论。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网络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网络中的“孙志刚案件”、“宝马撞人事件”等成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在这些网民中逐渐分化出了一批专业的网络独立调查人。独立调查人不属于任何媒体,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采集信息、调查事件,向公众展示事件本质、发布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谈社会网络在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oogle、百度等众多强势搜索引擎的冲击下,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地位在减弱,而同时,图书馆在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桥梁”作用并未改变.图书馆必须改变服务模式,融入到社会网络中,才能延伸其服务领域.基于这一现实情况,论文简要介绍了社会网络及社会网络与Web2.0、Lib2.0的关系,并分析了社会网络在图书馆中应用的方式及先决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品良 《网络传播》2005,(10):12-13
“当今世界正在向网络社会时代过渡,互联网正在创造一个特殊的、虚拟的社会空间,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是历史和现实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新的挑战。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网络传播的种种功能,社会对网络传播的利用、驾御、掌控能力已经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构息息相关,互联网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飞跃,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既有形态。”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然而网络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问题。“网络暴民”成为网络传播中一个新生的词汇,而存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网络暴民”现象,在传播的舆论监督与引导上,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张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01-102
近几年,网络世界的“繁荣”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其中,网络舆论的快速发展最值得我们关注。在网络上揭露的种种重大事件、“瞒报”丑闻使地方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纸是包不住火的”。社会现实不再只是单方面丰富网络舆论的内容.反过来.网络舆论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阵势在网络构筑的公共话语平台上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并化身为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力量改变着现实社会。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发生了频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