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让我说爱你     
老师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我一听,傻了眼,这是一个什么天方夜谭呀!如果要我开玩笑地向别人说爱你,那就很容易。可是,要对父母说,我就是开不了口……星期五回到家,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一桌香喷喷、热乎乎的饭菜。这香味,令我一洗整个星期的疲惫。我二话不说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管他淑女不淑女。妈妈笑着说:“慢慢吃,慢慢吃……”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恰似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灵。我放下了碗筷,心想:“现在是说那三个字的大好时机,说还是不说……”“怎么啦?”妈妈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清醒过来,又拿起碗筷,暗想,原来“我爱你…  相似文献   

2.
小家长     
儿子上学后对带长字的“官”情有独钟。上三年级时竞选班成功,回家后笑得像一只可爱猫咪,居然提出家长一职也要加竞选。他全票通过马上就职快就找到感觉了,这不,他对我他爸提建议了———“我家要规定一个学习时间,妈在这个时间也要爱学习不能电视。”好,忍痛不看连续剧,服家长安排给父子俩陪读,幸好快有了成效,常有文章见诸报。每次收到稿费,我都真诚地酬小家长,请他吃汉堡。有一次他:“吃一个汉堡等于20个练习,电视里说有很多孩子没有文,少吃一个汉堡可以送20个本给他们”。我说:“下次不来吃,好吗?”“不行。你努力一点,稿多了,就可以吃…  相似文献   

3.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也曾如我一样面临孩子的这类请求,我却真的知道有许多家长是不太习惯和孩子讲道理的……晚饭时间到了,思勤基本没吃什么,妈妈要她再吃点,她竟然用力地挺出肚子让我们瞧,以证明自己饱了,并用夸张的口气说:“你看,我的肚子这么大。”饭后不久,她开始打开冰箱找东西吃,找到月饼嚷着说要吃。这当然是绝对不行的。于是,她开始施展她以前在婆婆面前屡试屡灵的招术:一哭二闹三打滚。但这回,她碰到了“硬心肠”的妈妈,不管她怎样做,妈妈都不动声色,不予理睬。看来此招无效,她只好收住哭声,从地上爬起来,似乎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走过…  相似文献   

4.
三思而后言     
有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哲学家的跟前说:“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等”,哲学家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对我说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啊。”那人不解地问。“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那人说。“现在你用第二个筛子。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吧?”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学家又打断他的话:“那么你再用第三个筛子。我要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不重要。”那个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题目:以“在机会面前”为题写一篇作文。(书写规范、工整、美观者另加1-3分)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在机会面前?江苏淮安考生上天创造了“机会”这个东西是有用意的。有句名言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了真才实学,不必担心怀才不遇,总有一天幸运之神会降临在你身上的。如果你正面对着机会,你该怎么做呢?听我讲个故事吧。有个英国年轻人叫菲利,他从小就被人认为很愚笨,但他很勤奋,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学律师学。他的导师沃克先生很喜欢他,对他的评价就是“勤能补拙”…  相似文献   

6.
晏红 《家庭教育》2008,(12):26-27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宁宁转到一企新的学校,以前他在班里的朋友很多,现在刚来到一个新环境,他一个人也不认识,他担心别的同学不跟自己玩。爸爸知道了,启发他说:“你一定会交到新朋友的,想想以前为什么那么多同学爱跟你玩。”宁宁说:“女同学爱听我讲笑话,男同学爱和我做游戏。”第一天放学回来,他兴奋地对爸爸说:“真是神速,今天才第一天,我就认识了三个新朋友。  相似文献   

