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对学习上的需要。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机需要,有助于我们从教学实践方面加深理解和更好地把握教学目的,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使教师“教”和学生“学”融为一体,保证我们教学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收到好的效果。一、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的分类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一般将产生学习行为的心理原动力称为“学习需要”,将促成学习行为的心理能量称为“学习动机”。它们都是用以解释学习行为结构的概念,两者通常不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2.
<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若不能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对课堂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做法,与同行探讨、交流。服饰吸引法:学生对教师的行为及表现有着追随、模仿的心理,尤其是仪表美,衣着得体,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更能引起学生心理、感情等方面的起伏与变化,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武术课上,教师一身合体的武术服装,精神抖擞的出  相似文献   

3.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失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失衡:是指个体未能及时处理好自身与外界各种矛盾而导致的心理倾斜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的心理健康。高师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训练、生活、交友等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心理倾斜,导致心理失衡。心理失衡不仅严重影响了体育专业学生身心健康,也影响了体育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及教师家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运用心理匹配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匹配策略,是从感情维度上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使之呈现的教学内容被学生从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匹配策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诱导认知,引发需要人的认知评价受他人劝说、诱导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的认知评价,使之认识到所接触的教学内容是符合其需要的,从而达到引发学生学习需要的目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5.
1学校体育有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其心理紧张 现代的中小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普遍感到压抑,易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很显然,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中小学生十分渴望能从压力下解脱和人性复归,而学校体育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体育运动能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缓解因学习、生活等带来的紧张,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质疑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若能充分利用,并把握好这种方法,对培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设疑引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那么怎样设疑引趣呢?1)设疑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教师的质疑问难,一定要引起学生感情的激奋,这样学生将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思维的火花就会进发出来,激起强烈的求  相似文献   

7.
陈广云 《体育师友》2011,34(5):45-47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施,扩展了教与学的自由空间,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由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医务监督不健全及保护措施不落实,加上这个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反差较大,课堂上因运动不当引起的损伤及事故,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体院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体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分析其原因 ,探讨解决的方法 ,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1 学习不适应引起的心理障碍1)学习方法不适应。环境的改变 ,包括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改变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不适应 ,特别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据调查 ,很多学生上了大学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所学课程与高中学习没有太多的联系 ;老师上课不象高中那样满堂灌 ,似乎学习仅靠自己自学 ,对于那些没有自觉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说不适应。另外 ,学生感觉有压力 ,因为在高中学习无论哪科不及格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只要总分能达到高考录取…  相似文献   

9.
以哈市6所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认识和评价为依据,分析体育课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体育课教学的动机因素,从生理和心理上提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心理倾向.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这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过程,利用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激发和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育学习与训练的自我调控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调整与控制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能力。体育学习与训练的自我调控,要求学生对客观的学习与训练环境有清晰的认识,自觉地将主观与客观加以比较和调整,以维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自我调控必须在主体内部、主体与外界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流中才能实现。越是在复杂运动情境中的自我调控,越需要进行紧张的心理信息处理活动,以求行为的及时调节。学生的行为是在其心理支配下发生的。学生一切正常的体育学习与训练活动,都是在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实行有效的调控下进行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对他们施加影响的教育方法。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的言行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时,学生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生活是青少年儿童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在耐久跑学习与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表现,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关注解决的问题,应从学生心理发育特征入手,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引导他们主动练习,从而突破生理、心理障碍,引导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情绪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中介的心理活动。因此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5.
体育学习心理疲劳是学生主观体验的一种倦态,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了体育学习心理疲劳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诊断方法及预防的措施,旨在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体育高考是中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它对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高考学生的心理焦虑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影响着考生的高考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广西2006年参加体育类高考的学生心理焦虑状况的调查,从而分析了体育类考生心理焦虑产生的必然性;引起考生心理焦虑的因素;同时对广西体育类高考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需加强与改善的地方提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课始激趣     
<正>一、设悬念以激趣悬念,就是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紧迫感和求知欲。教学中巧妙地提问设悬,能激起学生迫切的追根究底心理,引起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向往,并带着高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注意力格外集中。例如《轻物投远》一课的课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学什么本领呢?答案在草坪、小山坡等处藏着。有四张红色纸条,找到它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如何在体育课中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一话题,多数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场地器材安全、保护与帮助措施等较为直观的方面,却疏忽了学生体育学习心理安全防范与心理环境的营造。在此,笔者主要从心理安全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心理安全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前提基础。体育课中,更应加强学生心理安全防范与心理环境的营造。学生体育学习的过  相似文献   

19.
雷强 《中华武术》2014,(11):43-44
在跨栏的教学中,由于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很多,且跨栏项目所具有的危险性,常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项运动时产生心理恐惧,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跨栏枝术的掌握。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跨栏的各个动作,完成技术动作要求。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利用学生兴趣搞好体育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体育兴趣包括体育心理兴趣和体育生理兴趣1.体育心理兴趣是指人对体育器材、在竞赛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赛规则、内容等不是由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兴趣。它是在运动或非运动状态下都可产生的,在教学中一定范围内增加体育心理兴趣刺激的密度或强度,学生对心理兴趣应激性下降或呈现下降趋势,体育心理兴趣培养是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需要相应的兴趣刺激条件,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无教师设置刺激条件的情况下学生不善自主学习。2. 体育生理兴趣包括主动体育生理兴趣和被动体育生理兴趣。(1)主动体育生理兴趣是人体经过运动时或运动后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