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的作用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维受到束缚,或造成解决问题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当习惯思路与实际思路不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因此,对于数学中的思维定势应正确处理,建立科学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往往形成负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活跃的数学认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整体,厘清关键,让认知聚焦知识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当习惯思路和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酝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之中,久久不能解脱.由此可见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式具有二重性,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悖时,往往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式,应分情况,慎重处置,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问题的思考都有一种习惯趋势 ,每遇一个问题 ,就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在学习活动中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 ,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 ,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某种习惯思路去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 ,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仍存在一定的准备状态,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势",定势决定了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考虑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和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悖或不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就会酿成解题的错误.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更要重视思维定势的处理,才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思维定势,应采取细致的态度,分析情况,慎重地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8.
突民维定势在物理知识迁移中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应用迁移理论对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的突破,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阐明了巧用迁移方法对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的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定势.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这种趋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学生倘能将已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运用合理的类比、想象和推理,正确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则思维定势在这时所发挥的影响是积极的;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思维定势的形成过程和对数学学习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说明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双重作用.对有效地控制思维定势形成正迁移和克服、消除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减少解题的方向性错误,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梁丽勤 《广东教育》2005,(12):58-58
利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照某种固定的思想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既定心理倾向,称为思维定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假若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思维定势的规律,可以促使新的学习情境转化为旧的学习情境,扩大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奈件不变时,能更迅速地感知对象并做出合理的反应,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环境奈件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势就容易使学生盲目运用已有经验,依样画葫芦,妨碍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造成错误判断,有时还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曾经有位教师问学生。  相似文献   

1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古人见杨柳,便想到凄残的离别,这是联想,但若只想到离别,那就是思维定势了.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正面的影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若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尽相同时,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学生的思路陷入误区.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此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高考复习中,人们普遍重视和关心学生的思维训练,但我们切不可忽视当我们在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也会产生思维定势所带来的负迁移。在化学总复习中,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这不仅关系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思维定势是指,由定向思维所造成的思维的趋向性或专注性状态。当它发生负迁移时,就会表现出思维僵化、呆板等封闭性,不能从多角度全面地、整体地看问题,从而走入误区,阻碍问题的解决。一、数学思维定势负迁移表现形式及成因浅析数学思维活动是由数学关系、心理关系、社会条件等诸方面整合成的一个关联系统,数学思维的运演就是整个关联系统的动态前进过程。思维的智力品质与思维方式决定  相似文献   

15.
中英文不同的思维定势给句子中译英时带来了一定的干扰。思维定势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多余型”、“缺漏型”、“错位型”和“错配型”。要排除思维定势在中译英时的干扰,就要正确地认识思维定势,防止知识与技能的负迁移。在英语教学上采用对比等方法,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正迁移,指导学生译出比较规范、准确的英语句子。  相似文献   

16.
中英文不同的思维定势给句子中译英时带来了一定的干扰。思维定势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多余型、缺漏型、错位型和错配型。要排除思维定势在中译英时的干扰,就要正确地认识思维定势,防止知识与技能的负迁移。在英语教学上采用对比等方法,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正迁移,指导学生译出比较规范、准确的英语句子。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常常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不满足于常见思路,主动尝试新的解题思路;有的学生只能模仿例题作题,题目稍加变化便束手无策.产生这种现象不仅与教师的教有关,而且与学生本身的学法不当有关.学生解题思路僵化主要表现在:1.思路定势.这是学生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趋势,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察问题.当这种思路与实际数学问题的解题途径相合时,问题能很顺当地解决;反之,当这种思路与实际解题途径相悖或有差异时,往往形成负迁移,或者思路堵塞,造成思路混乱,形成思路差错.  相似文献   

18.
李小康 《考试周刊》2011,(53):173-174
思维定势是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人在思考问题时总喜欢按一定的思路去思考,显示出思维的单一性、定向性。心理学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势可以促进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产生学习的正迁移;而在解决不同的问题时,  相似文献   

19.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习惯地依据已有的知识,按着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思维定势能使思考省去了重新摸索、试探的思维过程,节省脑力和时间,提高思维效率。但是,思维定势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比如遇到似是而非的问  相似文献   

20.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当人们思考某一类问题时.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指引人们从熟悉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影响当前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思维定势是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稳定性的倾向或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它直接影响着后继思维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