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知;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将新知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巩固新知时,返回生活现实,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对新知进行巩固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牦电,将数学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使学生不仅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而且爱好数学。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与数学的连接点,创设趣味性的有效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同化数学新知,促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中主动构建知识,梳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技能。而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的数学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将原本枯燥无趣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诠释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所建构的就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5.
彭平 《河北教育》2008,(6):41-42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光能“活学”还不够,还应该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知识真正为生活服务。我的想法和做法是:“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旨在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就需要使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从而实现数学学习过程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乘除法两步运算的应用题。2.过程与方法:创设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实际情境中学会新知,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情境导入;结合生活,巧编例题;深入生活,理解新知;贴近生活,设置练习,使学生活学活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不断挖掘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沈忠 《黑河教育》2010,(3):24-2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从中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学了数学知识后,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 观。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作为教师首选。教师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打造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实现生活情境和数学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人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习才是有兴趣的.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可见数学即是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研究儿童的生活背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致力于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构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同时利用课余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情趣,从而使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会应用数学.那么教学中如何让数学  相似文献   

18.
1.用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引发有价值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是一个活动的、动态的、开放的活动。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如能根据儿童的特点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切入点,并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那么,将很容易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体验""游戏世界"入手,使学生愿意自发融入数学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和相关数学知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生活学习情境中导入新知,在实践学习操作中探索新知,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巩固新知,在实现生活拓展中升华新知,从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