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月4日晚,2022冬奥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以"低碳、环保、简约"为理念,构思别出心裁,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匠心中饱含深意,画面呈现精美绝伦,向世界传递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要讲社会责任、社会效益,这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人常讲的一句话,尤其是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或者是在总结工作时.但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究竟有哪些?可能很多人都说不清--你不问,我好像还清楚;你一问,我倒不清楚了.即便是经常提到的"社会",也是.我们或许对"黑社会"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对"社会"是什么,大多说不清.  相似文献   

3.
叶新  周斌 《编辑之友》2005,(5):71-72
"在我漫长的编辑生涯中,很多时候我所接触到的工作严重违反了我的政治和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4.
新媒介环境中人的异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静 《当代传播》2007,(5):64-65
大众文化领域中的异化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视野中关于大众传媒所生产的"大众文化"对社会、对人所造成的负影响的一个概念.本文从异化这个批判的角度对新媒介发展(主要以新媒介的主体互联网为例)给人所带来的负影响做一番探讨,认为新媒介的发展对人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使人成为过度依赖的"机械人"、疏离冷淡的孤独人和加速社会中的"单面人"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文责"的偏颇 "文责自负"是多年以来出版人、作者和读者常用于概括作品责任的一句术语.特别是在我国著作权法颁布以后,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尊重作者的创作权益,一些人便以为"文责"真的是作者"自负"了.文责,<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说:是"作者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性以及在读者中发生的作用所应负的责任.""文责自负",简而言之,是文章的作者对其内容负有责任.这一普遍的认知,其实是源于一种朴素的创作思想.作品是作者依据自己的意愿创作的,作品内容表达的是作者的创作思想、创作情感和创作意图,责任和义务当然应该由作者负责.这便是"作者主责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又是博士答辩时,应聘为北京大学几篇学位论文作预评审,其中有一篇是从文化视角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理念与实践的.作者"旁无所顾,专攻商务",所梳理的材料与所提出的见解都是很有价值的.与其说我是在审阅论文,不如说又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阅读洗礼和思维撞击.作者在论述"商务"出版的哲学观时,提出了"商务"是"文化追求与商业利益的对立统一"的见解,这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我以为作者讲"对立统一",实际上还是落脚到二者的"统一"上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非常好,令人振奋,可惜没有作为总纲统率全篇,而是作为一个子命题,放在一个不够突出的位置,很是遗憾.实际上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商务"之魂、"商务"之根、"商务"之本.  相似文献   

7.
作者和编辑是对手,也是伙伴.我曾根据亲身体验,总括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衣食父母".作者是编辑的稿件资源,而编辑又是作者成果问世的平台.合则两利,不合则俱伤.我爬格子至少五六十年,接触的书刊编辑不下数十人,较亲近的也有二三十人.在这二三十人中都有过十年以上的交往,对他们的工作,有喜欢的,有不太喜欢的.我的选择标准在三个方面,即约稿、改稿、发稿.  相似文献   

8.
石峰 《传媒》2017,(17)
期刊媒体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尝试,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普遍使用新兴传播载体,采取多种方式与新媒体结合,扩大了传播渠道,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影响力,也为期刊"走出去"开辟了新渠道;一些期刊利用互联网组建国际作者队伍、审稿队伍,提高了刊物质量,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合作空间.但是,所取得的进展与中央提出的"建立现代传播体系"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与期刊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受众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融合的空间还很大,融合的商业模式正在探索中.目前多数期刊社还处在经营的困境中,很多人对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前景还比较迷茫.因此,我在这里提出期刊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中需要正确认识与处理的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能力体现在采访和写作上.优秀的记者面对复杂或棘手的信息,往往能别出心裁,做出有独特角度的文章,这样的记者我称之为具有突破力的记者. 突破力与敏感性交织在一起 记者的新闻敏感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记者的基本功,既能"大中看小",又能"小中见大",为记者随时突破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全球化狂飙突进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y)正在成为一个问题.全球化带来了民族一国家内部阶层的高度分化,加之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文化"在市民生活中萌生、扩张,淡化了心灵交流的价值,产生的社会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在拉近而心理距离在变远,社会对原有意义系统的认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的核心价值体系逐渐成为被对话的一方,"我是谁"、"我属于哪个群体"的认同问题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温州日报社主任记者沈绍真的新闻作品自选集《我是温州人》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通过一个记者的视角,展现了温州改革开放20年间的社会生活变化。内容主要有:一是从业18年中作者所采写的温州重要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二是此间从新闻专业角度看比较好的稿件,以及作者在几个不同岗位时组织策划的比较成功的报道和征文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从人本体来研究人格、精神状态等,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电影《小丑》中刻画的自私、自利、暴力的人物群像以及构建具有众多社会矛盾的美国社会是当代美国现实社会的缩影.影片主人公亚瑟在这种病态的社会影响下,人格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变化.潜意识与人格密切相关,亚瑟内在的小丑意识引诱着其本我的释放,引导着其自我的建构,最终致使其超我消亡.  相似文献   