7.
降伏了那4个海盗,何虾一本正经地问他们:“现在老大问你们话,你们必须如实地回答———你们为什么要绑架我?”一个海盗脱口而出说道:“不是我们,是老大要绑架你。”另一个海盗说:“因为你能带我们回家———”另外两个海盗忙不迭(dié)地附和说:“对,对,因为你聪明,能带我们回家,回K星!”“不对,”何虾生气地说,“你们绑架我的时候,还不知道我能带你们回去!”那4个家伙立刻傻了眼,想了想,其中一个人说:“老大,我是说以前的老大。他说你能带我们回去。”何虾说:“为什么非要我,他也可以带你们回去。所以,这个理由还是不对。再想想,再想想!”…  相似文献   

8.
当班主任十几年了,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对我的称呼发生了变化,我又多了一个新的称呼———“老班”。记得有一次我出差回来走进教室,猛然看见黑板上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欢迎老班凯旋!”当时我还真没反应过来“老班”指的是谁,后来才恍然大悟。当然现在“老班”这一称呼已从“地下”转为公开,学生甚至敢于当面说“老班”了,如:“老班怎么了”、“谢谢老班”、“老班再见”。“老班”,作为当前中学校园文化中的流行语之一,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的这个词汇已无从考证。仔细品读推敲“老班”这个词,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老…  相似文献   

9.
同学帮我联系了一份家教工作。我做了一个星期,没有想像中愉快。那孩子见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要他拿出语文课本来复习白天所学的知识,他居然仰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天花板说“:你不会拿吗?”我问“:是你学习还是我学习?”他说“:反正我不想学,你不拿最好,我叫我爸不付钱给你。”我心里很窝火,但还是强忍着没有发泄,帮他从书包里找出了语文课本。我耐心地给他讲课时,他两只眼睛贼溜溜地在我脸上身上转。我正要警告他两句,他却抢在我前头说“:老师你脸上有雀斑。”我恼怒地扫他一眼,叫他拿出笔来做作业,他却神秘兮兮地把嘴附到我耳边说“:我妈妈有祛斑霜,如果你让我玩一会电游,我明天给你偷一瓶。”我满脸通红,厉声警告他“:林星星!请你严肃一点!这是学习时间!”他这才懒洋洋地翻开作业本开始涂鸦。虽然不愉快,我还是告诉自己:我需要这份工作,我不能打退堂鼓,比起在矿洞里挖煤供我上学的哥哥,这点委屈算什么?第二天进门时,林星星在磨磨蹭蹭地啃月饼,他父母见我来了就催他快点吃,他赌气把啃了几口的月饼往垃圾篓里一扔就进了自己的房间。一个被惯坏的孩子!要改变他谈何容易?我拿起书本检查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时,他一言不发。我知道,他根本没有把我当他的老师,而...  相似文献   

10.
这节课的内容是《中秋月圆诉亲情》,当我在课上出示中秋节常吃的月饼实物时,学生们都兴奋了,我顺势发问:“你喜欢吃月饼吗?”话音刚落,大家就纷纷举手发表自己对月饼的喜爱之情。就在这时,一向很有想法的小z也举起了手,他说:“月饼有什么好吃的,我一点都不喜欢月饼。我倒是对月饼的包装盒比较感兴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开始窃窃私语,有个别学生也附和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古时候有个书生叫范连,他有一项神奇的能力,就是能与动植物对话。他经常利用这个能力来帮助邻居们解决困难。有一次,李二叔来找他,说:“范先生,我家的牛最近耕地特别慢。我以为它是没吃饱,就多喂了草料,结果它还是没精打采,怎么办啊?”范连跑去问老牛:“我说老牛,李二叔每天好吃好喝供着你,你咋不努力干活呢?”“李二叔给的都是干草,越吃胃越疼,胃一疼就干不动活儿。我想吃嫩草。”老牛无奈地说。于是,范连对李二叔讲:“放你的牛去河边吃些嫩草吧。”  相似文献   

