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新闻界宣扬客观原则,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然而,随着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西方主流媒体所高扬的所谓“客观公正”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前,西方流行的新闻报道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客观报道要求尽可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在新闻中,记者不发议论。新闻与评论、社论分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新闻界就出现了要求记者尽可能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的倾向。本世纪初,将消息与议论分开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客观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准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伊拉克战争,赤裸裸地暴露了美国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中所奉行的强权政治。当强权极为粗暴地践踏公理之时,人们遗憾地看到,一向自诩为“社会良知”的某些美国媒体竟极为偏执地为“新帝国”的强权张目,“新闻自由”、“客观”、“公正”之类的高谈顿成笑柄。美国一些主流媒体的种种极端表现足以令人对其“良知”提出质疑。“客观、“公正”、“平衡”的新闻准则何在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这里所指的“不对称”,不仅包含着交战双方军事实力悬殊,也意味着这场战争发动者军事行动的气势汹汹与其子虚乌有的开战理由间的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4.
法庭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必须做到公正而准确。正因为是要写作执行国家法律、审理一切案件的法庭新闻,“公正”和“准确”这两大新闻准则比起写作其他新闻来,显得格外重要。公正就是不偏不倚。法庭记者所写的新闻应尽可能客观地让读者形成对有关各方的一致印象,也就是说,要用同样的语气报道辩论的双方。准确就是无误。法庭记者应记住:在法庭新闻中.哪怕是一点地差错都有可能会使报纸遭到诽谤的指控,或被指控为藐视法庭。记者应尽可能~丝不漏地弄清诉讼当事人的姓名、年龄、职业和住址及事发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关于法庭新闻的采写,“…  相似文献   

5.
顾海杰 《报刊之友》2011,(12):108-109
“美国之音”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对外宣传机构,通过“一套完整和娴熟的传播技巧”,在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向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均可视为是影响报道倾向的重要变项,不同记者往往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客观报道的证据,更可能影响记者的报道重点乃至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6.
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采访对象,这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不少报道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失实之处,不仅违背了新闻报道原则,而且还欺骗和误导了公众,危害极大。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少数是记者有意之外,大多是因为记者产生的“想象力”所致。笔者在本文列举几例由记者的“想象力”制造出的“新闻”,给社会、公众所造成的影响,以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重视,让新闻更“真”、更“实”、更具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西方记者把客观公正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他们自己也明白,纯客观是骗人的神话,他们在不少新闻著作中承认编辑、记者在选择报道题材、角度、安排版画、写标题等等是体现了办报人的意图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争取读者的信任,让读者确信他们是毫无主观考虑,是“公正而又真实地”反映现实,就尽力要掩盖他们的真正意图,因此在写作技巧上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在口气上决不能有记者的‘我’字表现出来,明明是记者的观点,却要通过别人的口说出来,因此,“此间消息灵通人士”、“中国问题观察家”等代名词应运而生。在用句方面,也避免带有记者的主观因素。忌用主观的形容词,如果说××人穿著时髦,不如说他身著××著名服装公司出品的八十年代的流行服装。说此人是有勇无谋,不如选择事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由于新闻记者队伍前仆后继对真理的追求,由于新闻记者队伍无私无畏对正义的捍卫,还由于他们对人们关心的问题作出了及时的客观公正的真相报道,所以,新闻记者队伍,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是一个高尚的群体。因此,人民大众送给了记者们一个“无冕之王”的雅号。老百姓送给记者这个称谓,按照常理来说,记者们必定是个个都诚惶诚恐、兢兢业业,惟恐玷污了“无冕之王”的雅号和亵渎了人民大众的信任。遗憾的是,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些记者,对“无冕之王”四个字错误地理解为记者的头衔是一顶王冠。有了这顶王冠,便可以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9.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的“真”与“实”对舆论监督稿件而言尤其重要。记者在采写舆论监督稿件时,要全面、公正、客观。这在新闻界已被再三强调。那么,舆论监督稿件的编辑环节在避免侵权上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都市报记者的媒体观以及媒介伦理观.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都市报记者目前主要持有“中立型”媒体观,即认为报纸的首要社会角色是传递社会公共信息,他们认为首要遵守的伦理规范为客观和公正.但是在对自身和内群体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记者都认为,都市报记者群体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职业的社会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11.
记者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也是民众的代言人。记者应是公正的化身,应代表社会良心。因此,记者责任重大。记者的眼睛必须敏锐,更须力求全面、客观、公正,不容“发花”,不容出现过大的偏差。记者视觉出现偏差,报道有失客观公正,恶果是明显的:轻则丢掉自身形象,重则失去其所服务媒体的公信力,引得官司缠身,更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群体恶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有偿新闻”现象的出现,不论是对党的新闻事业,还是对新闻队伍,都产生着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新闻由此会出现有悖真实、客观、公正原则,久而久之,将会极大地损害新闻事业的信誉。再者,“有偿新闻”的出现,对新闻队伍侵蚀更大。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引诱下,许多人愿意当记者,不愿当编辑;不少记者、编辑忙  相似文献   

