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表达持续体概念上,汉语有两种表达形式“VP+着”和“VP+中”,二者在表达意义上有一定的共性,但二者又不可简单进行同义替换,还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NP+VP+得+NP+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VP+得+NP;+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VP+得+(NP.’s)NPi+VP”,如“他兴奋得脸红了”、“他走得脚疼了”。虽然两类就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3.
关于“NP 的 VP”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症结在于,它在功能上表现为名词性,但中心语却是谓词,这就与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理论相悖。因此,有学者提出“NP 的 VP”结构不是偏正结构而是“的”字结构的观点。本文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把“NP 的 VP”结构归为“的”字结构是牵强的。  相似文献   

4.
“往”字短语在动词前、后分别构成A、B两种格式,两式在动词的类、“往”的宾语和“往”的标引功能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在位移事件的性质和表达方面,A、B两式也体现出某些差异或倾向:A式既可用于现实位移,也可用于虚拟位移,B式基本上用于现实位移;A式倾向于自主位移,B式倾向于非自主位移;A式凸显位移过程,B式凸显位移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V+个+VP"这个汉语中常见结构在形式、功能上的独特性。我们认为"V+个+VP"是不可替代有着独特构式义的构式,具有以下两个主要语用特征:表达"随意,彻底"等特殊情感;"个"突出焦点的作用。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由同一层面的五个图式构式经过传承压制而成,而具体构式又是图式构式的例示,双方互为理据性。形成了由处在两端的原型子构式(动宾构式和动补构式)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连续体构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VP+来”中“来”的历时考察,认为这个句式自先秦就已产生,最初“来”表示“由远及近的到达义”。随着两汉以来“VP+宾语,+来”和“VP+来+宾语:”句式的出现,“来”开始实意虚化,直至唐代“到+处所+来”句式的产生,“来”完成了虚化的过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配价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决"VP+的+NP"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从"VP+的"的独立使用问题、"VP+的+NP"中"NP"的省略问题以及省略后所产生的歧义问题等方面对配价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根据配给理论,"VP+的"只有在其后的"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才能够独立使用做主宾语,也只有在"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NP"才能够省略。"NP"省略是否会引起歧义则要看"VP+的"这一结构中是否还存在"VP"的配价成分。  相似文献   

8.
贺子晗 《零陵学院学报》2014,(1):177-178,200
现代汉语常有“有VP”的表达方式,文章试图通过粗略介绍“有”的句法功能及含义,让人们对其有所了解;另外着重运用“大三角”动态分析法从两方面:以古证今,以方证普,证明“有VP”这种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咸安方言中“把+NP+VP+上”结构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把”字句,有其确定的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帆 《语文知识》2011,(2):87-88
"有+VP"的格式在古汉语中就早已存在。它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仍在少量使用,这是汉语言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本文以"有+VP"句这一特殊句式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有+VP"句的历史发展进程,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陆俭明教授对"NP 的 VP"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是一种名词性的"的"字结构.文章分析了"NP 的 VP"结构的中心词,肯定了"NP 的 VP"结构是偏正短语,并重点从表达功能角度解释了"NP 的 VP"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迁化量词。这种迁化现象袁现在现代汉语中就是经常用在“V+个+VP”这种格式中。本文主要从“V+个+VP”的构成、语义等几方面作一简要分析,认识到“个”在表现“V+个+VP”结构的深层语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VP”句仅限于“有”和动词的直接搭配,它的兴起是汉语方言和港台普通话共同作用的结果。“有VP”句中“有”的性质对句式的成立和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它用来表示确定或者强调,应归属副词词性,甚至是完成体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14.
从历时角度探讨"VP+在+L"构式的承继理据性,可以确定构式的基本事件类型为"存在事件",基本义为"存在主体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某地"。动词事件与构式事件可以以子类、前提、方式和结果等关系进行互相作用,从而整合出具体的句式义。动词事件与构式事件在保证共享一个以上参与者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关系相互整合,这正是动词与构式的互动体现,也是"VP+在+L"产生多义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而“事例+讨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教学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适当事例为基础,以教师引导为为主导,以学生讨论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提出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要注意事例选择、讨论的引导以及这一模式的使用频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注方言语法对普通话语法的影响,为人们更好地研究当代汉语语法的变异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对方言比较式"形+过+宾"进入当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做了考察,认为这一格式还处在引入共同语的初级阶段;其次,对这一构式的形式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语言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探讨了这一格式引入普通话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有(无)+VP"结构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无)+VP”结构是动宾结构,宾语“VP”部分已经指称化,有自指和转指之分,自指的VP表示事物化了的动作,尾为,性质状态等,转指的VP转指与谓词性成分所蕴含的对象有关的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  相似文献   

18.
皖北方言的"很+VP","VP"的范围远比普通话要大,动作动词可以自由地受"很"修饰。导致差异的主因在于皖北方言"很+VP"中的"很"有不同来源,修饰动作动词的"很"源于元代虚化的"狠",与普通话用法相同的"很"是明清以来程度副词"很"的历史延续。历时考察表明,"很"与"狠"的分工基本形成,但是原始意义的"滞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现代汉语"很+VP"中程度副词"很"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
英语习语中存在大量VP+hand结构的表达,这些习语中的动词除所属身体部位意义,表示所属,获得之外,它们的整体意义还扩展到给予,位移,信息传递,致使等方面。那么,这些扩展义是如何形成的,VP与hand的非所属性如何解释?该文在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将vp+hand习语视为一种独立的构式,以图式范畴理论,自主依存理论和构式压制中的M-压制为理论基础,加以修补和整合形成新的SMA模型,以此来解释此构式的生成机制。研究表明,vp+hand习语表达式中的动词以归属类和获得类动词组成了构式的原型图示,其他六大类为语义扩展图示,语义扩展的途径体现为M-压制。修补整合后的SMA模式对vp+hand习语构式的语义认知机制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在+L+VP"结构中的"在+L"在语义指向上有前指、后指、双指或无指四种情况,语义指向的不同决定了表义功能的差异,从而导致相关句式具有不同的变换形式.当"在+L"语义前指或双指时,结构体中的"在"是动词;当其后指或无指时,"在"是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