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幼儿园中,有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在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很少想到别人。他们与合群的孩子形成明显的对比:缺乏热情、活泼。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很难与人合作,很难适应社会。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倍加关注这类孩子,认真研究教育方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使其健康成长。一、创造优良的家庭环境是预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不合群性格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和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形成的。家长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在全家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孩子,子女关心长辈…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家庭环境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 春节晚会上“上梁与下梁”小品中的那位只知赌牌、喝酒的父亲,把家庭搞得一塌糊涂,孩子的一日三餐无人料理,生活杂乱无章……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无法安心学习,也根本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所以,要想有好的家庭教育,就必须有好的家庭环境——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家长是主要实施者。从狭义上讲,家长主要是指父亲和母亲,其中父亲应负主要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强调的就是父亲在家教中的地位和作用。孩子的素质是从哪里来的?在家庭教育中,一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先天素质,二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后天素质。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父母的言行,尤其以父亲的影响最为重要。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说明父亲的影响之大甚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既然如此,为父者就应该谨言慎行,因为孩子的气质、品格是在家长言行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小孩子自从来到人世间就依偎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170名汉族小学生和100名维吾尔族小学生家庭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对学习成绩优良和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父母的职业、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心理气氛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一致等进行比较.结果(1)汉族(30.1%)和维族(26%)学习成绩不良率没有差别(P=0.083),汉族和维族学习成绩不良小学生性别比例没有差别(P=0.133).(2)汉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小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3)维吾尔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结论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子女成绩差主要受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养方式不一致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5.
优化家庭环境促孩子良好品质形成柳州市红光路小学郑宁华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它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催化,如果缺乏家教或家教不当,就会削弱或抵消学校教育。因此,...  相似文献   

6.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家●王素琴作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经常和潜移默化的。毋庸置疑,良好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我从帮助家长改善家庭环境入手,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对...  相似文献   

7.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8.
翁晖亮 《山东教育》2003,(23):127-127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为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此外,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  相似文献   

9.
汪瑜 《今日教育》2006,(9):34-35,37
父爱缺失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他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Wallerstein指出,对于男孩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父亲倾向的需求不断增强。因此,父亲缺失使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儿童缺失来自父亲的影响,便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陈德镖 《考试周刊》2012,(66):183-18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1.家庭环境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地方,家庭环境不同常常会给孩子的学习、成长带来差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态度、习惯、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及其创造的家庭环境,都会波及到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充分认识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紧密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在这方面显得更重要,而家庭教育,从某种意识上说,就是家庭环境的教育。一、认识家庭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家庭环境,由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方面组成。家庭意识,它反映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理,从而形成家庭的是非标准,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意识包括家庭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当了27年班主任,走访过上百个家庭。家庭环境对未成年孩子的影响,我有很深的认识和感触。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在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一般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懂礼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1.家庭环境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和人格。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素质的高低,与其父母素质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家庭中的家长,身为人之父母,应要具备各种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能力和素质,在家庭中,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技巧和策略教育自己的子女,使得孩子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孩子,仅仅受到父亲或母亲单方面的爱和教育是不够的。长时期仅仅受到母亲的爱和教育,男孩子容易女性化而阳刚气不足;长时期仅仅受到父亲的爱和教育,女孩子容易男性化而缺少女性的温柔细腻。家庭的教育,父母双方是阴阳契合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这是因为它不仅给予孩子知识,同时还要给予孩子心灵方面更多的东西。对血缘、亲情的教育,对来自父母双方的气息和信息,孩子是格外敏感的。单亲的家庭,即使生活再优越,这方面的教育是无法弥补的。双亲的家庭,却常常忽略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父亲,往往在外面闯荡,为事业或名利而奔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和家庭结构的复杂化,家长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氛围、科学的教育态度都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常艳春 《家教指南》2006,(10):12-15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家庭不仅是亲情的港湾,而且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和高尚人格的重要阵地。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早就有人把家庭誉为“人生第一所学校”。在家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数与家庭环境不良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家庭矛盾及父母离异,容易使男孩产生焦虑或抑郁;更容易导致女孩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与其成年后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等密切相关。与之相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注重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提升家庭文化品味,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友爱、亲情浓厚、富有情趣、充满生机的家庭环境;才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呢?近日,湖南师范大学李桂梅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古训:“子不教,父之过。”可随着社会发展,家庭中越来越多的母亲承担了教育孩子的重任,父亲的责任被弱化了。广东省妇联与家教研究会不久前对广州市105个家庭进行调查发现父亲在家教中严重缺位!很多家庭的父亲在家教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母亲身上,认为妈妈教育孩子天经地义。调查显示,在“每天与孩子交谈沟通的时间”问题上,母亲“没时间、无法交谈”的有29%,而父亲则高达56%,这对培养孩子的完整人格,尤其是责任感、独立意识等极为不利。专家们呼吁——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家庭是孩子生存、生活、生长的第一场所,而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和终身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显教育和潜教育之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则主要是潜教育。无论显教育还是潜教育,对孩子来说都是最早期的影响,是巨大乃至终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是素质教育的第一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