12.
“啊,小恒,你的成绩真好。”这一句话虽然是既简单又普通,但它能让那些被表扬的人高兴万分。可……如果再在它后面添加两个字———才怪,哈哈,这下原来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自从我得到这“才怪”秘笈后,真是神气,凡是得罪了我的人,我就用“才怪秘笈”攻击他(她)。被我攻击的人也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想到这里我不由哈哈大笑。可日久天长了,那几个被我攻击过的人也来反击我了,咳……单元测试这一天,一、二两节课考的试,第四节课一下,宋江欢这家伙就跑到我面前说:“虞东明,你知道你考多少分?”“你知道?”我半信半疑地问。“我当…  相似文献   

13.
三个筛子     
有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大师那儿,说:“我有个特大的秘密要告诉你……”“等一等,”大师打断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用第二个筛子。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该是善意的吧?”那个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大师接着说:“我再请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真的很重要吗?”“并不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大师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  相似文献   

14.
“张峰,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闲心交笔友?”老班站在我面前,脸上乌云密布。“没,没有啊……”我惊惶地站起来,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说没有?你看这么多的信!”老班把厚厚的一大沓信摔在了我的书桌上。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问你新学期第一节主题班会课讲什么,相信大部分"老班"会不屑地说:"这还用问吗?现在安全抓得这么紧,肯定要讲安全了。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毋庸置疑,这是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主流做法,我以前也曾经这样做过。可是今年,我变了。我的变化源于我的一位朋友。朋友是一名军人,回家探亲时和我有过一番交谈。作为一名没有当过兵、从未踏进过军营的局外人,我对部队中的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家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讲了个故事:“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流传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接下来又会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外国也曾有一个“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然而其意义却迥然不同。1914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人们给流亡者送去饭食,大多数人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来不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当镇长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逃难者问:“先生,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说:“我没有什么活需要你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暗淡下来,说:“那我就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白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逊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要等你吃过饭,我才给你派活儿。”“不,我现在就做活儿,等做完...  相似文献   

17.
有位高一新生在课间对我说:"一篇作文要写八百字,太多了.我写不满那么多字."我问:"你能写多少字呢?"学生说:"我一般写到三五百字就没有话讲了."我们在走廊上说了一会儿话,又上课了,我对他说:"刚才我们说了五分钟的话,如果写到纸上,可能已经有两千字了."学生吃了一惊.因为他可能不觉得已经"说了那么多字",而作文时却像拿凿子刻石碑似的.多写一行字都累得慌.  相似文献   

18.
爸爸减肥记     
快爸爸看似有个将军肚,他一直觉得自己太胖,便下定决心——减肥。一天,妈妈早早地做好了丰盛的午餐,等爸爸回来吃。不一会儿,爸爸才慢悠悠地回来。“快吃饭!等会儿我还要上班。”爸爸见妈妈伸手拿他的碗,准备帮他盛饭,慌忙放下包,像旋风一样跑过去,然后紧急刹车,把碗一夺,大声宣布:“从今天开始,我决心减肥,所以我要自己来盛饭!”说完,便自己盛了小半碗饭,坐在餐桌旁慢慢地吃了起来。我探过头一看,很惊讶:“呀!才这么点儿。”妈妈听了,连忙跑过去一看,便大发雷霆道:“你以前都习惯吃三碗饭,现在只吃这么点儿,你想饿死是吧?”她边说边接爸爸…  相似文献   

19.
酒和砖头     
一个人喝了许多酒后耍酒疯,被扭送到法庭。那人预感到法官要惩罚他酗酒,就说:“首先我想向法官提出几个问题。”“你问吧。”“我如果吃了沙枣,这有什么不好吗?”“没有什么不好。”法官回答。“如果我再喝些水,这有罪吗?”“没有罪。”“然后我躺在阳光下晒一会儿,这是不是犯法?”“当然不是。”法官说。“那为什么枣加上些水放在阳光下酿成的酒,您就说有罪并声明禁止?喝了这种酒,您就认为破坏了法律?”那人质问道。“先生,”法官说,“现在我向你提几个问题。如果我向你泼一点水,这会使你得病吗?”“不会。”那人回答。“如果我往你头上倒…  相似文献   

20.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