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频道合作,实施了一项网络调查(5165人参加),结果显示,55.1%的人反对个人博客上出现广告,认为“广告会使博客变味”,还有37.3%的人表示赞成,他们觉得“有眼球的地方就有商机”。对于这个调查结论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理智地分析,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那么在博客上做广告将是不受欢迎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停止或延缓博客商业化的进程。应该看到,广告其实也有可能使博客不乏味,变得更有味,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戴丽娜 《声屏世界》2003,(10):21-21
在2002年“十大恶俗广告”的评选中,脑白金广告以8.22%的得票率高中“恶俗广告”榜首。自从评选结果一揭晓,关于脑白金广告的纷争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人认为,这次评选结果可谓是众望所归、“恶”有“恶”报;另一些人则为脑白金广告鸣不平。由于脑白金广告曾带动了销售量的大幅度增长,他们认为“恶俗广告”不等于就是失败广告,即便是“恶俗”广告,它也是“恶俗”成功了!脑白金广告真的是“恶俗”成功了吗?这样的“恶俗广告”能一俊遮百丑吗?请且慢为脑白金广告叫好!之所以不能把脑白金广告称为成功广告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一俊”无法遮…  相似文献   

3.
徐浩然 《视听界》2008,(2):74-76
2007年中国广告业在电视、广播的广告投放量都比2006年同期有两位数增长。互联网广告市场2007年增长33.7%,达到129亿美元,而视频广告是其中的亮点。2007年中国广告市场较上年同期上涨12%,这一增长速度较上年有一定的回落,表明中国广告市场处于“克制性”增长阶段,广告营销手段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王爽 《记者摇篮》2004,(1):27-27,55
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大家知道,报纸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块。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量都是有效的。“有效发行”或“无效发行”的说法主要是报业经营者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的问题。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工作是“有效”还是“无效”主要由广告商的媒体选择行为决定的。现代报业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与发行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来说,报纸  相似文献   

5.
易家炎 《声屏世界》2004,(10):59-59
大概是对电视上的增高减肥广告有疑惑,一位有心的记者,于是就前去寻访那些在广告中现身说法的“成功使用者”探个虚实,没想到费尽周折,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人一个没见着,连公司的地址也都是保密的,最后还是拍广告的摄像师向他透了点“内幕”。  相似文献   

6.
张鑫  肖诗荣  张均 《新闻前哨》2013,(10):63-64
植入式广告又称为“隐性广告”或“嵌入式广告”,是针对“显性广告”而言的。所谤隐性广告,是指广告传播一改往日单纯依靠说教和推销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7.
比尔·盖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因素可以阻碍它的发展,正如水和电的存在,终有一天互联网也将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已使其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广告媒介后又一全新的广告传播媒介——网络广告。在网上开辟商业战场,“网”住无限商机已成为世界时尚。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广告可通过“虚拟技术”实现普通广告无法获得的效果。如在互联网上推出“虚拟交易博览会”,用户在家中通过电脑可以详尽地了解商品住宅的结构。显然,这种网上广告跨越了时空界限.欲购者可在家中浏览参观任何地方的商品住宅。网络广告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而且便于卖主按用户意图修改住宅设计,因而深受欢迎。网络广告相对于传统广告还具有其他优势:一、网络广告的互动性是目前的传统广告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视察时指出 ,过去我们的传媒只讲宣传 ,如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新闻媒介既要宣传 ,又要经营。在我国现阶段 ,媒体经营手段较单一 ,以广告经营为主。不言而喻 ,广告经营应该和新闻业务截然分开。但是 ,近几年来新闻媒介出现了经营行为介入新闻业务的趋势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所谓“广告性新闻”。“广告性新闻”使受众陷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萧乾生前就曾说过 ,有时“发觉读的不是新闻 ,而似乎是广告”① ,有时又发觉广告冠冕堂皇地占据了本应属于新闻的重要版面、黄金时段 ,一些广告、准广告的说词也冠以…  相似文献   

