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文化的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东方内容上的“和谐”与西方形式上的“和谐”;西方的再现、模仿、写实与东方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的“典型论”与中国的“意境说”;西方的“美与真”的统一与中国的“美与善”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3.
梁启超融通古今,学贯中西,对西学持开放吸纳的态度。他揭露、抨击顽固派对西方文化的拒斥,主张借鉴西方文明之长以发展本国文化学术,提出民族文化整合的构想,这些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郭嵩焘和梁启超都在寻求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进行了中西文化的比较和融通。二人虽处于不同的年代,但在中西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国人道德整肃的比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近似的观点,这推进了中西文化比较和社会变革的进程。他们的中西文化比较就内容而言,呈现出由浅入深的趋势;就比较方法而言,呈现了由简到丰的特征。这反映出了近代中西文化比较和社会变革逐步深入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为政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者应富民、重民,举贤人,“宽猛相济”。梁启超的为政思想以“自由”为精神,认为应助民、听民,用英雄,“放任干涉相结合”。它们都蕴涵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与梁启超目录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目录学自汉刘向刘敬父子开创大规模目录编制工作,来郑樵、王应麟开始理论研究工作以来,先后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不同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曾有过不同的起伏,但总的趋势是正常地向前发展的。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由于大批学者的辛勤耕耘,使这一领域创造了自己的业绩。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绍兴人,曾主修过(史籍考)t(毫州志)、(和州志》、《荆州府志》、《常德府志》和《湖北通志》等书。同时,撰有(文史通义》和《校胭通义)两种著作,后者集中反映了他的目录学思想,是继…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生利分利思想是其新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汲取亚当·斯密国民财富创造分配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强国富民经济思想。它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在内涵、外延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考察二者的异同,对于揭示梁启超生利分利思想的流变及其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动物名词中的中西文化内涵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组成很小一部分的动物名词,它的产生、丰富、发展和词义演变都与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分不开。因此,探索动物名词的内涵及各种用法,对于拓宽语言知识面,加深对汉英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的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部分动物名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及喻意进行了比较,旨在从一个侧面探究中西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面对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所造成的文化认同危机,李大钊、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得不全面评估中国固有文化,并思考其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他们对中西文化的认知,既有根本倾向上的相同或相似,也有具体细微处的差别与不同.相比较而言,无论是批判传统文化还是推崇西方文化,李大钊的态度都比较平和,而陈独秀的态度则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83-90
梁启超和胡适分别以学者身份和改革家身份进行传记研究。梁启超的传记/自传研究属于历史的研究,立足于历史,着眼于现实;胡适则属于现实的研究,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就传记/自传范畴而言,梁启超是在历史的范畴内考察,他所说的自传主要指史家自序式自传;胡适则试图在文学的范围内考察,他所说的自传已具有较广的涵盖面。此外,梁启超和胡适都找到了在体例上最类似于西方自传的作品——"自传年谱",但两人"自传年谱"的范畴和涵义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动物的情感,往往因民族而异,因国家而异,更因文化而异。将英汉动物成语相比较,可以看出:狗是中西文化在社识上反差最大的动物,猫是中西文化中地位相差甚远的动物,马是中西文化均予以赞扬的动物,牛是中西文化褒贬兼而有之的动物,羊是中西文化均视为弱小的动物。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待西方化,是中日两国近代历史上面临的共同课题。梁启超和福泽渝吉分别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影响较大的思想家,他们对西方化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他们都对本国的传统化强烈不满,都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化,并且他们倡导学习西方,从根本上说都是出于维护本民族利益的目的。但他们对西方化的态度也具有一些不同之处,如梁启超前期较保守,后来则日趋激进,福泽渝吉最初较为激进,而后来却逐渐趋于保守;又如梁启超倡导学习西方,其立足点是以中国传统化为根基,以西方化为补充,而福泽渝吉的立足点是全面地以西方化改造日本化,造就一个新的先进的化。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胡适、郭沫若是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具有坐标意义的学者。他们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旨趣,在多个学术领域尽显才华,是"球形的发展"式的天才学者。他们均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其中的同异,与他们的个人气质、经学倾向、求学经历、政治观点等,均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入手 ,论述英汉语言中的几种性别歧视现象之异同 ,探讨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之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重人性西方教育重神性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文化。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中国文化是重人而轻神。这就势必在教育上重视人性,发扬人性,轻视神性。这与西方文化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教会控制,灌输宗教意识,大异其趣。这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性即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上的第一个重大差异”。中国教育重道义西方教育重功利从价值系统上进行分析,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偏重“义”与“德”,看轻利”与“力”,是突出刚健自强之类个人修养的思维模式。中国人最讲礼”,“礼”就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的原初性和普遍意义。以人为本,讲求理性,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西方的启蒙运动是在新文化思湖与传统文明互相渗透、前后相继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完成了主体文化生成的理性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渐进、更新和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而五四文化启蒙运动则是在一个与传统文明发生冲突上的思想困惑和文化断层上进行的,其理性化过程没有现实地表现出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文化大环境始终处于相对弱化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和胡适对中西文化态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是中西化碰撞激烈的时代,胡适、梁漱溟对中西化的迥异态度颇具特色他们特异的声音体现了五四新化运动的个性解放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梁启超自幼聪慧,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有神童之称。十岁那年,他随父亲入城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早晨,他在花园玩耍时见带露杏花很可爱,便顺手折了一枝,藏在袖筒里。这一举动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到,碍于面子,没有当面责备他。进到厅堂坐下后,  相似文献   

20.
反思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试图穿越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历史,简略比较分析中西文化的各自特色,意图寻求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时代意义。通过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总结得失,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出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