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初中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18页介绍:在一个玻璃瓶里装入少量的水,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起来时,可看到瓶中出现了雾。从而说明本来看不见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雾),是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空气推动塞子时,热能减小”的演示实验:取一个大口厚玻璃瓶(图1),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瓶内水面上方有空气和由于水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塞子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起时,可以看到玻璃瓶中出现了雾。本实验中,塞图1到的,但瓶中出现的雾却很不明显,所以学生对“物体对外做功,热能减小”感到很难理解。怎样改进才能使现象明显,实验变得有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呢?本人运用了酒精代替水做实验,发现实验时现象很明显:产生了浓浓的白雾。因为酒精极易蒸发,瓶内产生了大量的酒精蒸气。当温度降低时,酒…  相似文献   

3.
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本第二册《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为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在准备实验时,笔者发现:当向瓶内加压,压缩空气冲开塞子时,瓶内的“白雾”很小,学生很难看清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10月份气温较高,瓶内水蒸气因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而遇冷液化生成的小水珠很少,故现象不明显。我想,酒精的沸点比水低,相应地,酒精气体比水蒸气更容易液化。如果用酒精来代替水,现象不是更明显吗?找来酒精一试,果不其然。当瓶塞被压缩空气冲出时,瓶内即出现一股浓浓的“白雾”,连座…  相似文献   

4.
如图1所示: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P18,实验2: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教材要求的做法是: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水上方的空气中有由于水的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图1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小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  相似文献   

5.
宗桂红 《物理教师》2010,31(11):29-29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需要做气体对外做功的实验,用来说明气体做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会降低的道理.传统实验装置(如图1)是在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将瓶口塞紧,然后用软管连接好打气简和玻璃管,  相似文献   

6.
一、气体膨胀做功、产生“白雾”实验的改进存在的问题: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2节,是关于“内能”的教学,其中有如下的实验: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打到一定程度,空气和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并液化出现“白雾”。由于瓶塞和瓶口的摩擦不大,瓶内气压不会太大;瓶内水蒸气不多,又难以液化;再加上周围气温较高,所以,出现的白雾很少,实验现象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实验器材的改进湖北省五峰县渔洋关镇涨水坪中学(443400)唐春华初三《物理》课本中图211空气推动塞子做功时内能减小的实验,由于实验时瓶内空气压强小而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实验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个实验作以下改进。把玻璃瓶...  相似文献   

8.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一节安排了“内能做功”的实验。教材中实验是用软木塞将装水试管口密封 ,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至沸腾。当管内水蒸气压强足够时 ,“砰”的一声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 ,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对软木塞做功。此实验有两点不足 :一是软木塞冲出时 ,也有高温水蒸气喷出。实验时 ,尽管管口不朝向学生 ,由于水蒸气飞溅 ,对前排学生可能造成事故或惊吓。二是内能做功只表现在软木塞冲出的一瞬间 ,时间短 ,不便于学生边观察 ,边思考和教师边演示 ,边讲解。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改进方法 :在软木塞中插入一根细玻璃管 ,用橡皮管套…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初中物理四年制第二册第二章“做图 1   图 2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有两个小实验 :实验 1 如图 1所示是向空气压缩引火仪里面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从而使硝化棉燃烧起来 .这样做实验不容易成功 ,多年来笔者一直改用 1至 3个火柴头代替硝化棉 ,效果较好 ,成功率很高 ,而且火柴头是日常生活用品 ,容易取材 .实验 2 如图 2所示 ,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 ,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用塞子塞紧 ,然后通过塞子上的孔往瓶里打气 .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 ,瓶内会出现白雾 .按原实验做不容易成功 ,即使有白雾出现也比较少 ,实验现象很…  相似文献   

10.
大纲版教材演示"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实验的传统方法是:放在铁架台上的倾斜大试管中有适量的水,将其塞上橡皮塞后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加热,开水沸腾后汽化的水蒸气膨胀,对活塞做功,试管内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管内沸腾的水顿时停止沸腾。  相似文献   

11.
小改进     
小改进初三物理课本第18页中图211空气推动塞子做功时内能减小的实验,由于实验时瓶内空气压强小而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将这个实验作以下改进。把玻璃瓶改为高橙瓶。把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改为自行车内胎上的气门嘴(可从废自行车内胎上取下)。把...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教科书上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教材介绍了2个实验方案,一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二是向集气瓶内打气,气体对塞子做功。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根据课本方案做该实验,发现问题颇多。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成功率仅为5%;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教科书上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教材介绍了2个实验方案,一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二是向集气瓶内打气,气体对塞子做功。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根据课本方案做该实验,发现问题颇多。用空气  相似文献   

14.
编者:学好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内能》关键是物体的内能是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势能的总和.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应从下列两个方面下功夫:1.理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I)做功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方法之一,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和物体相互碰团做功,都能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一般说来,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小.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机械能与内能间相互转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用做功…  相似文献   

15.
朱红 《物理教师》2014,(1):54-54,65
1 问题提出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9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物体的内能”中为了说明“做功改变内能”安排了2个实验,分别是“压缩空气发热”和“蒸汽对外做功”,见图1,前者说明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后者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初三物理"内能"一节中的内能变化实验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向盛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当瓶内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瓶塞被弹出,瓶内的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致使瓶内水蒸汽液化为小水滴,并可观察到瓶中有白色雾状出现.该实验涉及到能量变化、状态变化和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I。运动着的钢球打在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的木块卜,把木块推动了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钢球对木块一一一,木块具有了——一一. 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①冬天用搓=j三的方法使手变热. ②冬天用哈气的方法使手变热. ③盖有塞予的试管,当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塞子冲出去. ④热水袋使人体变暖. 3.一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放出了500焦耳的热量,它的内能~一一一一焦尔;若用做功的方法改变间样多的内能,需使物体对外界做 焦耳的功. 4.电子是带有最小负…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实验第一册中,有一个证明液化放热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所用仪器包括铁架台(未画出)、石棉网、酒精灯、带塞烧瓶、试管A、U形细玻璃管、温度计、盛水容器B],将烧瓶中装热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时,水蒸气从瓶口的细玻璃管内喷出,大量的水蒸气遇到试管,发生液化现象,与此同时,容器B中水温度也随之升高,于是便可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其实这并不足以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因为尽管水蒸气发生液化后,变成同温度的水(在同一压强下),这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但试管中液化的水不断与试…  相似文献   

19.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尽管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二者的区别是:1.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单纯由做功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其实质是;机械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外界对空气做多少功,外界的机械能就会减少多少,而空气的内能就会增加多少,即外界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空气的内能,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单纯由热传递引起的物体内能的改变,其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例如,温度不同的两…  相似文献   

20.
对内能的理解容易产生以下两个误.区.误区之一:内能既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为零,就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物体内能的大小.物体的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但不能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它的多少,而只能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做功多少焦.和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焦,只是物体内能改变了多少焦,而不是内能本身具有多.少焦.误区之二:物体内能发生变化,它的温.度也一定发生变化.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但它的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例如:晶体熔化,水沸腾等物态变化过程,物体都要吸热,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