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地图素养的内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地理学习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地理素养对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地图素养是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地图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指学生在地图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识图、析图、绘图和用图等技能和获取的地理知识;二是精神层面,指学生在地图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地理素质。那么,何谓地理素质?地理素质是国民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及在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它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三个方面。地理知识素质是国民从事社会生活、生产、交际所必须具备的起码地理常识。地理品德素质是国民个人对团体、社会所具有的品德,以及对全球资源环境应具有的责任心。地理行为素质是国民在与环境的交往中体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及行为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晓萍 《成才之路》2011,(10):53-53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杨秀凤 《学苑教育》2012,(15):24-24
地理素质是指国民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及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三个方面。初中地理教学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从培养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出发,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因此,地理教育应该尽快走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和地理情感等要素。地理素养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所以,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五大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四方面的思考。一、注重地理教学三大关系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地理素质是国民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及在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3个方面.地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谓地理素质?地理素质是国民应具备的地理知识及在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能力,它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下面就初中地理素质教育浅谈一二。  具备相应的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就是把握地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产生概括、比较、联想、推理等方面的思维活动。目前,地理已不列入高考学科,初中地理只在初一、二安排考试,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副科,不予重视,缺乏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进一步深化到主动学习的层面上。在教学时还要用…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地理素质指国民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及在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三个方面。地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中学地理教学现状目前,我国的课程设置使初中地理与升学无缘,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据初步调查,在广大农村,因社会衡量教育质量只看升学  相似文献   

9.
一、地理素养的内涵中学地理教学新的方向和内容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物产+地名”,仅仅介绍地理现象的特点和分布的教学思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培养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从新课标的理念可以看出,高中地理教学需要让学生具备的地理素养应该包括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上的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的掌握和提高,二是精神层面上学生正确的地理态度和地理情感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学使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更要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民居设计是中国地理与文比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风格与特色。中国古代民居设计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技术层面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空间界面、家具与陈设;技术层面涉及结构、工艺、规范与标准;精神层面则指凝固于物质层面和体现于技术层面的社会意识和设计者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等。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人与人关系的总反映,表现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以及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释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探究、掌握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理技能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的动作或智力方式,主要指学生的各种地理学习技能,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本技能,才能顺利地学习、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才能发展地理能力和智力,提高地理素质。中学地理基本技能主要包括:(1)地图技能,是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2)地理图表技能,是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3)地理分析技能,是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揭示地理事物特征及联系的技能;(4)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是学生有目的、有计划观察了解地理本物特征的技能;(5)地…  相似文献   

13.
1教学目标 科学(7~9)课程的课程总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根据科学(7~9)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具有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动物的行为,知道动物的节律性行为。学生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学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关注学生对日常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理解,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并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地理学习能力包括从各种地理知识载体获取信息的能力、领会地理信息的含义并将其表达出来的能力、处理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迅速增加和信息获取手段的日新月异,地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要想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把地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获取地理知识、善于发现并思考地理问题、灵活应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义的知识分类可以将地理知识分为地理陈述性知识和地理程序性知识。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等问题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等;地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等。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而程序性知识是培养地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关键。根据不同知识类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主观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者不同的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者也有影响。这种情感因素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等。要把情感态度作为教学内容目标之一,强调在外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进行品质培养;强调利用影响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的原动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研究性学习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它的出现改变以往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教师不再只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者,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和指导者。一、地理教师由地理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是地理知识的占有者和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0位优秀地理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以探求他们眼中地理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通过调查发现,地理教师核心素养由师德素养、地理素养、教学素养和发展素养构成。师德素养包括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思想、地理方法和地理情感;教学素养包括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发展素养包括学会学习和反思研究。地理教师有必要重视地理教师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中的学科独有成分,发挥地理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整体功能并形成合力,发挥地理教师核心素养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地理创新教育新模式——研究性学习在地理学方面,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在实践中,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并能应用地理知识、科学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炎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119-119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Arnold & Brown,2000)。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抑制、自尊心、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