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冯建强 《教育家》2004,(3):19-20
我们的基本思路之一是走改革课程之路,走开发课程化之路。我校在反思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感觉到,一般意义上的课程总免不了带上一种工具的色彩,带上一种强化训练的印记,带上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的痕迹。如何以人为本?如何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需要提高课程的价值——课程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课堂文化生活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学习得以真正发生的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在于重建学校化,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课堂生活中成长。为期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的课堂化生活显现出什么状态?这些是我们关注的话题。通过对课改实验区的现场考察,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小学课堂化生态全貌。  相似文献   

3.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是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针对发达国家课程改革呈现出的基础化、综合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基本动向,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强调、理、工科相互渗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培训综合教师,打造地方特色,研发跨国课程等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开发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校本课程,既能对国家规定课程做一定的补充,以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弘扬社区化,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6.
2003月对13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教师教学观念与方式有所转变;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学校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学校呈现出教师合作的化氛围。课程实施中还存在着地区差异、学段差异和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紧迫、教师的指导培训亟待加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注重学校化的建设,加强实验薄弱环节的指导,加快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以班为本优化学校课程是课程改革实践的一种新探索,其目的在于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非小班化学校更好地贴近"生本",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班本"具有其独特性和综合性。通过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德育课程班本化实施三方面综合实践,全面优化学校课程,让课程更适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8.
学生: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生作为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受益人,不同程度地缺席于课程改革的场域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同程度地消失在课程改革的视阈之中,这种缺席和消失是“有罪推定”下的“规训化”的教育预设及其行为的结果。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思维方式、多样的探索经历都是十分珍贵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只存在具体化了的学校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相似文献   

10.
付志强  王丹 《教师》2021,(9):93-94
在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髙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一种趋势。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就是要结合本校或本地区的特色,让课程与具体情境相结合,让课程更具生命力、更有特色:文章以西部山区电商扶贫为契机,研究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校本化的开发、设计、内容架构与课程建设,希望为国家课程校本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学生的数学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数学文化缺乏认识,数学史知识贫乏,数学美鉴赏水平有限,数学语言转化能力差,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薄弱。要提高他们的教学素养,应从科学素质教育和数学文化的角度,更新高职数学教育理念;开设高职数学文化课程,改革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构建高职数学文化课程内容,深化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为核心,从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而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战场,在课堂这个空间中,存在着教师、学生及他们相互间的活动等,他们共同就形成了一种文化——课堂文化,塑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是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为核心,从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而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战场,在课堂这个空间中,存在着教师、学生及他们相互间的活动等,他们共同就形成了一种文化——课堂文化,塑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是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结合发展的趋势,也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大趋势。“现代的学校必须有现代的管理,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管理。”而学校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主体,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学校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文化管理引入学校教师管理中去,引导教师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这是对当前中学学校教师管理理论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也是21世纪全球各国中学教育管理创新的一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种种弊端,新课改呼唤一种新型教学文化。应该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方面入手,创建一种重视学生自主建构、质疑批判和个性发展的“探究型教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至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体生命仍然受到许多不该有的禁锢。在未来的新课程进程中,理应加强个体生命原生态的自由释放。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让学生自由地想,让学生自由地说,让学生自由地做,让老师自由地教,让学校自由地管。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心和突破口.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在教育性学生评价与选拔性学生评价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模式,正确把握发展性学生评价,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对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和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对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源质是、垛程没置、学生就业等影响.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重视职业能力、模块化课程、网络资源的利用等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探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改革 ,应从课程内容 ,教材形式、教学模式、学习评价手段等方面着手进行 ,要不断溶入信息技术新知识 ,以加强师范院校学生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