9.
一、深度开发品牌广告 随着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崛起,很多党报的品牌广告市场已被都市生活类报纸瓜分得所剩无几,留下的一点“残杯冷炙”也经营得十分艰难,大多成为都市生活类报纸经营的“搭头”。在前都市报时代,品牌广告曾是各党报的重头戏。后来,很多党报把这一块放弃了,或是漫不经心地经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只要“对症下药”,这一块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10.
张永惠 《新闻世界》2004,(10):62-63
现代广告学研究发现,广告系统每一步重大飞跃,都与媒体的迈进密不可分。在广告经济日益膨胀的今天.媒体行为几乎演变成为企业广告活动的主要内容,明显的一点就是广告费用有80%会投放在媒体上。媒体策略制定的优劣,足以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图书引入广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就图书的媒体属性、广告价值、书媒广告的相对优势及如何尝试“图书公益广告”来拓展纸质出版业新的利润空间等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只有从读者出发、让读者受益,书媒广告才有可能成为一种长久的广告投放方式,才能开创未来图书“发行与广告”并行的盈利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浅论隐性广告与媒介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由  徐光胜 《新闻传播》2007,(4):46-46,48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广告”,俗称“软性广告”,即将商品或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品牌工具或服务商标甚至服务内容有策略性地融入至媒体内容当中,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让观众留下对商品的品牌印象,进而达到行销商品的目的。简而言之,是将想要传达的广告信息植入媒介,透过隐性的方式呈现,甚至融为一体。由于只是采用单纯的传播方式而不是劝说或促销的形式,使得其效果自然,易于接受,其实质上是一种弱化的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地市电台广告经营中.有的几乎完全依赖于“医药热线”广告.使广告经营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据“第72届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调研统计发现。“医药热线”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收入的50%-70%左右.有的高达85%以上.更有某台的一个频率一个月“医药热线”收入竟占到广告收入的96.7%。致使电台广告处于畸形发展的病态.严重影响到电台广告乃至电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刊前就在北京各区建立了40个发行站,招聘了2300名发行员,创刊当天在全市100多个点同时开展促销活动,实现首发30万份,很快在看似“密不透风”的北京报市站稳了脚跟;创刊前20天就签订广告订单1500万元,创刊当天就有大量有效广告,就有现金收入;一年之内,从全国报刊广告收入排名97位上升为16位;2005年在北京报业广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逆市飞扬,经营收入大幅上涨。作为新创报纸,《京华时报》如何快速占领市场,打破传统竞争格局呢?  相似文献   

15.
张燕丽 《青年记者》2005,(11):67-67
房地产广告是当前许多都市报、晚报的重头戏之一,然而一些房地产广告让人看了感到十分不舒服。有些分明打着“高尚社区”、“富人区黄金宝地”、“身份与尊贵的体现”等等字眼,把房、钱与名赤裸裸地画上了等号,更与人的品质拉上了关系,似乎不住在“高尚”社区的人都是低俗的。  相似文献   

16.
“断药”后的广播电台如何广告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少峰  李彬 《视听界》2005,(4):66-68
取消医药广告也好,整顿违法医药广告也罢,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医药广告额将会呈明显缩水之势。日子难过的不仅仅是某些医药广告主,那些靠医药广告吃饭的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更是难逃一击。广播电台如何正视“断药”后的现实危机,如何实现与违法医药广告的彻底决裂?不仅关乎违法医药广告整顿之成效,更关乎电台广告经营之未来。问诊”:长期“吃药”的副作用有多大?从图表(右图)所列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医药广告对于广播电台的意义可用“高比重”和“高增长”来形容。事实也正是如此,医药广告已成为广播电台广告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吴元栋 《新闻记者》2001,(12):63-63
有 人在《望》杂志撰文说 ,最近去山西晋中地区考察民居 ,途经刘胡兰乡及刘胡兰纪念馆时 ,被处处可见的一幅幅“刘胡兰牌牛肉”、“刘胡兰牌火腿”的广告惊呆了 ,认为用烈士的名字作商品广告不应该。 (见2001.9.24《报刊文摘》)如今看到这样的广告而“惊呆” ,实在有点少见多怪了。我检阅旧稿 ,发现八年之前就已有这样的事 ,而且似乎还要“刺激”。据那时报纸的报道 ,某市的解放碑成了广告牌 ,“碑座赫然竖立卫生巾广告”。一面是神圣的纪念该市解放的丰碑 ,一面是众所周知的物事“卫生巾”。但媒体颇为宽容 ,说碑体挂上广告 ,“…  相似文献   

18.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现代广告语追求含蓄精炼,画面精致唯美,已成为现代生活的艺术品。然而伴随着广告意义的嬗变也出现了一些广告“异化”现象,应该引起注意。首先,广告被无限“奇观”化。广告本来是最直接反映消费大众现实生活需求的,然而现代广告把超品质生活、超感官快乐等附着于世俗、日常商品上,以极端的形式创造出视觉的神话,以达到煽情、催化的目的。这种极端审美趋势往往淡化商品的使用价值,强调其象征意义,使人们在进行消费时,同时通过广告奇观激发自我想象和生理、精神的愉悦。更甚者,有些广告不追求任何意义,只要能震撼人的眼球,给人留下感性印象就…  相似文献   

20.
提起广告和新闻的关系,就会引出一个新名词——新闻广告,也可称为软广告或二类广告。美国传播学家巴格迪坎说这是“一种介乎新闻和广告之间的在商业上被称为‘呢子上的绒毛’”,是广告客户用来“创造购买情绪”的东西。他在1980年出版的《传播媒介的垄断》一书中,对美国报界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