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既是武当山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十堰市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作为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一方面具备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分析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是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可行性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宗教史研究的角度,对道教名山汉唐时期的宗教活动进行了考察,揭示出西晋王隋唐五百多年间,佛教、道教同时在武当山开展宗教活动,共同开创这一宗教基地的历史事实.文章认为,武当山早期的宗教建筑,是西晋时羊祜所建的武当山寺,比唐代的五龙观早四百余年.南北朝时期,许多著名高僧入山,扩大了武当山的影响.隋、唐之际,禅宗主要人物都曾到武当山活动,太乙延昌寺的创建,是武当山佛教事业的高峰.文章最后推断,晚唐武宗法难,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因而退出武当山,此后,武当宗教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便由道教独立担当了.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不仅是道教名山,也是富有革命传统之地.往往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武当山成为重要的战略支承点.论证武当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对深化中国革命史研究和加强本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武当山为轴心的全市旅游资源开发考察报告(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武当武术天下闻名,武当自然风光幽秀险峻,武当古建筑群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经过多年开发,武当旅游业有了长足进展,但与黄山、衡山等名山相比仍有明显差距.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根源在于管理尚未理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深度开发武当山,应进一步加强管理,理顺体制,扩大宣传,制订优惠政策,广招开发商,诚待天下客.真正做到识“宝”,爱“宝”,充分发挥“宝山”价值,为十堰旅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长期以来,国家对武当山旅游发展十分重视,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武当山为支撑点,逐步建立鄂西北旅游圈"的战略构想,把武当山作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植。大力开发利用武当山旅游资源,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丹江口市、十堰市乃至整个鄂西北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的核心价值与必然选择,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一方面更具必要性与紧迫性.纵观旅游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武当山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应从如下方面着手:树立"大旅游"观念,调整旅游发展模式;发展生态旅游,提升整体水平;注重细节,建设绿色景区;坚持自身特色,提升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武当山旅游宣传呈现出了"高""大""全"的热闹场景.体现在旅游宣传策划的高频率、高标准、高质量;旅游广告制作的"大手笔"、"大投入"、"大气魄";旅游宣传媒介应用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等方面.武当山旅游宣传的高热度助推武当山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地武当山旅游感知形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考察后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十多年来,武当山旅游开发和经营仍处于低水平阶段,与其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地位很不相符。世界遗产的称号并不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客流和持续稳定的旅游发展,它只是影响游客感知、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一个加分因素。因此,要提高武当山的知名度、美誉度,招揽游客,很有必要进行武当山的旅游感知形象调查,在受众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新的旅游形象策划,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旅游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9.
白马山开发武当武术文化旅游,意在弘扬武当武术,传承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与武当山旅游互补,推进武当武术的产业化发展,为十堰乃至全国、全世界提供真正意义的中国"武当武术旅游"与健身、养生旅游场所,提高武当山与整个十堰地区旅游核心吸引力与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代在武当山大修宫观时,动用了大量的军队.此后,又派均州千户所的军队常驻武当山,逐渐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武当武术的文献资料并加以联系对比,结果发现了众多的以武当道教龟神命名的功法、招形名称,反映了武当武术中折射出来的武当道教文化内涵,简要论述了武当道教龟神对武当武术内功、技击方面产生的作用、影响,以及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对武当道教门派龟神的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及借鉴已有的中国武术分类研究方法,在对武当武术所有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之后,我们根据其活动的群体、作用、特点等。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曼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利于武当武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道教壁画内容以道教典籍的总汇《道藏》中的《玄天上帝启圣录》真武修仙故事为主题.其艺术形式各具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武当山特区居民对武当武术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当武术对武当山特区居民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较小,但有强烈的荣耀感和参与实践的意愿,有通过武当武术的产业化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期望。建议通过建立健全武当山特区的参与机制来调控居民对武当武术的感知,优化武当武术发源地的区域示范效应来促进武当武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武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因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现象.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道家道教、文学、建筑、地理、风俗、武术等各个方面,并在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武当武术中的玄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是武当道教崇拜、信仰的核心内容,影响着武当道教的所有活动。玄武的动物原形及长寿之法,成为武当道士武术活动的重要模拟对象,同时也使武当武术这种活动表现出玄武崇拜的宗教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问道武当》是一部介绍武当山历史地理风貌的纪录片。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一系列思考,但凡一个事物在一地产生、发展并发扬光大,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武当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圣地,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地研讨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这座大山兴盛至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武当山明铸金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教与建筑的研究价值是多层面的,其负载的信息贯穿于明代政治、经济、宗教、建筑、冶金、运输、美术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金庸笔下的武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是武侠小说中描写武当的经典文本,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其中武当山、武当武术、武当道士等艺术形象,小说字里行间浸润了"道"之神韵,体现了武当文化的精魂.它们作为一种"能指",旨在表达了对"所指"--诗性精神的高扬,和对道家传统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当下,地方文化研究出现了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相关联,学术研究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研究新视角和新方向,近年来,对武当文化的内涵式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了,并且间接地为武当山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提出武当名人文化的概念.探析其内涵和旅游资源价值,是对目前武当文化研究空间一个新的拓展,赋予武当文化更多地当代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