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沧地处云南省的西南边陲,与缅甸有290多公里的边境线。回族是临沧的世居民族之一,自元朝起,他们与临沧其他世居民族共同开发临沧、建设临沧,特别是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当中,回族人民发挥爱国主义的精神,为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回族在元代初步形成,明代进一步发展,到清朝最终形成,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大分散、小集聚"的局面. 回民族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回回包银是元代向散居全国的回回、也里可温、竹忽、答失蛮所征收的一种税收,虽是包银的一种,但实施的时间较晚,这与元朝实行特殊的政治、宗教政策及元中后期的财政形势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实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在政治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地处黄河中游,总面积37000平方公里,延安历史悠久,周围有轩辕黄帝的陵寝地,有闻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  相似文献   

5.
元代商业发展具有一些有利条件如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等等.作为回回商人还具有一些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特权.其中,阿合马、蒲寿庚等人对商业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元代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回回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回族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兄弟民族对祖国历史的缔造,皆有着一定的贡献.回族是散居全国并长期和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之一.以西北地区的新、甘、宁三省(区)和云南、河南等省为多.从今天的民族分布来说,江浙并不是回族的聚居区;而在元代,江浙则是回回人活动的重要地方之一.一、回回,是唐代迁往葱岭西的回鹘人,元代又回来了关于回回的来源,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  相似文献   

7.
元代回回学者不但在科学技术、儒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史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他们除参与官方的修史活动和经史翻译外,还从事史学的私家撰述。回回学者的史学成就是元代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多民族史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清代竹枝词多产生于以江浙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歌咏西北地区的竹枝词作品却很少见.经过搜集整理,得到一些歌咏新疆风土人情的竹枝词作品,选择其中反映回回生活面貌的20余首,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法、婚嫁、丧葬、饮食、服饰、建筑、文艺、技艺等几方面,其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展示了相当多样的回回风情.  相似文献   

9.
汪金友 《河北教育》2011,(11):48-48
这些年我做的最多的一种梦,就是回到校园。小学的教室,中学的宿舍,同学的身影,老师的笑脸,都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香甜无比,梦意盎然.有一次,竟然在梦中笑出声来:妻子问:“做了什么美梦,笑得这样开心?”我答:“上学,又一次上学,”几十年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0.
“回回”一词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括《梦溪笔谈》记录的边兵凯歌之四为西夏人作品,“打回回”的口号是西夏人提出的。西夏所打“回回”指喀喇汗王朝回鹘,“回回”一词最初就是指伊斯兰教徒。“大食”、“回回”都曾是喀喇汗王朝的别称,都经历了从专指某一民族到泛称某种文明类型的演变过程,所不同的是“大食”一词的范围随着伊斯兰教的东传从西向东扩延,止于伊斯兰教文化圈的东端喀喇汗朝;“回回”一词随着宋元人对中亚认识的深入由东向西扩延,起点也是伊斯兰教文化圈的东端喀喇汗朝。“回回”一词语源自回鹘,用来区别与喀喇汗朝回鹘种族相同而文化不同的高昌回鹘  相似文献   

11.
元代传人的回回天文学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回回天文机构的设置、回回天文仪器的制造、回回天文书籍的引进及万年历、回回历的修订,说明回回天文学成就已在中国得到充分运用,其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西台定氏在湖北回族中由来已久,研究湖北回族史的学者多论及西台定氏。西台定氏一世祖定定为新疆高昌人,曾为西台中丞、浙江平章政事,《元史》《明太祖实录》《明史》《定氏宗谱》等载其相关事迹,但有关定定的生平,史籍中有不同的记载。通过爬梳有关定定事迹的记载,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驳正相关记载之不确。  相似文献   

13.
回回理学的道德思想是明清之际我国一些回回伊斯兰学者(所谓"回儒")在外来伊斯兰伦理思想的基础上,糅合相关宋明理学内容而形成的一种道德思想体系。它具有明显的伊儒合璧之特征,显示了其对民族社会道德生活与人的道德养成的极大关注。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道德思想的天道人道、天理人欲、成己成物与君子小人诸说。  相似文献   

14.
廼贤是回回诗人,在元末诗坛享有盛誉。他认同汉文化,积极学习汉文化,同时,又将率真自然的民族性格融入诗歌,用语清新明净、自然浑成;语言技巧上,善用叠字,使得诗句音声清朗、深婉和谐。廷贤以创作实绩,展现了回回诗人的风采,为元代诗坛增添了活力,更好地证实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一株株幼松阴山里长,浴甘露,出落成栋梁;一顶顶白帽阳坡上晃,回回娃涌进了学堂.一缕缕阳光透心房,尕心田种上了希望;一道道难关眼前头挡,攀高峰浑身是胆量.一辈辈亲人苦水里蹚,眼睁睁识不透文章;一汪汪血泪淹九肠,实指望后人们眼亮.  相似文献   

16.
元代河西回回人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跨境贸易模式,以军士、工匠、官宦和商人等不同身份从事着以农业为基础,经营商业,兼有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基本形成了以农为主、以商见长的复合式经济结构。这主要得益于河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元代特殊的政策环境和时代背景,元统治者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性引导,方便交通的驿站制度、兼容并蓄优待回回人的宗教政策以及其本身不善理财等民族特点,为原本具有地域优势的河西回回人提供了空前活跃的经济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17.
公元九至十三世纪,西迁中亚的乌古斯/回鹘人与中亚土著东伊朗人发生了长久而普遍的民族融合。乌古斯/回鹘人在政治、军事、宗教、经济方面的统治地位,规定着融合的方向朝乌古斯/回鹘人一方倾侧;而东伊朗人文化及语言的优势地位,又在很长时间内规定着两个亲族的文化和语言朝东伊朗人一方倾侧。这种民族融合的二重化现象(或中途现象)就是中亚史上所谓的“回回现象。它的归途有二;其一,随蒙古西征军东来,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其二,没有东来者,在中亚地区全面地乌古斯/回鹘化。  相似文献   

18.
法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社会功能,其传播也有着特殊的模式.本文结合回回法文化在唐、宋的传播与发展,提出了法文化传播的四种特殊途径,并以元代政治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为背景,结合安西王阿难达皈依伊斯兰教的历史事件,指出政治因素是回回法文化在元代传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元代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回回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蒙古贵族的西征和东征,13世纪欧亚大陆的人群流动空前活跃。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被迁徙的人群带入了新的地区,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回回民族就是在元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族群,其影响在当时就已波及域外。对此,元代的高丽国史籍有着比较充分的记载。  相似文献   

20.
赛典赤·伯颜为元朝著名的宰相,执政期间,政绩显著且颇会理财,文章从其生平、政绩、理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