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命与死亡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是生命关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说到底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究,加强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从而树立起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令人痛心的是,当前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甚至遇到一点挫折和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问题严重到无法面对这个世界而不得不要终结生命的地步。生命之花,瞬间凋落;警钟在耳,发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青少年中呈现出漠视生命等现象,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无情的挑战。重视生命关怀教育,不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生命教育滞后,导致青少年中非正常死亡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探讨生命关怀教育的科学模式,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遵循人之天性的教育,人文关怀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在于对生命的呵护、对人善良天性的唤醒,表现为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呵护生命情感、给予生命爱之关怀。  相似文献   

4.
一天放学后,上幼儿园的儿子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们老师看我的时候眼睛亮亮的,我好喜欢。”看着如小鸟一般欢快的儿子,同样是老师的我陷入了深思:是啊!老师的眼神有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识的文化底蕴与生命教育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体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以及具有的生命情感与意志,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人类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各种思想中汲取生命文化的精华,构建个体的生命意识;通过生命文化建设、生命价值伦理观的培育、生命情感与意志教育,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返祖归根还元。驳杂的概念和目的如迷雾、似阴霾笼罩在教育的上空。被重重尘埃围困的教育渐渐迷失了真面目,本真的迷失,源头的迷失。纷纭复杂多歧义,九九归一,返源之本,教育即人,教育即生命。恰如黄克剑先生表述的回归生命化的教育。教育向生命的本质回归,是众多学者坚执质询教育本源意义、探究教育实践中获致的理路与归旨。  相似文献   

7.
“热爱生命”教育课程旨在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营造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基。此课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自主性、活动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施教方法有故事法、唤醒法等。  相似文献   

8.
9.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是指向教师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裨益于教师的幸福人生并切实赋予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关怀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指向。在以实用功利取向或工具理性为价值的教师教育中,出现了知识至上、思想贫乏、精神迷离、生命浮躁的普遍现象。从生命视角彰显富于人性的教育关怀,是教师教育的责任担负与价值承当。复归人性、理解生命、关照生活、珍视情感、激扬生命是人文视野下教师教育生命关怀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1.
人文语境下学校教育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面对的是人,人是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从生命视角彰显其富于"人性"的教育关怀,是教育本然而应然的价值承当。凸显教育的人文关怀,不能没有也离不开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复归人性、理解生命、关照生活、珍视情感,是人文语境下学校教育的生命关怀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生命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生命教育入手,改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意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就是把生命教育的理念、内涵和方法有效地融入渗透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充实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有效路径,彰显思政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生命关照与人文关怀,以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评价应当以促进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但我们的教育评价,一是以筛选和区分为主要目的,为升学服务。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部门对学校考核的首要标准就是分数。对目前的学生而言,追求分数就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惟一的、淹没一切的生活领域,他们就只能在这个领域内片面地表现自己。更为严重的是,以分数为惟一目标的评价,容易使一些学生过分地看中分数,甚至把分数的价值视同人生的价值。二是以听话为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引导学生激发自我潜能,完善人格,关注生命发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生命教育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建构转变课程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在教学中感受生命等教育路径,以期实现富有生命内涵的育人与助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针对生命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主要涵盖生命的意义、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在喧闹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忽视了生命真正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国小学教育毅然肩负起优化学生品德教育、渗透生命理念的重大使命,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从小树立生命意识和品德观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生为主…‘学生主体”的理念广为提倡。然而,就我国小学一线现状来说,“学生主体”,特别是回归生命、还原生命意识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远远得不到体现。生命和道德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附,生命是德育的原点和起点,脱离生命的德育是不完全、不彻底的。为此,小学德育要以儿童生命为主体,要关爱儿童生命,突出儿童生命,更要基于儿童的生命体验开展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儿童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生为主学生主体的理念广为提倡。然而,就我国小学一线现状来说,学生主体,特别是回归生命、还原生命意识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远远得不到体现。生命和道德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附,生命是德育的原点和起点,脱离生命的德育是不完全、不彻底的。为此,小学德育要以儿童生命为主体,要关爱儿童生命,突出儿童生命,更要基于儿童的生命体验开展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儿童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儿童:需要尊重的生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呼唤尊重儿童是因为我们曾经不尊重儿童。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对儿童给予尊重。这种现象是由于人们的错误观念所致,这些观念具体表现为:(一)儿童不成熟观在一些教师和家长看来,儿童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因此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家长管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儿童一直是被视为未来“开明社会”中的行为者。这个概念意味着儿童是“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无长大成人,一味地将儿童时代界定为一个准备时期,一个转折时期,我们将儿童锁入监狱,他们必须在…  相似文献   

20.
周一贯 《江西教育》2003,(11):23-24
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教师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状态,激发生命活力应当从多方面努力,其中除重要的社会因素外,教师主动转换角色以适应教育的转型,减轻精神压力,增强自我的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