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后庆 《上海教育》2012,(21):18-21
我们聚焦评价改革,不仅是因为这项工作很迫切、很重要,也是因为它很复杂、很艰巨。开展什么样的评价,怎样实施评价,如何对待评价结果,这是学业质量评价的关键问题,也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认识到位、措施有力,评价就能成为内涵建设新的增长点,就能拉动整个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进而深刻改变教育的整体形象;反之,可能会成为瓶颈与阻力,给教育工作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为此,我们就需要一起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让评价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拟就语课程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建构性评价,以和广大语教育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革学业质量评价 推动基础教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什么样的评价、怎样实施评价、如何对待评价结果,这是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认识到位、措施有力,评价就会成为内涵建设新的增长点,深刻改变教育的整体品质;反之,则会成为深化改革的瓶颈与阻力。  相似文献   

4.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评价问题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传统的教育评价存在着评价功能甄别化、评价内容知识化、评价方法的数量化、评价主体单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传统思想的制约、评价指标的异化、评价交流的缺失等原因造成的。分析教育评价的问题与成因,可为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些人对所谓现有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形象描述。在我们中学教师的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中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是教学评价改革滞后,只有彻底砸碎这镣铐,基础教育改革之“舞”才能跳得美丽,把课程改革成败的希望寄托在评价改革上。这种认为“戴着镣铐跳舞”而强调以评价促改革的看法归纳起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评价阻力说: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最大障碍和阻力,是绊住手脚的沉重镣铐。是改革难以顺利进行的罪魁祸首:2.评价瓶颈说:要把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工作来抓,要努力突破评价这个瓶颈;3.评价服从说:教育、教学评价要服从、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要通过评价改革来支持、推动课程改革,使镣铐成为舞者的道具。这三方面的内容互相关联面成为现在大有市场的评价改革观,这粗看似乎很有道理,细究则发现其未必符合事实,下面笔者斗胆拟就此作些反思,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瓶颈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课程评价改革大体经历了测量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如今已步入建构时期。因为课程评价本身就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仅,也不  相似文献   

7.
校本评价——中小学管理评价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划人语:评价机制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评价始终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引领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评价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旧的评价机制不改,新的评价机制就很难建立起来,这已经成为困扰课改实验区校长和教师的一大难题。令我们高兴的是,课改实验区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在评价机制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尽管这些经验是初步的,还说不上成熟和完善,但这种探索是可贵的。本期推出的这组文章正是这种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集中反映。其中既有对学校工作、校长工作等宏观评价机制的探索,也有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微观评价机制的探索。新的评价机制的重心是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希望这些做法和经验能对这种探索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注教育评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评价改革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这话不无道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中小学教育的评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评价正在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焦点和难点,课程评价改革也因此被认为是课程改革的瓶颈,突破瓶颈是一个关系到课程改革全系统的问题,但实事求是地弄清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条件因素,无疑是系统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社会发展实际水平是选择适切性课程评价的客观条件,制度化课程管理是课程评价改革的中介性阻障,教师素质状况是选择适切性课程评价的主观条件,而课程与教学传统则是课程评价改革无法逾越的精神文化事实。  相似文献   

10.
正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高效教学已经成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追求。高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三大要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有效的评。当下,教育评价,特别是学生学业评价领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它已经成为高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当今学生学业如何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人们普遍认为,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已成为制约我国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有鉴于此,本期视点我们约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教育评价的众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作为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如何把评价机制与新课程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每位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教育评价改革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各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都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为了总结与分享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发现评价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探讨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途径,从本期开始,本刊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董奇教授主持)联合开办《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专栏,刊登该项目组专家撰写的文章,聚焦和剖析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华君 《云南教育》2009,(5):45-45
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工作,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教师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作为课程改革实施者的教师直接影响课改的成败结果,而教师评价改革则直接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因此,对教师评价的改革必然成为新的关注点。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努力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观。教育评价的影响性和导向性很强,是教育工作的一根指挥棒,持不同的评价观就会表现不同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就是教育评价的驱动效应。随着课程改革的展开,教育评价,尤其对学生评价的问题日益突现出来,已经被视为课改的一个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小民 《成才之路》2012,(10):94-94
正随着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全面展开,评价问题成为影响课程实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探索新课程环境下评价制度的改革,促进评价方法、形式和内容的更加丰富、科学和完善,激励教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育评价,而学业评价是课程改革的瓶颈之瓶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论述: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学业评价不是选拔,应该是让学业评价成为点燃孩子心灵的火种;成为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动力。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如何进行学业评价,让学生活泼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呢?笔者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按照学业评价实施建议的要求,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晖 《教育学术月刊》2005,(5):48-49,52
课程改革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制度的创新、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变革、评价体系的转轨等,教育评价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并落实课程改革思想的关键一环,在现实中,它也常常是课程改革的瓶颈。作为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也是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评价制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而综合素质评价又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难点。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中出现了虚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存在着三个矛盾:即实践操作性与指标模糊性的矛盾、评价的发展功能与甄选功能的矛盾、主管部门主动与学校被动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本文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评价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的评价素养问题也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是,概念界定的差异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内容框架的非本土化等,严重阻碍着教育研究者的步伐,也日益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一大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