13.
记者在采访中需要处在一种“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4.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认真的整理和清算。这样做,不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认清“客观公正”的虚伪性和局限性,而且对我们树立无产阶级的新闻观点,恪守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置国际法于不顾,悍然使用5枚导弹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我使馆我人员严重伤亡,馆舍彻底毁坏。这一千夫痛斥的血淋淋暴行,旋即遭到了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愤怒声讨。然而,对北约这一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的野蛮行径,向来标榜“新闻独立、新闻自由、主持正义、客观公正”为宗旨的西方主流媒体,对这举世震惊的严重事件是如何表现“客观”和“公正”的呢?看似新闻独立实为暗中合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后,历来标榜新闻独…  相似文献   

16.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  相似文献   

17.
杨铮 《新闻爱好者》2008,(12):45-46
一、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的构连 在国际传播的博弈中,每一个国家的传播都是为本国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服务的。国家利益和各自的意识形态是指挥国际传播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尽管各国记者都标榜自己的新闻客观公正,但对政治新闻的不同报道,往往暴露出客观公正只是各自意识形态下的认识尺度。这一点,已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得以印证,即:传播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新闻也不是对现实的客观观照,  相似文献   

18.
新闻职业化的萌芽——重读黄远生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洁 《新闻大学》2006,(3):28-33
黄远生作为一位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萌芽的名记者,其新闻实践与思想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他是近代鲜有的一位自弃功名投身新闻业的名记者,身体力行地倡导了独立职业和新闻职业的“公共性”;其二,他反思政论,开创通讯时代,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这展示了他对新闻职业行为模式与准则的摸索:其三,他在忏悔中强调了记者职业化的“四能”素养,这是他新闻职业自律精神觉醒的明证。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责任     
宗远 《传媒》2001,(11):49-49
记者撰写报道,一要可信,二要公正。只有客观公正才真实可信,只有真实可信才有公正可言。这就牵扯到一个立场问题,记者是站在什么立场上采访和报道。他不可能做到纯客观,他必然要表露出他的爱憎。最近笔者读到一篇报道,就很难说真实和公正,记者的立场很成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谢健 《新闻记者》2000,(10):25-26
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采访 对象,这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报道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失实之处,不仅违背了新闻报道原则,而且还欺骗和误导了受众,危害极大。出现这种现象,除了极少数是记者有意为之外,大多是因为记者“合理想象”所致、笔者以众多媒体报道中国“网姐”陈帆红为例,对人物报道的真实性作一简要分析。 宁波残疾姑娘陈帆红(网名 “菜青虫”)自去年11月获中国网络小姐大赛浙江赛区冠军后,就成了媒体追踪报道的焦点。她因腿疾而被全国组委会拒绝以正式选手身份参加全国比赛,更是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