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劳动创造价值,人类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而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目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把按劳分配与接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分配论不是价值论,不能由按要素分配得出要素价值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本文对有关劳动价值论的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做了探讨,并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当今实践,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观点,如使用价值对商品的质和量同样具有决定作用;物化劳动的运转可以代替人的部分劳动,从而参与了价值创造;某些非生产领域的劳动创造价值;非劳动生产要素既然也参与了价值创造,从而也要参与价值分配,分配的依据和数量都取决于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3.
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相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它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市场经济决定的,它是市场配置劳动力商品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主导,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从属于按劳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能做到合理分配资源。  相似文献   

4.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一是要深化对价值源泉的认识。这一问题的核心是要从理论上论证人的活劳动是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其他生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本身都不创造价值。二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向“总体工人”和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三是要深化对价值分配的认识 ,正确把握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没有内在的联系 ,价值分配方式是由社会基本产权关系决定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市场原则和社会原则是价值分配应该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按要素分配则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一种分配原则,学术界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争议颇多.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劳动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逻辑起点,但价值的创造并不决定价值的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与价值创造的源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按照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价值分配理论,而是价值创造理论,价值分配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索形成价值的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形式,决定了劳动者取得报酬的方式只能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商品关系普遍化的必然结果;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以市场为中介的分配,它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在现阶段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分配方式上姓“资”姓“社”的误区,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8.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承认一切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价值创造和创造出来的价值如何分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存在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经济发展,需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经济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如何理解和讲授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论文认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层次的问题。价值创造是被许多现象掩盖的深层次问题,价值分配则是由各种具体经济关系决定的表象层次问题,由前者演绎上升到后者的过程,显示出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为了从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我们必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区别开,把社会财富生产与价值财富生产区别开,把价值源泉同生产要素重要区别开,把价值创造同收入分配区别开,把决定价值的依据同生产要素分配依据区别开。只有这样,才能为推动和充实劳动价值理论提供研究框架,寻找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非劳动生产要素凭借其所有权必然要参与价值的分配,而且非劳动生产要素因其在价值的创造中做出了贡献,其参与价值的分配是理所当然。在市场调节基础上,新创造的价值应首先补偿各要素付出的成本,剩余部分再按劳动和非劳动要素的成本权数在各要素所有者之间再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2.
公平作为价值判断,是对现实分配关系与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需要把握:生产决定分配,不能离开生产谈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不能离开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谈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公平不是抽象的,公平的实现要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建国50多年来,经济学界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如何界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二、价值源泉问题上的劳动价值一元论与价值多元论之争;三、价值决定同题上是“实现论”、“决定论”还是“共同决定论”;四、在价值分配问题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如何?现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何在?五、对劳动价值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价值在宏观上的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是按宏观上的一个分配规律-平均化规律进行的。生产任何商品所创造的价值均要交给社会,由社会按平均法则在各部门间分配,分配后各商品得到的价值才能形成其价格。由于平均分配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故而传统的静态分析法在此失效。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分配理论的发展研究中,目前主要出现了用多要素创造价值来解释分配和认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无关的两种思路.而这两种思路都还不能对现实进行科学、有效的解释.从经典著作看,劳动价值论的分配理论首先是指"生产决定分配"原理.这一原理是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进行揭示的.这是分配的第一原理.而在人类生活的社会历史发展有赖于生产力(类的力量)的提高过程,并表现为生产力的"类化"即社会化过程.社会化过程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来表征和由此付诸实践,并导致分工、所有制及其分配方式的产生,从而形成了"所有制决定分配"的关系."所有制决定分配"是"生产决定分配"历史运动的辩证形式.一般地,人类社会分配的内在发展表现为上述两种决定关系的辩证运动,这是马克思揭示分配辩证发展的理论内核.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配理论包括上述两个原理及其辩证关系的内容.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分配问题上的理论阐述应坚持这一立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仍然由C,V,M三部分构成,但有自己的特点,商品的价值仍然是劳动的活动是造的,凡生产经营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被社会承认的活动劳动创造价值;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是过去劳动的凝结,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必备条件,但不创造价值,商品价值的分配与价值的创造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生产经营要素以资本形式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条件下,才能参与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不能把劳动创造价值作为分配制度形成的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创造价值讲的是商品价值决定的本源问题 ,与分配制度的形成是不同领域的问题。分配制度的形成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及其形式决定的。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形成的理论依据的错误观点 ,会从扩大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范围和混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上造成理论混乱 ,把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而物质财富的生产是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决定的,因此社会主义分配的实质是财富的分配,这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逻辑上的一致.当今的生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信息、管理及劳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包括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理论及其转化形态的利息和地租理论、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对未来社会分配的预测等,这些理论构成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在梳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当代价值的5个方面,以便为尽快扭转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0.
全面理解按劳分配,需要认识马克思设想的条件和分析角度与目的。各要素共同参与收入分配,是提高分配制度激励和约束功能的内在要求。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概念。按劳分配通过劳动力价值加成和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得以实现,它体现于微观与宏观、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统一运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