13.
别出心裁·别出新裁错例:我们对党委的决议必须认真落实,不能别出新裁,另搞一套。辨析:"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  相似文献   

14.
播音作品的作者寄寓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就是通常所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品中作者对其所描写或介绍的某人或某些人喜恶爱憎的态度,对其所表现或反映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都是用自叙的方式,从我个人的问题出发写作,社会的问题、读者的问题是次要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可以更多地看到人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人的命运和这个社会的关联,觉得有可能脱离个体写作的樊篱,去思考一些更重大的问题.我不再仅仅把目标定在写内心的真实上,而更多地希望,我写出了外在的真实.这一点可以从这个小说的技术方式上看出来,这次我使用第三人称、外视角,写一个"他"的故事,而不是"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一、"文责自负"的误区 在作者撰写作品和出版部门出版的过程中,常有人用"文责自负"来概括作品的责任.何谓"文责自负"?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作者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性以及在读者中发生的作用所应负的责任."可见,"文责"一般是要作者"自负".这一普遍的认知,实际导致了"作者主责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在孙玉胜撰写的<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一书中,作者把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周期划分为三个"十年",并提出了"'人在家庭',应当是媒体从业者对电视观众的最基本的理解和认知"这一观点.毫无疑问,过去十年是中国电视发展最快的十年.在这十年中,电视从过去企图让人们仰视的"神坛"上走下来,回归到"家用媒体"是社会的进步,但改变的不仅是电视语态,吸引主流观众、占据黄金时段的主流节目样式也发生了多次改变.作为一名十年前加入电视这一行的从业人员,我亲身经历了省级电视传媒的整合和发展,并试图从中找出下一个十年应该着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宇宙风》曾是汇聚了"三老""三堂"、蔡元培、俞平伯、胡适、柳亚子等中国知识界的巨擘重镇,"所跨越的年代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观察中国文化人在该时期的对日情感、日本认识轨迹的时空",这些都是徐冰先生选择以该杂志为切口考察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化人日本观的重要依据.但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日本认识——基于<宇宙风>杂志的考察》绪章中提出的第三个选题依据——《宇宙风》曾策划、组织过一个"日本与日本人论"特辑.正如徐冰所指出的那样,在"谈日色变"、舆论界均以"某国"指代"闯入者"的1936年,"要编辑《日本与日本人特辑》,不仅需要见识,更需要胆识和勇气".接下来的讨论便从这个特辑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读吴继善先生的《心态新闻学》,不禁让我耳目一新,想不到作者竟独辟蹊径,围绕"思想也是新闻"著书立说。众所周知,传统的新闻概念集中于"事",这已成为我国大多数新闻专著和教材所坚持的观点。而在《心态新闻学》中,作者讲述了另一种形式的新闻,即以描述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的意识即心态的变化为主的新闻。按照这一观点,人的心理活动被看作是客观存在,具有真实性,可以作为新闻来写,并且举例说,新闻的"记言"、"记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5,(1):78-78
荆州晚报吕兰、王芸在谈到新闻如何"强势表达"时认为,在拥有同样材质的情况下,如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别出心裁、高人一筹的包装,使版面上最有分量的信息"跳"出来,更具视觉冲击力和阅读震撼力,其可读性、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