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怎样研究,怎样确定,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教材版本多样,教法各行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促进教学、科研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应开展认真的讨论。虽然目前要求完全统一意见,既不成熟也不可能,但不加以争论、交流,就不可能真正完成这门科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的劳动大军的任务,将更加突出。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培养劳动大军所能提供的教育层次,不可能太高,特别是在广人农村,主要应由初中教育阶段承担。  相似文献   

3.
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政治上的高度民主化,不仅是新的历史时期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实现这个总目标的重要保证。没有政治上的高度民主化,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最终,也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4.
坚持改革开放(开放也是一种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中围绕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辅相成,同样重要的两个基本点之一。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这个直接动力的作用,其他各种动力就不可能发挥出来,更不可能形成合力组装为历史的火车头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结论。他们凭借科学的预见,还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基本趋向。但是,限于实践,他们不可能给后人完备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方法。列宁说,“变革的形式、方法和手段,马克思既没有束缚自己的手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目前学术界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认为私营经济不可能只存在50年或者100年,而将长期地共存于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私营经济不可能挤垮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主要是和平共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未来私营经济存在的大量问题,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解决。  相似文献   

7.
省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教育为本,科技兴滇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首位。省委一直认为,40年的实践总结出一条基本经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不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不可能变为财富;经济开发如果不与智力开发相结合,就不可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治穷必须治愚,要依靠科学技术,重视人才培养。富民兴滇,舍此别无捷径。为了切实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认真落实省党代会的精神,克服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脱  相似文献   

8.
面对着城乡差别不断扩大、成为目前我国最不和谐音符的情形,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事业乃至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别,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这里,我就江泽民同志报告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讲一点认识。首先,关于文化的战略地位。江泽民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关系的原则,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原则,精辟地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他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换句话说,三者关系失调,就不可能真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明确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战…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教育的发展应该摆在什么地位?教育怎样才能最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样依靠教育?这些问题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改变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摆正教育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使教育成为现代化取胜的关键,加速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我国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的战略目标,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培养造就千百万高素质的党务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在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时候,我们党务干部更需要有高的素质,以适应经济建设、服务于中心工作。没有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就不可能很好地把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引向发展。(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任用具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是我党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据我们党的事业和当前主要任务,从总的来说,党务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党务干部其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口多、底子薄,人口的整体素质不高,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在总体上普遍不高,生产力落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市场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也决定了我国的教育是不发达、不完善的。教育要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改变这种状况,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也是复杂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从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在生产力落  相似文献   

13.
1经济平等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性1.1经济平等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处于历史性探索、求解的过程中,尚不存在完整、清晰的答案;但毫无疑问的是,社会主义不可能抛弃经济平等而生存。限制并逐步消灭剥削关系、治理和逐步消除两级分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脱离了这一要求,社会主义必然成为名存实亡的虚假概念。经济平等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经济平等意味着限制及至消灭资本的不劳而获权利,使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现象逐步从经济生活中消失。其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同志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①“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那么,这种政治体制改革与多党合作有无关系?是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能是单边的行动。经济建设、政府主导、法制健全、社会参与、培育文化产业都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最大可能地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优势将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6.
研究商品经济为什么可以首先在一国产生,但不可能首先在一国消失,这对于树立长期发展商品经济的战略思想,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增强商品经济观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搞清楚商品经济为什么可以首先在一国产生,但不可能首先在一国消失,就要首先搞清楚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其产生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是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存在的两个条件是:一是存在着社会分工;二是存在着独立经济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虽然占居主体地位,但依然存着大量的相当于前资本主义经济的个体经济。由于中国目前尚未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些个体经济是不可能直接过渡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因此,作为个体经济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存在也就不可避免。只有正确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在理论上澄清模糊认识,才能正确地对资本主义经济加以引导、监督和管理,才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李国武(德州师专政治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坚定不移的政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会也不可能否定作为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但会对按劳分配产生重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也将日益捉高。它的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和市场,而且还要求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与世隔绝,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和实现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其中涉及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本文谨就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等方面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教材改革关系着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了避免发生大的失误,少走弯路,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和基础教育要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公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奠定基础的目标,以及教材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它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坚持从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很不平衡的实际出发,从今后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出发,面向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